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31日 11:01 2 admin

想不想亲手写毛笔考卷、亲眼见“皇榜”揭晓、亲身体验“状元游街”?来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历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能亲手玩、亲身演的沉浸式闯关游戏,保证让孩子们爱上研学!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一、研学怎么玩?

---6大主题活动,步步有惊喜!

活动1:开营仪式“入状态”

刚到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先参加专属开营仪式!听研学老师讲解活动规则、科普科举小常识,还能换上精致的“秀才服”,瞬间变身古代小书生,一秒代入研学氛围。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活动2:考院探秘“学知识”


跟着专业讲解员走进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参观真实保留的号舍、陈列的老试卷与科举文物。途中还能解锁建筑里的“小彩蛋”——比如屋檐上的砖雕、木梁上的木雕,都藏着“金榜题名”的吉祥寓意,边看边学超有趣!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活动3:木拓体验“做手工”


最受欢迎的手工环节来啦!拿起拓包蘸上墨汁,在刻有科举名言或传统纹样的模板上轻轻敲打,不一会儿就能做出一幅古朴的木拓作品。做好的作品可以直接带回家,成为独一无二的研学纪念!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活动4:童生考试“当考生”


终于到重头戏---模拟科举考试!坐在“考场”里,拿起毛笔在特制考卷上答题(题目简单易懂,不用担心写不好)。答完卷后,工作人员会当场“判卷”并张贴“皇榜”,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合格童生”,仪式感拉满!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活动5:状元游街“当明星”


要是“考得好”,就能穿上状元服、戴上状元帽,在“官兵”的护送下开启“状元游街”!周围会响起“恭喜状元郎”的欢呼声,还能和小伙伴拍照打卡,朋友圈素材直接拿捏。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活动6:拜孔诵典“悟文化”


最后,一起在县博物馆泮水池边诵读《弟子规》,大成殿前向孔子行礼,感受古代文人的礼仪文化,再饱览馆内石刻艺术,一天的研学既充实又有意义。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二、研学学什么?

---3大核心板块,知识不枯燥!

1.知识储备:提前“备课”,研学更顺畅

学习5大核心知识:①古代科举制度的演变故事。②木拓艺术的起源与制作技巧。③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如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的布局设计)。④砖雕、木雕、石雕的工艺与文化寓意。⑤中国古代书法的基础知识。

提前了解这些内容,到了博物馆能更快跟上讲解,收获更多!

2. 课题设计:带着问题研学,探索更深入

围绕3个核心课题,边玩边思考:①古代科考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完善的?②亲手体验木拓后,你对传统工艺有了哪些新认识?③博物馆里的哪件重要文物让你印象最深?它背后有什么故事?

带着问题研学,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走进历史、理解文化。

3. 科举与廉政教育:解锁古代“反作弊黑科技”

这可是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的独家亮点!通过趣味讲解,孩子们能知道古代考试有多严:①如何精选考官:主考由皇帝亲自选,赴任时不能带家眷、不能见朋友,轿门还要贴封条“封闭式管理”,杜绝徇私。②如何审核考生身份:考生要带详细身份证明,还要有10个保人(同乡、邻居等)担保,5人一组互相监督,甚至有“特派保人”暗中观察人品。③如何阅卷防弊:唐代就有“糊名”,明清更严---先把考生姓名“糊住”(弥封),再有人用红笔抄一遍(誊录),阅卷官看的都是“匿名红笔卷”,想作弊都难!

这些“反作弊”妙招比侦探故事还精彩,孩子们听得入迷,还能明白“公平”的重要性。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三、研学后做什么?

---2大拓展活动,巩固研学成果


01

召开主题班会:分享心得,碰撞思想

返校后,召开专属主题班会,鼓励同学们踊跃分享研学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比如“当状元时的心情”“最喜欢的文物故事”,在交流中加深对研学的记忆。

02

举办征文与照片展:留下回忆,展示收获

①开展研学旅行征文活动,把研学经历写成作文,优秀作品还能展示出来。

②举办优秀照片展,把“状元游街”“木拓体验”的精彩瞬间挂在校园里,让更多同学看到这场有趣的研学。

四、为什么选择这里研学?

