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22日 11:12 1 admin

从乌当城区出发,驱车一路向北,穿越郁郁葱葱的山林田地、千年古银杏、百米瀑布,一小时左右,就到达乌当区羊昌镇黄连村村委会。从村委会向黄连民族小学拾级而上,一块耸立的巨大岩壁映入眼帘,“还我河山”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在阳光照耀下泛着莹莹红光。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黄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昌志告诉记者,“还我河山”抗战标语,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共地下党员在黄连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时留下的印记。它的故事,至今仍在当地老百姓中口口相传。

一座黄连小学:

党群连心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时间回溯到1940年,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抗日救亡运动。7月,中共思南县地下党组织遭遇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中共地下党员被迫转移到异地继续隐蔽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共贵州省工委安排下,邵冠群、肖世平、戴恒兴等地下党员秘密转移到贵阳,经乌当区中共地下党员唐植民介绍来到羊昌镇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寨——黄连村,以教员的身份在黄连小学一边从事教学工作,一边团结当地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他们在黄连小学成立了中共黄连临时党支部,由邵冠群任党支部书记,肖世平(化名肖旦)和戴恒兴(化名戴志纯)分别担任组织干事、宣传干事。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设于黄连村大寨组“三教寺”内的黄连小学,开学之初只有10多名学生。后经邵冠群、戴恒兴等地下党员的努力,在校学生发展到了200余人。随着学生人数增加,教室不够用,他们便将“三教寺”正殿用作教室供学生上课。

邵冠群等人还开办黄连夜校,教周边寨子里的青年男女识字扫盲,唱抗日救亡歌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抗日战争形势,并组织进步青年教师、青少年学生利用出墙报和赶场天宣传抗日救亡。他们在周边村寨显要的岩石上书写抗日标语,向当地群众全面宣传抗日。

1941年春,当地的抗日宣传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5月,中共黄连临时党支部在当地组织了一场较大的夜间抗日火炬游行宣传活动,在周边村寨引起了强烈反响。为避免被国民党当局镇压,邵冠群、肖世平、戴恒兴等中共地下党员,在当地群众的掩护下,被迫离开黄连村。

两条抗战标语:

见证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在黄连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时,邵冠群、肖世平、戴恒兴等中共地下党员在“三教寺”下方的岩壁上,写下了两条激励人心的抗日标语:一条为“当兵去打日本鬼子”,一条为“还我河山”,号召大家抗日救国。

“当兵去打日本鬼子”抗日标语因写在岩壁较低处,被风雨侵蚀和人为触摸,当年书写的痕迹已不可识。只有“还我河山”抗日标语因处于岩壁较高处得以保存下来。

时光荏苒,革命精神至今仍在代代相传。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我家就在写着抗日标语的岩壁下方,从小听家里长辈讲了很多关于它的故事,也知道当年中共地下党员来到村里,教村里人读书识字、讲党的方针。”黄连村78岁老人李泰松回忆,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几十年风雨侵蚀的“还我河山”抗日标语褪去了颜色,痕迹也渐渐模糊。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都不希望这个珍贵的红色印记消失。

村里的老党员李泰永、李可儿时在黄连小学读书,是邵冠群、戴恒兴等人的学生,对岩壁上的“还我河山”抗日标语有着深刻记忆。他们带领村民描填复原“还我河山”抗日标语。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村民主动保护“还我河山”抗日标语的事迹传出来后,贵阳市文物局立即派人到现场调研,并出资加固岩壁,保护抗日标语。2019年,“还我河山”抗日标语被正式列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黄连村村“两委”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建设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连村成为了全市党员、群众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高地,不断激励着后来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打造幸福乡村:

“红”“绿”交融拓宽致富路子

今年6月,黄连村的百米瀑布迎来丰水期,飞瀑奔涌的壮观景象每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拍照,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打卡”地。看到家乡旅游蕴藏着蓬勃的发展潜力,李海燕毅然决定返乡创业。“这几年,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回村发展也有好前景。”李海燕说。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李海燕回村发展的底气主要来自村里的“红”资源和“绿”含量。

黄连村红色资源丰富,村内有“还我河山”抗日标语、中共黄连临时党支部旧址、红军井等红色资源。2021年,黄连村启动建设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红色资源进行整村保护和利用,培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等产业。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此外,黄连村绿色资源丰富,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野生银杏树群落生长地,其中,树龄120年至1700年的挂牌银杏树就有23棵,最古老的有3000年左右树龄。境内不仅古树成群,还有高百米的黄连瀑布和白石岩、神仙洞、冒龙井、犀牛滩等10余处自然景观,风光壮丽秀美,宜居宜游。2016年12月,该村被贵州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为省级森林公园。

依托红色资源自然生态,黄连村村“两委”不断深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以红色文化为魂、绿色观光为底的生态发展之路。

2021年以来,黄连村通过以“红”促“绿”、以“绿”带“红”的方式,每年吸引超10万人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和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乌当区黄连村抗战标语里的烽火往事

在这股“流量”刺激下,黄连村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不仅带动了乡村农家乐发展,还促进了当地种植养殖产业的发展,村民增收路子不断拓宽。

截至目前,该村实现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脱贫群众增收30余万元、普通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黄连,原来叫白石岩,因为日子太苦,大家都戏称为黄连。黄连村名字也由此而来。”李昌志说,如今,黄连人苦尽甘来,不仅吃上了“旅游饭”,还端起了“生态碗”,生活越来越“甜”,正迎来从“守着资源受穷”到“红绿交融生金”的全新变革。

记者 黎荣 文/图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