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21日 11:55 1 admin

2025年3月下旬,我跟谭卫东博士走四国遍路行的第三程,这次没按前两次的老路子飞大阪转四国,反倒先去了九州福冈,最后坐船进的四国。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这么绕路根本不是为了省时间,就是想顺道去福冈附近的柳川小城毕竟这地方,一个是张律导演《漫长的告白》全片取景地,另一个还是诗人北原白秋的故乡,俩文化点凑一块,我实在没理由错过。

最早知道北原白秋,是2008年去奈良唐招提寺的时候。

寺里有块他的歌牌,写着“将水楢柔软的嫩叶作为眼睛,嗅到比花还白的气味”。

就“比花还白的气味”这一句,当时看完我愣了好一会儿,那种文字里透出来的细腻,真的能让人心里一震。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后来查了才知道,白秋是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的人,1885年出生,在日本文学圈里地位特别高,号称“国民作家”,出道没多久就写出“烨烨耀眼煤气灯,我观街上暴风雪”这种名句。

他一个南方人,看东京的煤气灯和暴风雪都觉得新鲜,这种对陌生事物的敏感,大概就是好诗人的天赋吧?

更让我佩服的是,白秋52岁的时候失明了,可失明三年后,55岁还出版了诗集《黑桧》。

我没法想象,看不见之后怎么还能写出“明月泄清寒,凝神望纸窗”这种有画面感的句子。

后来想了想,可能就是因为视觉没了,嗅觉和触觉才变得更发达。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他去唐招提寺拜鉴真和尚,还把鉴真叫“盲佛”,估计是俩人心照不宣都是没了眼睛,却用别的方式“看见”更多东西。

说到白秋诗里的树,水楢和桧木我还真有点印象

水楢是日本橡木的一种,听说用二十年以上的水楢木桶装威士忌,会有股像沉香、檀香混在一起的“东方禅味”,好多玩威士忌的人都追这个。

桧木更不用说,我之前在箱根泡过一整块桧木挖的汤池,当时就觉得这也太奢华了毕竟这两种树成材都慢,质地又细又硬,做家具、器皿都特别珍贵。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现在再看白秋写的木香,突然就懂了,他不是单纯写树,是把自己的感受揉进这些味道里了。

从福冈去柳川的路不算近,我们先从住吉四丁目驿坐巴士到西铁大桥驿,再转JR到西铁柳川驿,最后坐巴士到水见宫入口站,才算真正进了柳川。

第一站就奔北原白秋纪念馆,这地方是1969年在他家族老宅原址上重建的白秋16岁那年,老宅被火烧了,现在能看到的,都是后来复原的。

纪念馆门口挺有意思,“白秋生家”的石碑旁边,挂着块大紫色布帘,写着“生家开馆55周年潮与白秋相关的酒北原酒造”。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本来以为就是块普通纪念布帘,后来才知道,柳川现在还有个北原酒造,专门为了纪念馆开馆55周年做了款叫“潮”的酒,也算用当地特产纪念白秋了,进了纪念馆更逛得停不下来。

顺着参观路线走,到处都是白秋的照片、手稿、不同版本的诗集,还有评论他的书。

最特别的是有个声音设施,戴上耳机就能听白秋自己朗诵作品。

我本来想随便听一段就走,结果听着听着就入了神文字看再多,不如听原作者念一遍,那种语气里的情绪,是看书没法体会的。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纪念馆里还有个“柳川旅情俳句入选”区,游客写的俳句被选出来后,由书法家写好贴在墙上。

我之前没怎么接触过俳句,但看这些游客写的,再结合柳川的景,突然觉得这种短诗还挺有意思。

另外,面向庭园的房间里,吊满了各种布艺装饰品,有彩球、蔬果、小动物玩偶,围着女儿节坛架上的人偶。

纪念馆工作人员说,这种布艺叫“さげまん”,是柳川三月女儿节的特色,为了祈愿女孩平安长大。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看着这些色彩鲜艳的布艺,再想想白秋的诗,突然觉得柳川既有文人气息,又有生活味儿。

柳川里的“影味”:从取景地到张律的小城故事

出了纪念馆,脚就不自觉往《漫长的告白》的取景地走。

毕竟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被柳川的景勾住了,现在到了实地,总想去对一对镜头里的画面。

第一站去了小野洋子的祖宅,电影里就拍过这儿,现在真就只剩一个门了。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我赶紧在门前拍了张照,发给张律导演。

