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31日 11:12 6 admin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走进位于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的团一大纪念馆,“党旗下的青春——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团一大代表和团一届中央执委会成员”专题展中,有一件看似简朴却弥足珍贵的展品——“镇馆之宝”铁床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团一大广场。2012年,为纪念团一大在广州召开90周年,广场落成。(摄/李文博)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团一大纪念馆。(摄/李文博)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俞秀松的铁床成为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

这张单人铁床,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在新疆工作期间卧室中的配置。它随俞秀松的夫人安志洁一路辗转,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新疆到上海,最终抵达广州。铁床不仅陪伴了俞秀松在新疆的革命岁月,见证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抱负,也承载了他与安志洁之间纯粹而坚定的爱情

由《南方》杂志与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广州市越秀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的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推出(第二季)系列文章,本期将为您讲述这张铁床背后的故事。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做“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

1899年,俞秀松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溪埭里(今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单人铁床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在新疆任职时卧室的配置。

俞秀松的父亲俞韵琴身为溪埭俞氏族长,既提倡教育、热心公益,在村里创办行余初级小学,又将家族几代居住的平房祖屋翻修成两层中式宅院。翻修时,他对俞秀松说:“一间屋子可以翻新,那么一个国家呢?”这句教导,在俞秀松心中埋下了崇高理想的种子。

1919年,俞秀松离开家乡返回杭州,临上船时对大弟俞寿乔坦言:“我的志愿是要做一个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南西北人。”此后,他的足迹遍布杭州、上海、广州、新疆以及苏俄等地,终其一生未再归乡,以行动践行着这句誓言。

早年,新思想冲击旧时代,俞秀松在参与党团组织建设中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牵头组织杭州学生爱国运动;后与宣中华、施存统创办《浙江新潮》,这份被陈望道赞为“浙江的一颗明星”的刊物,成为当地传播新思想的旗帜。

1920年,他在上海结识陈独秀,受指派筹建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任书记,次年又担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书记,为早期团的建设筑牢根基。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五四运动以后,全国各地的青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团一大首次明确提出信奉马克思主义,则为早期松散的青年团组织点亮了导航的灯塔,青年运动就此有了目标和方向。

1922年,俞秀松怀揣“救中国最大多数劳苦群众”的信念,离开团中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奔赴广州投身革命。当时陈炯明发动叛乱,他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担任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一等书记,在讨伐叛乱的战场上冲锋在前,为维护革命统一战线奔走效力。

在广州期间,俞秀松还参与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他积极参与会议相关工作,为推动两党合作、凝聚革命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后,俞秀松赴新疆推动当地建设,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倡议新疆公职人员捐出两个月薪水,筹得资金购买17架飞机和5万匹战马支援抗战。

他如黑夜中的火把,照亮中国救亡图存之路,更以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一张“铁床”寄相思

1935年,俞秀松受联共(布)中央派遣,化名王寿成来到新疆,开展对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的统战工作。他才华横溢、志存高远,盛世才的妹妹盛世同对他十分敬慕,二人很快成为挚友,俞秀松也渐渐喜欢上这位活泼可爱的姑娘。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铁床跟随安志洁颠沛流离,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新疆带回上海,最后到了广州。

他向盛世同表白:“我是共产党员,马列主义的信徒,要找志同道合、思想进步的伴侣,不是因你是督办的妹妹。我一定要为你自立创造条件。”1937年7月28日,二人举行婚礼,结婚一周年时,斯大林还赠送一架照相机作为纪念。

可婚后一年多,盛世才突然以参与“阴谋暴动案”为由逮捕俞秀松,苏联派军用飞机将他押回,后在苏联“肃反运动”中被错杀。机场一别成永别,盛世同深陷悲痛,断绝与盛世才的兄妹关系,改随母姓为安志洁,以表意志坚定纯洁。

此后,安志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还谢绝了宋美龄做媒,默默等待丈夫归来。没想到苦等十多年,1949年上海解放后,她才得知俞秀松已在异国牺牲的消息。1962年5月15日,上海市民政局向俞秀松家属颁发了毛泽东主席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1996年,俄罗斯联邦军事检察院为俞秀松彻底平反。

而团一大纪念馆里的那张铁床,背后藏着安志洁跨越数十年的思念。当年不知丈夫音讯时,安志洁从新疆辗转大半个中国,克服重重困难将这张床搬到上海,后经俞秀松继子俞敏捐赠,最终来到广州。这张铁床不仅记录着俞秀松的革命工作与生活,更承载着安志洁对丈夫深沉而长久的牵挂

百年青春的红色印记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召开。一群热血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冲锋在前,投身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中国青年运动由此翻开新的历史篇章,广州市越秀区东园也成为百年团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点。2022年,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团一大纪念馆正式建成开放,为传承红色记忆搭建起重要载体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团一大纪念馆内展陈

走进纪念馆,恢弘的浮雕与“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的红色题字首先映入眼帘。建筑设计以“再现百年东园神韵”为主题,意象化复现东园门楼形象,点缀“英雄花”等广州元素,整体采用岭南园林式布局,以回字形庭院结合文化长廊串联四大展厅,打造出多重轴线与灵动节点空间。

馆内珍藏着俞秀松的铁床、叶纫芳的钱包眼镜及向秀丽烈士的入团申请书等珍贵文物,通过深挖历史资源与运用前沿科技,生动展现百年来共青团广东地方组织团结引领青年跟党走、为人民奋斗的壮阔历程。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团一大纪念馆内反映会议情况的油画作品《红色朝阳》(复制件)。

负一层的复原场景尤为震撼。30平方米的复刻竹棚还原了团一大开幕式现场,全息影像技术在此重现百年前代表们共商青年运动大计的场景。周边通过情景再现,追溯张太雷等牺牲的团一大代表与中央执委会成员的初心使命,家书聆听区、党团队宣誓区等互动空间穿插其间。

一层展厅里,电影胶带造型的水流屏滚动播放青年主题画作,参观者伸手即可放大浏览;触摸式互动装置、团史知识问答区等,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历史。

从实物展陈到科技互动,团一大纪念馆以多元形式讲好英雄故事与青春华章,让这片红色热土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

如今,俞秀松的铁床静静立在团一大纪念馆里,金属表面虽有岁月痕迹,却仍透着坚韧。它早已不是普通旧物,而是连着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一边连着战火纷飞中为理想奔走的热血先辈,一边连着新时代里为复兴奋斗的青年一代。

人们驻足时,读懂的不只是铁床的故事,更是它承载的信仰与精神。这才是它成为“镇馆之宝”的原因,也让团一大纪念馆的红色记忆,落在每个参观者心里,传递着不变的青春力量。

一馆一物一记忆 | 团一大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为何是这张铁床?

来 源:越秀融媒红色文化传播工作室

部分摄影:贾筱凝

编辑:陈紫泳、吴梅

校对:张龄丹、龚湘怡

责编:姚瑶、蒋锦彤

编审:詹苹苹

签发:刘荣武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