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十大品牌 2025年08月19日 21:00 1 admin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珠江穿城而过,为广州留下独一无二的两岸风光带,也串起了城市2000多年的历史记忆。分布在两岸的公共码头,是商贸、交通的重要中转枢纽,也伴随着发展成为珠江与广州对话的窗口。

珠江两岸景观日益丰富、珠江游也越发火热,广州提出要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近两年,随着大多数水巴路线停运,部分客运码头的利用率降低,再加上建设年代久远,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珠江游和现代景点打造需求,码头建设离世界级目标仍有差距。

就如同塞纳河之于巴黎、泰晤士河之于伦敦,提出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后,广州要如何将珠江打造为广州的灵魂?接下来要怎样规划建设沿江客运码头,以优化提升珠江沿岸品质风貌?对此,南都N视频记者展开了走访调研。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珠江上的游船。 南都N视频记者 梁炜培 摄

01

水巴停运码头资源如何避免过度闲置?

建议根据特色进行改造和开发

近几年,广州水上巴士经历了客流量的急剧萎缩,陆续停运多条航线,从最高峰时的19条航线下降到目前只余3条在运营,这也造成了珠江边部分客运码头的冷清。

近期,南都N视频记者走访了位于老城区的多个码头,有个别码头在记者停留的将近两个小时里,没有任何船舶停靠,比如珠江南岸的纺织码头。纺织码头的登船口等指示牌还保留着,但几无行人进入,码头设施也略显陈旧,码头前端的海珠区图书馆(码头分馆)珠水印象里仍有成套的桌椅,但在运营时间内并没有开门。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纺织码头。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纺织码头内部。

同样位于南岸的鳖洲码头,偶有标记“水巴”字样的船只停靠,但船上并未有游客,只有工作人员。船只停留时间不长,工作人员放下一些物品后随即开船离开。

以往有不少水巴停靠的码头,现在多变为珠江游船只停靠点,比如珠江北岸的西堤和天字码头。近期,记者多次走访都看到码头有游客在登船,且晚上游客量远高于白天。“就想坐船看看珠江两岸的风景,从老城到新城,两边的建筑变化很大。”一位游客说道。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鳖洲码头。

这些使用频率不及以往的客运码头,接下来如何避免资源闲置?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志敏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需求的变化,码头的功能已不再是单一的水上通勤,因此码头的设置应该与沿线的人流量、腹地的景点相结合,做一体化的统筹安排,把传统的水上公交点转化为滨水特色景点的水上门户。

他建议,针对珠江沿岸闲置或者利用率不高的码头,可依据其文化特色、空间属性与客群特征进行改造和开发。比如西堤码头、天字码头等有历史文化属性的码头,可结合广府文化体验、滨江书吧、咖啡等轻消费场景,与沿岸功能相融合,形成“日展夜演”内容体系;白鹤洞、黄沙码头这些仍具有交通接驳功能的码头,可与周边公交枢纽联动开发,打造成为滨水城市服务站。

运营公司也在对此进行一系列的规划,上述码头的运营方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回复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水巴航线停运后,企业正在接洽引进文旅项目,提升码头环境,打造综合发展的码头新业态,使码头既符合便民利民的需求,又能推动水岸融合发展。例如纺织码头,拟建设“新时代江畔音乐平台”文旅项目,打造广州沿江边首个公共音乐演奏平台,满足市民游客对音乐艺术的需求,同时为海珠区文旅项目增添新活力。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天字码头附近。

02

码头分布不均、建设年代久远困局如何破解?

建议增加东部、后航道领域码头建设

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这些码头当下还面临着跟不上现代船舶发展需求的现实困境。今年修订的《广州市珠江游经营管理办法》提出要加快推进珠江游纯电动化进程,目前珠江上的电动船只也越来越多,再加上国家对码头运营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珠江两岸的客运码头如何进行改造升级,也是接下来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此,陈志敏建议,码头的升级改造一方面应体现“智慧化、智能化”,通过智能设备部署提升码头的运作效率;另一方面,有些码头历史久远,要做好文化保护和体验提升,通过历史元素的保留来延续文化特色,可以结合AR互动装置等现代科技来呈现码头变迁的故事;在公共空间的活化上,可以改造一些闲置的空间,引入咖啡厅、小型展览馆或是文创商店,创造更多能够吸引市民停留消费的场所。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西堤码头停靠的船只。

一边是老旧码头面临利用率不高、需升级改造的问题,一边则是存在码头资源紧缺的难题,打开地图,会发现广州珠江两岸的客运码头分布极为不均衡,西边远多于东边。珠江游日渐火热,2024年全年客流量超423万人次,同比增加2.91%,创历史新高,彰显出水上消费强劲的市场吸引力和蓬勃发展态势。在此背景下,关于珠江边建设更多码头资源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码头在部分区域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珠江游需求,增加东部琶堤、金融城、南海神庙、后航道领域码头的需求尤为迫切。”拥有水巴和珠江游运营资质的广州公交集团客轮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对于企业的这一建议,陈志敏表示,这些需求的新增本质上是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产业迭代与滨水功能升级之间的直观映射。目前珠江游航线80%客源集中于前航道区域,随着东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金融城总部经济区的发展,前航道单一区域的游线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珠江游需求。值得关注的是,在广州城市发展战略引导下,目前金融城西区、金融城起步区、琶洲正在推进码头建设,同步推进线网“东进”。

南都N视频记者从广州市港务局了解到,客运码头的建设和运营有着严格的规范,比如码头工程选址需考虑与城市规划、水利规划及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受水利管理要求,沿江38米线内难以建设永久性候船设施。码头工程通常受限于周边环境或用地限制,候船室等配套设施落地难度较大。所以,新建码头面临着诸多现实条件限制,推动过程也相对缓慢。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天字码头停靠的游船。

03

珠江游路线设置受限于码头权属怎么办?

