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从“东方夏威夷”到滨海文旅新地标 福州长乐下沙续写海洋新故事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25日 20:17 5 admin

2025年暑期,福州新区(长乐区)下沙海滨度假村人气十足,单日客流量稳定在3万至4万人次,成为周边省市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曾经承载着“东方夏威夷”美好记忆的海滨胜地,如今凭借生态修复、设施升级和多元活动再度焕发勃勃生机。

从“东方夏威夷”到滨海文旅新地标 福州长乐下沙续写海洋新故事

下沙海滩人气满满

生态人文交融,开启滨海度假新体验

下沙海滨度假村的故事始于1986年,作为当时全省屈指可数的海滨旅游区,其逐渐成为旅游热点。上世纪末,这里还举办过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

2018年,福州新区启动沿海防护林修复工程,构建200米以上不间断的基干林带。这道“生态长廊”不仅防风固沙,更让下沙的海岸线焕发新生,实现了从木麻黄单一防护树种、林带结构,向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多功能复合林带的转变。如今,数百米宽的绿色屏障沿着海岸线延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福州滨海新城旅游总体规划》《福州滨海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福州滨海新城下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出炉,提出构建海滨旅游区“一心、两轴、三湾、多节点”空间布局,下沙海滨度假村再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东方夏威夷”到滨海文旅新地标 福州长乐下沙续写海洋新故事

下沙海滩的标志性建筑海螺塔

2023年,修缮一新的海螺塔、海蚌厅以及22座巨型沙雕亮相,贝壳路、观海栈道等特色景观也相继建成。其中标志性建筑海螺塔更是成为“网红地标”。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大海的壮阔景色尽收眼底。

亲子赶海成风,家庭游客占比超六成

“赶海拾贝+网红打卡+夜市狂欢”,暑期以来,下沙海滨度假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周边省市游客体验亲子游。

每当退潮时分,近2000米长的滩涂上布满了亲子家庭的身影。孩子们头戴遮阳帽,手持小铲子,在家长的悉心指导下,兴致勃勃地挖掘着文蛤、螃蟹等渔获。猫眼螺、苦螺等海洋生物则巧妙地藏在浅沙或礁石缝隙中,吸引着孩子们耐心探索,享受着发现宝藏般的乐趣。

从“东方夏威夷”到滨海文旅新地标 福州长乐下沙续写海洋新故事

度假村露营区

持续完善的交通配套为五湖四海的游客铺好了一路直通下沙的观海通道。景区开通了地铁万寿站至十七孔的下沙专线接驳大巴,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选择。“坐地铁直达很方便,提前查了潮汐表,带孩子来这里堆沙堡、抓小沙蟹,孩子玩得不想走!”来自福州鼓楼区的市民林女士兴奋地说。

景区管理方充分考虑家庭游客的需求,推进建设配套设施,包括装配式旅游厕所、淋浴间、海边观景平台等,还设置了亲子互动游戏区,包含沙滩排球、拔河比赛、儿童沙滩车等项目,为家庭游客带来丰富多样的滨海趣味体验。

在赶海高峰期,景区安保人员会重点提醒游客注意潮汐规律,避免前往礁石区等危险地带。

度假村还在指定区域设置露营区,加强该区域的巡逻力度,确保游客安全。

夜经济活力四射,丰富活动引客留宿

当最后一缕夕阳沉入海平面,下沙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东侧临海咖啡馆变身浪漫观景台,游客倚栏而立,静赏海天一色;而在百米之外的夜市里,长乐冰饭、海鲜烧烤、鲜榨果汁、四果汤等特色小吃香气扑鼻,引得游客们纷纷驻足品尝。来自江西的游客李女士边吃烧烤边感慨:“伴着海景吃美食,美景和美食的双治愈,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

景区引入“鲸喜蓝眼泪”“海猫日记”“缘海营地”等网红业态,举办了“梦栖滨海、踏浪追风”“海边落日狂欢集市派对”、啤酒音乐嘉年华、泼水音乐节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构建“白天休闲+夜间经济”全时段消费场景,打造集文化体验、休闲消费、网红打卡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文旅新地标,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激活景区消费潜力,助力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景区还结合“海丝文化城”IP的三营澳片区以及“运动游乐+医养休闲”主题的东湖片区建设,推出如闽台马术邀请赛、特色乡宴等活动。

据统计,2024年下沙游客量已突破400万人次,成为拉动福州新区(长乐区)经济的重要引擎。

为了留住游客,景区配套下沙北侧林下空间“听澜居”民宿修复了4栋三层建筑,布设了12栋湖景蛋蛋屋,提供52套客房。湖景蛋蛋屋的设计独具匠心,外形宛如一个个巨大的蛋壳,内部装修温馨舒适,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游客们可以躺在床上,透过窗户欣赏美丽的湖景和星空,享受一段宁静而惬意的时光。

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假期,下沙单日客流量突破12万人次。

下沙的复兴是“东进南下、沿江向海”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福州新区(长乐区)“敢想、敢闯”“向海图强”精神的延续。从“东方夏威夷”到滨海文旅新地标,下沙的记忆,不仅留在照片里,更存在今天的海风里、游客的笑声里。下沙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续写着属于福州新区(长乐区)的海洋故事和滨海文旅的崭新篇章。(文/陈家琳 图/姜亮 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