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11日 16:06 4 admin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坐落于田家庵区安成镇的廖湾村,是远近闻名的“黄埔村”“将军村”。这里曾走出过130 多位军官, 37 名黄埔军校学员和 5 位将军。他们曾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挺身而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写下壮烈的一笔。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廖氏后人筹建了 廖家湾革命纪念馆 。

一座纪念馆铭刻不朽丹心

在淮潘公路西侧,沿着村口一块写有“淮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廖家湾革命纪念馆”的红色标识牌指示,向西行驶1500米,就来到了廖家湾革命纪念馆。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这地方原来是小学,后来改建成纪念馆。最初的目的就是为廖家湾的后代教育提供事实依据和资料。文化长廊将近20000字,大大小小图片有600多幅。”今年81岁的馆长廖胜利精神矍铄、声如洪钟,介绍起廖氏祖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故事如数家珍。

如今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有市内和周边省市的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等团体来参观,甚至连台湾同胞也慕名而来。借助廖家湾革命纪念馆,“廖氏家族的革命故事”声名远播,而这座纪念馆能够筹建成功,有一个人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就是廖家湾革命纪念馆编委会主任廖兴和。二十多年来,他几乎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在这件事上,只为让先辈的故事“活”给后人看。

建纪念馆不仅需要丰富的史料与实物佐证,也需要资金保障。廖兴和说:“资金主要是两个来源:一是原来搞祠堂时大家凑了些钱,二是我个人补贴。”与此同时,田家庵区与安成镇也给予了相应支持。多方齐心协力,最终将这些珍贵的红色记忆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一只皮箱暗藏风云传奇

在纪念馆的实物中,有一只陈旧的皮箱格外引人注目。它属于“廖氏三兄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廖运周将军。“这个小皮箱,是廖运周曾在革命队伍里使用过的。我们建立纪念馆以后,他的后人亲自从北京送到了纪念馆。”馆长廖胜利指着磨痕累累、锈迹斑驳的皮箱告诉记者。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廖运周1903年生,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1927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国民党军队中潜伏二十年。他多次冒险传递情报、掩护同志,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屡受嘉奖。直到1948年淮海战役,廖运周率国民党一一〇师起义取得了成功,这场起义也成了黄维兵团被歼灭的转折点。

廖运周将军的戎马生涯,智勇交织:他以过人之智破解重重困局,凭超凡之勇直面生死险境,更因心中那盏信仰的长明灯,得以在漫漫长夜中坚守到底。据廖运昇女儿廖光凤回忆:“我叔父所有的大战役都参加了,我问他:‘你怎么坚持下来的?’他说:‘没别的,我就相信共产党,不管任何情况,都要坚持到底。’”

“廖运周于1996年5月11号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当时《人民日报》刊登了廖运周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就是党和国家对廖运周高度的评价和认可。”讲解员廖延竹指着馆内的图片介绍道。

一把座椅见证铁血荣光

纪念馆的展厅中,静置着一把历经沧桑却依然坚挺的“受降椅”。它周身的木质扶手早已磨砺出温润的光泽;深紫色的布艺坐垫与靠背,仍倔强地保留着那份深邃与华贵;靠背中间贴着一张褪色的红纸,上面写着“廖运泽将军遗物”。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廖运泽将军正是坐在这把椅子上,参加了在济南的日本投降的受降仪式。”馆长廖胜利告诉记者,“廖氏将领均参与了受降工作。廖运泽在山东济南、廖运周在河南郑州、廖运昇在江苏徐州、廖传枢在越南河内分别参加受降工作”。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这把椅子,不仅是一件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实物见证,更是一段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如今,它以沉默的姿态,诉说着和平与胜利的来之不易。

时光流转,当年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早已远去,但廖家湾的革命精神如同不灭的火炬,在一代又一代廖氏子孙手中接力传递。如今的廖家湾革命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播种者——这里既有守护红色根脉的坚守者,也有新时代崭露头角的年轻力量,他们共同书写着“志在家国”的新篇章!

记者 佟敏 李恒

编辑 杨舒蕾

责编 张明星

初审 孙继奎

二审 迟海波

三审 张 斌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点分享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廖家湾革命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