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31日 09:02 5 admin

国庆长假期间,终于来到了兴城!由于对它的过往知之甚少,临行前急时抱佛脚,匆忙恶补一番。别说,很快就发现了它与鲅鱼圈的某些共性,一下子拉近了心理距离:两地都在北纬40度上,都是北暖温带气候,都在辽东湾畔,都有柔软的沙滩和氤氲的温泉,都盛产甘甜的水果和鲜美的海产品……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进一步从历史层面上看,明朝时这两个地方都很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都设置过卫城:鲅鱼圈附近有盖州卫,兴城这里有宁远卫。那个时代,两地的功用相同,都是内护京师,外固边陲。不过,人家兴城真正地把古城池保存下来,地面上有城墙鼓楼和牌坊,原汁原味的。兴城古城也因此成了全国硕果仅存的四座明代古城之一,这也是我们来此的动因。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家人们并没有我想的那么多,他们最关心可能还是有没有可口的风味小吃。我们在锦州吃了烧烤和烀饼,在朝阳吃了太子锅,在凌源吃了鱼羊鲜和赵家豆腐脑,在这里吃什么?孩子很快搜到了这家菊花女爬虾饺子。别说,他家的海鲜饺子都不错,爬虾馅墨鱼馅的都很鲜美,色香味俱佳。我还是喜欢白菜馅的,喜欢那种素淡和清香。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我们穿行在兴城的新旧城区之间,油然而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的,我曾这里走过。15岁起回山东老家读书,火车走过这里;其后几十年里出差、探亲和旅游,又不知经过多少回。我也掌握了一些有关常识:兴城位于辽西走廊上,是京哈铁路的一个站点,历史上在此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儿。然而,我不曾走进这里,也就亲近过这里。所以,对于这座城市,更多更深更本质的那一面,我却知之不多。就拿眼前的兴城古城来说,要了解它,首先需要亲临其境,近距离感受其物貌人情,然后才能串联古今,遥想当年的光景。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时值深秋,古城北门威远门外,草坪在正午阳光下依然散发着浓浓的绿意,让人感受到难得的和煦温暖和惬意。抬眼一看,前面是瓮门。此时,已对它不觉新鲜了,因为前一天在天下第一关下见过这种城防建筑。它是前突于主城墙城门的前沿阵地,在迎击来犯之敌时,起着请君入瓮、合围聚歼的作用:两门紧闭,把敌人关闭其中,城头上弓弩齐放,擂石齐抛,热油齐泼,万众齐呼,敌人左冲右突,疲于招架,却无路可走,只能坐以待毙。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威远门门洞很长,显出城墙的厚度。铺就路面的青石光滑锃亮,印刻着六百年的沧桑。穿过威远门,我们也就开始了流逝的时光的追溯。四百年前,袁崇焕曾在城中指挥数万大军,接连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关宁大捷,然而,其后其个人与民族的悲剧接踵而至,结局令人唏嘘不已……

与另一座明代古城平遥一样,兴城古城也有一道主街纵贯南北,所有的繁华热闹都汇集于此。路两旁商贾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街面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人登上城墙远眺,发怀古幽思;有人购买土特产,出门后口中都嚼着那种花生糕;有人钻进挂着幡的酒肆,小酌一番。更多的人选择租服装打卡拍照,让自己做一回大明人。出乎我意料的是,租穿汉服的很多,穿着旗袍的也不少,两种服饰文化在此并行不悖。查了一下数据才知道,兴城人口中,少数民族占比在一半以上。可以想见,四百年间,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人口置换……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再往前走,就看到钟鼓楼了。它矗立在城中心,高大雄伟,坚稳厚重。古人于其上晨钟暮鼓,报时报警,激励军民枕戈待旦,报国杀敌。想当年,袁崇焕登临楼头,注目远望,心潮澎湃,胸有成竹,指挥若定,举手投足间,只听红衣大炮齐轰,浓烟滚滚,沙场上,万千强敌灰飞烟灭。在他心中,于国于家这宁远的分量太重了,自己也是责任重大啊:“保关内必守关外,保关外必守宁远。”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与钟鼓楼遥遥相对的是一对石牌坊,它们是崇祯帝为祖氏兄弟而立。第一次接近石牌坊,我对它的形制、规格和功用等全然不知,只觉得它威武雄壮,气势压人,毕竟有皇家威严,只能仰望。虽然明知二人结局,面对牌坊,也不免有点顶礼膜拜的感觉。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北坊是给堂弟祖大乐立的,其匾额上关键文字是“登坛骏烈”和“元勋初锡”,都是褒奖之语。前者说祖大乐身登将坛,就建功立业;后者说他功勋卓著,此次仅为首次奖赏,来日方长。南坊是祖大寿的。崇祯帝对他的评价则更高一层:“忠贞胆智”“廓清之烈”高度赞扬了祖大寿忠诚为国的精神和守土抗敌的业绩,“四世元戎少傅”则概括祖家四代位居显贵备受宠渥的历史,意在鼓励大寿再接再厉,精忠报国。祖氏兄弟都是宁远子弟,宁远之战中战功显赫,崇祯帝视他们为栋梁之才,言之谆谆,其情切切,寄予了无限希望。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但是,看了这些,我也无语。后来的事情是,这对兄弟都投降了,还有他们的外甥吴三桂引狼入室——他们都选在大明王朝风雨飘摇山穷水尽之际,可谓洪恩未报反成仇。清朝的《贰臣传》录入祖大寿,原因不止高鸟尽良弓藏,鄙视其为人、其本性,才是关键。与他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袁崇焕史可法却成了他们曾经敌人尊崇褒扬的对象,这也颇有讽刺意义。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当然,古人的事儿,我们也说不明白。他们做错了,也许真就是由于历史局限性。不过,我们还是有必要把祖大寿洪承畴吴三桂与史可法夏完淳郑成功区分开来,前者要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后者则要千古传扬,因为不仅他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勉为其难地去做挽狂澜于既倒之事,而且也是在绝望之中做拯天下于水深火热之事。崇祯帝自缢煤山,亡的不止一帝一姓一朝一国,更亡了天下。顾炎武描述了亡天下的后果:“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不幸的是,礼崩乐坏、国将不国、人将不人的情形就发生在大明之后,华夏大地上居然重现了绝迹千年的奴隶制,这就叫作万劫不复。

去兴城走近宁远古城,城门钟鼓楼牌坊引发思绪:袁崇焕祖大寿……

颓势已现,谁也不能力挽狂澜。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谁也没有万能视角,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不管是袁崇焕,还是祖大寿,谁能把握大时代的潮流?谁能够独善其身?谁能得始善终?谁能免得了后世的诟病?谁也不能!

走出延辉门,我还在想,不管怎么说,袁崇焕就是袁崇焕,祖大寿就是祖大寿,二者判若云泥。我只赞美尊崇前者,虽然古城里没见到他的碑铭和牌坊。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