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十大品牌 2025年09月09日 16:57 5 admin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在甘肃省省会兰州,有一座承载着河西走廊千年文明的“文化殿堂”——甘肃省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不仅是兰州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更像是一把打开甘肃历史的钥匙,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专程前来打卡。无论是初到兰州的旅行者,还是深耕文化的研究者,都会将这里列为行程的“必选项”——毕竟,能在一座博物馆里读懂从丝绸之路的驼铃悠扬,到汉唐盛世的金戈铁马,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甘肃省博物馆的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扩建,如今的馆区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展览面积约1.3万多平方米,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走进馆内,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以及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等各类藏品琳琅满目,总数约35万余件。从距今8000多年的大地湾文化彩陶,到魏晋时期的“驿使图” 壁画砖;从丝绸之路出土的金银器,到藏传佛教的珍贵唐卡,每一件藏品都像一位“时光使者”,诉说着甘肃这片土地的沧桑与辉煌。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尽管馆内藏品丰富多样,但最让游客心心念念的,始终是那些自带“光环”的“镇馆之宝”。而在甘肃省博物馆众多“镇馆之宝”中,“东汉铜奔马”无疑是“顶流中的顶流”——它的名字你一定不陌生,无论是“马踏飞燕”,还是“马超龙雀”,指的都是这件国宝级文物。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东汉铜奔马”诞生于东汉时期,1969年10月,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被意外发现。当时,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汉墓时,这个铜铸的骏马形象从泥土中脱颖而出,瞬间惊艳了所有人。1983年10月,它被国家旅游局正式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从此家喻户晓、举世闻名——如今,在全国各大旅游城市的汽车站、火车站,甚至旅游宣传海报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这样的“国民度”,在国宝级文物中都实属罕见。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也正因如此,每当游客走进甘肃省博物馆的“丝绸之路文明”展厅,“东汉铜奔马”的展柜前总是挤满了拍照打卡的人。大家举着手机、相机,踮着脚尖,只为亲眼看一看这件“中国旅游标志”的真容。有人为了捕捉它的最佳角度,甚至会在展柜前停留十几分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不过,几乎每位初见“东汉铜奔马”的游客,都会忍不住发出一声“意外”的惊叹:“怎么它这么小?” 确实,这件国宝的尺寸远比大家想象中精致——身高仅34.5 厘米,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手掌长度;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量也只有7.15千克。这样的大小,与它“中国旅游标志”的“大牌身份”形成了有趣的反差,却也更让人惊叹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仔细观察“东汉铜奔马”,你会被它的细节深深折服:骏马昂首嘶鸣,仿佛能听到它响彻云霄的啼声;躯干壮实却不显笨拙,四肢修长而有力,腿蹄轻捷如飞;最绝妙的是它的姿态——三足腾空,仿佛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飞驰向前,唯有一足轻轻踏在一只飞燕的背上。飞燕展翅欲飞,却被骏马稳稳踩住,这种“动与静”、“快与慢”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现了东汉时期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更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了具象的艺术,让人忍不住感叹:简直是鬼斧神工!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但有趣的是,这么一件“颜值与实力并存”的国宝,却很少以“正面照”示人。可一旦看到正面照,不少人都忍俊不禁:正面的骏马,因为头部微微侧转,加上嘴巴张开嘶鸣的模样,看起来竟有些“呆萌”,甚至带着几分“搞笑”的喜感,与侧面的“霸气矫健”形成了强烈反差。也正因这种“反差萌”,让“东汉铜奔马”多了几分亲近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国宝”,更像是一个可爱的“历史吉祥物”。

实拍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好多游客却直呼:怎么这么小?

如今,甘肃省博物馆早已不是单纯的“文物存放地”,更成为了传播甘肃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窗口。在这里,你既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更能在 “东汉铜奔马” 的 “反差萌” 中,发现国宝不为人知的可爱一面哦!如果以后有机会的话,你还想来看看吗?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分享城市新鲜事#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