本来以为他忙,不一定能及时回,结果没几分钟就收到回复:“哈哈,你在柳川哦,天气很好啊,祝快乐。”看着这条回复,突然觉得挺亲切原来导演也记得这个小地方的细节。

说起认识张律,还是2022年夏天的事。

当时老友何小竹邀请我们去峨影1958看《漫长的告白》,说导演是他老友。

后来才知道,何小竹和张律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吉林延边的诗会上认识,当时张律还邀请何小竹去家里住了一晚,吃了张律母亲做的朝鲜冷面。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我当时还好奇,张律本来是诗人,怎么后来成导演了,何小竹说,张律是朝鲜族,早年间去了韩国,受李沧东导演鼓励才开始拍片,后来还在韩国延世大学教电影创作。

看完电影那天,我们跟张律、制片人彭瑾等人一起吃了夜宵。

张律给人的感觉就是温和儒雅,总眯着眼睛笑,话不多。

那顿夜宵我没怎么吃好,满脑子都是电影里的画面那种恬静的故事节奏、考究的影调,完全是我喜欢的风格。

后来才知道,《漫长的告白》是张律阔别华语影坛十多年后拍的华语片,也是他第一部在国内大银幕上映的作品。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电影里倪妮、辛柏青、张鲁一演三个北京人,在柳川重逢后扯出往事,还有池松壮亮演的日本青年,中野良子演的居酒屋老板娘“真由美”虽然老了,但魅力一点没减。

之后我又补了张律的其他作品,2023年10月上映的《白塔之光》也是部佳作。

听说张律在北京住了三十年,就住在白塔寺旁边,所以专门为白塔拍了这部电影。

辛柏青在《漫长的告白》里演哥哥立春,一副北京老炮的样子,话还多;但我觉得他更适合演沉静忧郁的弟弟立冬。

后来看《白塔之光》,发现他果然在里面演了个更贴合自己气质的角色,看来好演员也需要找对角色。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更巧的是,张律还跟夫人有个约定,换着城市旅居,每个城市住一年,其间还在成都住过一年。

那段时间,我们时不时能聚一餐。

有一次张律和何小竹来我家喝酒聊天,我先生中茂拿出网购的北方萝卜,削皮切条当零食。

没想到张律特别喜欢,吃完一盘还想再吃。

中茂是天津人,张律是吉林人,现在想想,大概只有北方长大的人才懂生吃萝卜的乐趣吧。

张律在成都待的那段时间,还以成都为据点拍了好几部电影。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最近看到消息,他的《罗目的黄昏》拿了第3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这部片子是在峨眉山拍的;还有一部《春树》,入围了第3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不过我写这的时候,这届电影节还没开始。

最有意思的是,《春树》主要在成都玉林小区拍,我和谭博士还去当了回群众演员,虽然就露了个侧脸,但现在想起来还觉得挺好玩。

逛完小野洋子祖宅,我们又去了BakeryCafeTanabata。

电影里这儿是池松壮亮演的中山大树的家,也是家民宿,倪妮、辛柏青、张鲁一演的角色都在这儿住过。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现在这儿改成了咖啡馆,但墙饰和脚下的榻榻米,跟电影里一模一样。

我和谭博士找了个窗边的桌子坐下,窗外就是庭园,正对着一棵老松,远处还有棵樱花树,风一吹就飘下花瓣。

我俩坐在那儿聊了会儿《漫长的告白》,都觉得这次来柳川没白来。

谭博士说,回去得再看一遍电影,把眼前的景和电影里的画面对应上。

我特别同意没去柳川之前看电影,只觉得画面美;去了之后才懂,那些景里藏着的情绪,是只有到了实地才能体会到的。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那天在柳川的水边逛的时候,还看到白色的鸟在水面飞。

突然就想起北原白秋的《白鸟》,里面写“白鸟一只,口衔红果,面向天空,它,曾经活过”。

走在柳川的路上,看着眼前的诗和影,突然就懂了一件事不管是白秋的诗,还是张律的电影,说到底都是在说“曾经活过”。

我们这些游客也好,柳川的居民也好,诗人和导演也好,都是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而柳川,就是把这些痕迹串起来的地方。

柳川春日纪行,柳川双影:从白秋歌牌到《漫长的告白》取景框

现在回想那次柳川之行,没去什么热门景点,就是逛了逛纪念馆、走了走电影取景地、在河边看了看白鸟,但心里特别踏实。

有时候旅行不一定非要去打卡网红地,像柳川这样,有诗有影,有故事有生活的小城,反而更让人难忘。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