---研学意义藏在细节里



1.沉浸式体验,让历史“活”起来。

近年来,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专为学生们打造“传承传统文化,探秘千年科举”系列研学活动。通过场景复原(真实号舍)、文物展示(老试卷、木刻)、沉浸式体验(模拟考试、状元游街)、多媒体放映(科举故事动画)等形式,打破“隔着玻璃看文物”的距离感,让学生们真正“触摸”历史、感知文化。


2. 专业平台,研学有深度。

作为专题性遗址博物馆,这里不仅能让学生们了解科举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意义,更集研究科举制度、展示科举文物、宣传传统文化、开展研学活动于一体。专业的场馆定位与内容设计,能确保研学不流于表面,让学生们学到真知识、收获真感悟。


3. 突破局限,助力孩子成长。

研学的核心价值,在于超越教材、课堂与学校的局限,向自然、生活与社会领域延伸。它让孩子走出书本,看到真实的世界、体验鲜活的文化,从而激发对人文、历史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见过广阔世界的孩子,不仅能积累人生阅历,更能培养开阔的思维,明白人生的征程不止眼前,更在星辰与大海。


知识拓展:

读懂研学与科举里的“大学问”


何为研学?——从历史走来,向实践而去


研学,是中国“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的传承与创新。古有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徐霞客踏遍山河著《徐霞客游记》,皆是“在行走中求知”的经典;今有青少年走出课堂,在真实场景中探索知识。

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言,研学不仅能帮助孩子提升独立能力、锻炼社交技能,更能让他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把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认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科举文化与廉政教育——古代考试如何精选考官?


为杜绝徇私舞弊,清政府从“选、派、管”三方面,为考官选拔立下严苛规矩:

①人选严格:乡试主考(分正、副)由皇帝亲自选派;同考官(分房阅卷)优先选科甲出身的官员,雍正后更规定“邻省候选进士、举人”才能担任,且需避开籍贯周边300里,防止亲友勾结。

②委派规范:礼部按路途远近定主考赴任时间,主考需限期出发,赴任时不得携带家眷、辞客或带过多随从,避免滋生弊端。

③管理严密:主考进入主考省境后,由提调官接至城郊接官厅,轿门、馆门均贴监临官封条,全程禁止与外界接触;若途中暗通关节,一经查出必受严惩。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科举与廉政教育——古代考试如何审核考生身份?


科举虽“自由报考”(无年龄、出身限制),但考生身份审核堪称“古代版信用审查”,核心靠“三重保结”:

①材料审查:考生需提交包含姓名、籍贯、父祖三代名讳、年龄、相貌、所习经书、是否居丧等信息的身份证明,确保信息真实。

②多人担保:1名考生需10个保人(同乡秀才、地方官员、四邻等)签字作保,保人因熟悉考生情况,需为其品行“买单”。

③重监管:联保:5名考生相互担保,一人有问题,其余4人担连带责任;认保:同乡保人需记录考生3年行为,隐瞒不报应追责;派保:官府委派外地人暗中监视考生日常,若考生日后为官出问题,派保人一并治罪。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科举与廉政教育——古代考试如何阅卷?


从唐代“糊名”到宋明清“弥封+誊录”,古代阅卷防弊体系不断升级,明清时期更是形成“三环节一规定”的严密流程:

三环节防弊:

①弥封:收掌官收卷后交弥封官,在监临官监督下,覆盖考生姓名、籍贯等信息,骑缝处加盖双关防;

②誊录校对:弥封后的试卷交誉录生,用红笔抄录(称“朱卷”,原始卷为“墨卷”),对读生校对无误后,由对读官盖章转交外收掌官;

③阅卷:外收掌官将朱卷交阅卷官评阅,确保阅卷官看不到考生身份。

一规定兜底:

阅卷时官员用笔有严格区分(监试官用紫笔、同考官用蓝笔、誉录生用黑笔);主考官需复查落选卷,若遗漏优质试卷,阅卷官将被撤职,防止错失人才。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六大主题研学线路推荐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研学旅行打卡地图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蒲城美食、文创推荐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跟我走蒲城:穿越百年考院做“考生”,这场研学好玩又涨知识!



来源:蒲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