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7日 13:19 3 admin

2025年9月第一天,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朋友圈发了条推文,标题特直白,《2025年云冈石窟景区游客量破400万,研究院送惊喜》。

这数字刚看着我还愣了下,要知道2023年是疫情防控全面放开第一年,云冈全年游客才刚超300万,今年才8个月就远远超过了。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以前大同的秋冬多冷啊,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那时候云冈妥妥是旅行淡季,有时候一天就两三百个游客,稀稀拉拉的看着都冷清。

可现在不一样了,旺季和淡季的差别越来越小。

刚过大年初一,就有人裹着厚棉袄、戴着围巾手套来大佛脚下祈福迎新,到了初三、初五,景区里更是人头攒动,几乎快到人流限额的上限了。

游客多了是好事,但“1块带7块”的背后有点愁

杭侃说过一个数据,云冈对大同市区经济的带动力,差不多是1:7的比例,云冈每收入1块钱,就能拉动大同其他服务行业收入7块钱。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这听起来确实是好事,周边酒店、餐馆、卖文创的小店,生意都跟着火了起来。

对天天守着云冈的人来说,这处千年文化瑰宝,最金贵的还是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和传承才是头等大事,可保护跟开放之间,往往有点拧巴。

游客多了能带动经济,可那么多人进进出出,呼吸的水汽、脚步的震动,对那些千年的石头造像都是损耗。

之前本来想搞个“夜游石窟”的项目,能多吸引点游客,后来发现客流压力实在太大,怕影响造像安全,无奈之下还是暂停了。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想在“让人看”和“保得住”之间找平衡,真不是件容易事,云冈能有今天的保护局面,还得提一代代搞研究的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宿白先生,还有他的学生杭侃。

这俩人跟云冈的缘分,说起来能串起大半个世纪的学术故事。

从宿白到杭侃,爷俩儿跟云冈的“学术缘分”

1942年夏天,那时候宿白才20岁,还是燕京大学史学系的学生。

他假期游历的时候,路过大同市郊30里的一片石山,一眼就被崖上的大佛吸引了,也记住了“云冈”这个好听的名字。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可那时候情况特殊,燕京大学因为太平洋战争迁到了成都,云冈又被日本人占着,一支日本京都大学的调查队正在这儿考察,他根本没法靠近细看。

这次远远的驻足,竟成了他一辈子学术研究的起点,后来1947年,宿白在整理北大图书馆善本时,无意中发现了一篇《金碑》碑文,这可是海内孤本。

他马上反应过来,碑里写的武州山大石窟寺,就是当年他看见的云冈石窟,只不过辽金时期还不叫这个名。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日本学者长广敏雄跟宿白争论云冈石窟的分期问题,还写文章反驳宿白的观点,宿白也不慌,1982年专门写文章,把《金碑》的可靠性、研究石窟该怎么用文献,一条条说清楚。

直到1990年,长广敏雄终于承认,从文献学角度看,宿白的推论没问题,分期论也符合逻辑。

这一下,咱们本土学者才算真正拿回了云冈学的主动权,宿白也成了中国云冈学的奠基人。

杭侃跟云冈的缘分,是从1993年开始的,那时候他还是北大考古系的硕士,跟着宿白来云冈做调研。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在第20窟前,他有了个新发现,这窟在北魏开凿的时候就塌过好几次,工匠还试着把断掉的西立佛残片接回去,后来又加了木阁。

本来他写了近三万字的文章想发表,拿给宿白看,结果被要求一遍遍地改,那时候没电脑,改文章得用复写纸,改段落还得剪下来重新贴,麻烦得很。

他一开始还犯嘀咕,是不是自己的观点跟老师不一样,所以才老通不过。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没想到改到最后,三万字缩成了七千字,宿白突然把稿子推荐给了《文物》杂志,发表后在学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后来杭侃调到云冈当院长,还把北大开放的学术风气带了过来,2024年春天,第6窟搭起了作业架子,这种机会特别难得,平常根本没法细看窟内上部的细节。

杭侃没把机会只留给自己人,反而分批邀请各地的专家、学者、美术生过来调研,日本筑波大学的八木春生教授,也是宿白的弟子,特意赶来爬上架子细看。

他后来笑着说,这次才发现自己以前论文里有错误,还挺苦恼的。

这种不藏着掖着、愿意把研究机会分享出去的做法,在行业里真不多见,但对云冈学的发展,肯定是好事。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现在的云冈,不光有学者搞研究,还有一群“文物医生”在默默守护,孙波团队在云冈干了20多年,2015年5号窟突然掉石头,他们第一时间关了窟,搭起架子做调查。

从那以后,他们就开始搞预防性保养,一年差不多有10个月都在洞窟里检查,就怕再出意外。

还有数字化保护团队,李丽红2016年来的时候,测绘精度能到毫米级,现在都能做到0.03毫米了,21到29窟,他们只用20天就完成了采集。

他们还3D打印了第12窟,拆成842块,能像积木一样拼起来,送到上海、深圳去巡展,北方的石窟就这样“走”到了南方。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VR体验也挺酷,戴上眼镜就能“飘”到第18窟佛的胸口,这种视角,别说普通人,就连古代的皇帝都没享受过。

不过他们也有烦恼,现在云冈一年到头几乎没淡季了,游客多了,留给他们采集数据的时间就少了。

毕竟云冈的砂岩一直在风化,他们做得慢一点,造像上的细节就可能多丢一点。

云冈名字藏千年谜!一群人护它到下一个千年

乔尚孝团队还试着用AI分析第39窟的千佛,能看出不同工匠的雕刻手法,甚至能推断出施工顺序,比以前手工统计快多了。

最后再说说“云冈”这个名字,到底是谁起的,学界至今没定论。

杭侃猜,可能是个来自南方的人,既有书生的诗意,又有戍边的英气,“云”是流动的,“冈”是坚固的,把流逝和永恒揉在两个字里,确实挺有水平。

从北魏昙曜开窟,到宿白搞研究,再到现在杭侃带着团队用科技守护,一千五百多年里,云冈能一直站在这里,靠的从来不是石头本身有多结实,而是一代代人舍不得它、愿意为它花心思。

未来不管是数字化,还是AI研究,只要有人接着守下去,这处千年佛国,就能一直往下走,走到下一个千年。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