建议打造开放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多条水巴线路的停运,客运码头更多用于珠江游的船只停靠,未来在城市文旅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或许越来越重要。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目前珠江游的多条航线由6家不同的企业运营,但每条航线中途停靠的点不多甚至是没有,有游客建议珠江游能提供更多的中途停靠点。“我主要想看一下江边的风景,欣赏一下广州的小蛮腰,上船才得知中间不停靠,希望能增加停靠点,方便我们随时上岸观光。”一位游客说道。

据悉,目前的航线设定和码头的经营权属有关,大部分珠江游运营企业只将船只停靠于所在企业负责运营的码头。而当船舶经营人与码头经营人并非同属一个经营主体,船舶经营人要与码头经营人签订船舶靠泊协议,给予一定的租赁费,方可停靠相关码头。珠江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大多选择只停靠在自己的码头,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航线的丰富程度。

“我们认为码头发展不应局限于权属问题,而应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对于目前的珠江游运营格局,有企业如此提到。

之所以有码头资源共享的呼吁,目标是为更丰富珠江游产品,也为了能和岸边的景色互动。目前,珠江游的特色仅限于游船,缺少与沿岸文旅景点的有效联动。今年,有广州市政协委员提到,游客体验广府文化,既要在船上说,也要下船看,建议实行联票制,在珠江两岸的旅游景点、文旅景区周边设置停靠码头,船到码头后,游客可以下船参观,参观完可以继续乘船游览。

陈志敏也建议整合码头、周边景点和商圈的资源,推出多样化的联票套餐,如“一日游联票”“亲子游联票”“历史研学游联票”等,让游客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一站式的旅游体验。将码头作为线路的重要节点,串联起周边的景点和商圈,比如“白鹅潭至琶洲日游航线”,串联黄沙码头、白鹅潭艺术中心码头、天字码头三大节点,成为连接珠江黄金水道与城市历史文化的时空长廊。

他表示,码头要和周边的景点、商圈更好互动,还应优化交通衔接,在码头与周边景点、商圈之间设置便捷的交通接驳设施,如建设专用的步行通道、自行车租赁点、小型摆渡车等,方便游客在码头与景点、商圈之间快速穿梭。同时,在码头或周边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和市民参与,提升珠江沿岸的文化氛围和知名度,同时鼓励码头与周边商圈开展商业合作,通过引入一些特色商业业态,如文创商店、特色餐厅、咖啡馆等丰富码头的商业功能、共享客户资源。

冲刺世界级水岸,广州珠江码头升级面临三大挑战

珠江上的游船。

【部门声音】

市港务局:实现游船码头100%配备充电设施

日前,广州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了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谈到了接下来将如何升级改造珠江沿岸客运码头,助力广州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

据了解,广州市港务局牵头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关于打造“世界级水岸观光旅游目的地”工作方案》,提出要科学规划建设沿江港口码头水上旅游设施,用好用足码头周边场地资源,强化珠江游与周边景区、商圈相互引流,融合发展。

关于现有码头的整体升级改造,市港务局已有初步规划。一是推进珠江游码头升级改造,在完成芳村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客运码头、大沙头码头改扩建工程后,重点加快推进广州塔码头、芳村码头改扩建进度。二是支持珠江游码头建设电动游船充电设施,新建游船码头必须同步建设电动游船充电设施,已建码头逐步加装充电设施,实现游船码头100%配备充电设施的目标。三是提升现有珠江游码头景观设计,结合珠江两岸光亮工程和全运会,提升天字码头、大沙头码头、海心沙码头、广州塔码头景观,将珠江游与商旅、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等有机融合。四是推动大沙头码头港湾二期(绿化广场)改造,引入临商业态,丰富游客配套,提升珠江游品质。

接下来,广州将以游船码头及其周边区域为载体,规划打造融合艺术展演、岸线休闲、科技灯光秀、商业娱乐、互动体验、体育运动为一体水文化主题景区,打造富具广州文化内涵的沉浸式文商旅融合新场景。

具体而言,未来水岸融合发展将包含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规划联动码头开展景区citywalk活动,设置滨江人行步道线路,优化珠江步行体验;推动广州塔旅游区、沙面旅游区、水博苑景区、黄埔军校景区等珠江沿线重点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推动广州塔景区、广州塔后方商圈与游船良性互动,如设计联票、相互引流等方式打造“江塔联游”品牌。

值得一说的是,珠江游航线也将继续拓展。市港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持续推进水上茶居日游航班、红色主题党建航班、游船音乐会等精品航线打造;深度挖掘沿江文旅资源,开通集中展示沿江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风景特色的精品航班;开拓珠江游后航道航线,开通环海珠岛航线;提升海上看南沙、航行深中通道珠江游航线服务内涵,积极开拓珠江口海岛游航线等。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蒋臻 实习生劳乐瑶(除署名外)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