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十大品牌 2025年10月03日 21:57 4 admin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镇北堡西部影城门口那幅“行走即读书,旅游长见识”的对联,像一把钥匙,为我和孩子们的银川之旅开启了探索的序章。三天的时光里,我们从影视江湖走到岩画秘境,从沙水奇观逛到文博殿堂,每一步都踏着故事与历史的脉络,走进大自然,走进休闲与放松的生活。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虽然是第三次来镇北堡西部影城,还是被它骨子里的粗粝与鲜活打动。明清边防要塞的旧基上,古朴的夯土墙、荒凉的戈壁布景、民间味儿十足的老建筑,又一次将“原始雄浑”四个字具象成眼前的风景。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自1981年起,208部影视剧在此诞生——《牧马人》的质朴、《红高粱》的炽烈、《大话西游》的浪漫,都曾在这片土地上定格。如今,城门楼仍似等至尊宝归来,盘丝洞还留着紫霞的倩影,200余处影视场景静静矗立,恍惚间像闯进了电影的平行世界。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到处都是穿戏服、握道具,模仿至尊宝、紫霞姑娘的身影,捏面人师傅指尖翻飞,皮影戏幕布上光影流转,传统手艺的温度,让这段影视之旅更添了几分烟火气。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走在“老银川一条街”上,复原的旧街景仿佛按下时光回溯键,银川的过往与宁夏的文化,都藏在这一砖一瓦里。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离开影城,我们奔向贺兰山,去赴一场与远古先民的“艺术之约”。贺兰山岩画如一幅铺展在山体上的游牧民族艺术长卷,从北向南散落着27个岩画点,有麦如井的粗犷、韭菜沟的灵动、贺兰口的密集,共同勾勒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这些岩画跨越了数千年时光,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历经商周、秦汉,直至宋、西夏、元,甚至明清仍有零星刻画。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内容涵盖动物图像、人面像、人体像、生活图像、符号和几何图案等五大类,生动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活场景、自然崇拜和图腾信仰等。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太阳神

制作方法有敲凿、磨刻、划刻三种技法,将动物的矫健、人面的神秘、生活的场景、抽象的符号一一留在岩石上——有的线条简洁如速写,有的造型夸张似图腾,每一幅都是远古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记录。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站在岩画前,仿佛能听见不同民族在此迁徙、交流的脚步声,贺兰山作为农耕与游牧文明交界的特殊意义,也在这些斑驳的刻画中愈发清晰。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第二天去的沙湖,是一场“大漠与水乡”的奇妙相遇。80.1平方公里的景区里,45平方公里的碧水与22.52平方公里的半流动沙漠相拥,一边是戈壁的雄浑壮阔,一边是湖水的碧波荡漾,湿地环绕其间,成了178种、超150万只鸟类的家园。我们远远望着黑鹳、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在湿地间嬉戏,空气中仿佛都带着自然的生机;湖中盛产的鲜鱼,让“沙湖大鱼头”的鲜香成了难忘的味觉记忆。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沙湖拥有24平方公里湿地,是鸟的天堂,栖息着178种超150万只鸟类,包括黑鹳、中华秋沙鸭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湖中还盛产鲤、鲢、武昌鱼等鱼类,“沙湖大鱼头”更是闻名遐迩。沙湖里也有国际沙雕园、鸟岛、湖东湿地等多处景观。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国际沙雕园里,一座座精美的沙雕作品展现着创意与巧思;鸟岛则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静立片刻,便能与灵动的飞鸟不期而遇。孩子们在激情滑沙中尖叫欢笑,我们在古道驼铃的悠扬声里感受大漠风情,动力飞伞掠过湖面时留下的弧线,更是为这段旅程添了几分浪漫。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旅程的最后一站,我们走进了宁夏博物馆。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像一本厚重的宁夏百科全书——新馆“回”字形的平面布局、烽火台般的纵向造型,外墙力士志文支座与迦陵频伽图案的装饰,都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资料显示:馆藏文物总数52271件,珍贵文物277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56件/套。胡旋舞石刻墓门、鎏金铜牛、力士志文支座被确认为国宝级文物。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博物馆现有四个基本陈列,分别是“朔色长天——宁夏通史陈列”、“石刻史书——宁夏岩画陈列”、“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民俗陈列”,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了宁夏历史文化的内涵。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时光匆匆,当我们在一顿满载宁夏风味的丰盛午餐后踏上返程,才发觉这三天的旅程,早已让“行走即读书”的意义深深印在心里。那些见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触摸过的历史,和家人一起出行都成了比照片更珍贵的收获。

行走即读书: 银川三日纪行

2025.10.3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