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活动首次实现东西岸联动,东岸好享,西岸好玩,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了一场将全球风味、艺术创意与生活美学等融为一体的咖啡文化盛宴。...
2025-08-18 0
夏商周秦时
游仙之地分属梁州、雍州、蜀侯、蜀郡
自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涪县始
迄今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
历来为郡县、州府治所
历史的沉淀和尘封的故事
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它们沉默不语
一眼便是千年
战国
滥泥铺古驿道
在绵阳市游仙区游仙街道芙蓉社区棺山梁,有一段目前绵阳境内保存最完好、长度最长的古驿道——滥泥铺古驿道。滥泥铺是古绵州出城北行的一个重要驿铺,滥泥铺古驿道是金牛古道绵阳段的一部分,也是古绵阳人出川北上中原的交通主干道。
金牛道又叫石牛道,得名源自“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
战国时期,巴、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令秦唾涎已久。但蜀有剑门之险,巴有江河之阻,道路崎岖,运输艰难,征伐很不容易。后来,秦惠文王采用大将司马错的计策,诈言秦得天降石牛,夜能粪金,秦王写信给蜀王愿与蜀国友邻,馈赠宝物石牛并献美女给蜀王,请开道迎接回去。蜀王开明氏素性贪欲,便派五力士在大、小剑山、五丁峡一带峭壁处,日夜劈山,破石开路,入秦迎美女,运石牛。秦国等蜀道开通后,就暗派大军长驱直入,蜀国没有防备,前线军队又寡不敌众,在葭萌一战大败,蜀国也就随之灭亡了,后来这条路遂命名为石牛道(又叫金牛道)。
至西汉时,司马相如、杨雄这些读书人前往长安求取功名,或是文翁入蜀在成都教化百姓均是走这一条道路。北宋诗人唐庚有诗言:“左绵城北长安道,马足翻翻人自老。”即是畅想着历史时期无数官宦、文人、商旅经绵阳入长安,在古蜀道的路途上追寻功名或是留下诗篇,同时也烙下了深深的岁月痕迹。
汉
富乐山
“富乐独入眼,方知使君雄”,富乐山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涪城会”百日欢宴,刘备登高望蜀之全胜便有意据此为光复汉室的根据地,翌年便壮志成酬,夺涪城,进益州,在这个富饶之地建立起蜀汉政权,从而与魏、吴成三足鼎立之势。
“君不见乎富乐山,汉皇曾住此山间”,蜀汉英才的足迹和故事都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走进这座“绵州第一山”,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抖落历史的尘埃,鱼水君臣、桃园三杰、蜀汉四英、五虎上将,一众英雄驰骋疆场的画面便浮现在眼前。
汉
平阳府君阙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古老的涪县留给今人的东西并不多,而且基本上是通过地下方式(墓葬)传递的,譬如“绵阳五绝”,唯一通过地上方式传递的,就富乐山下、芙蓉溪畔的平阳府君阙。
平阳府君阙建于东汉末年,相传它的主人是蜀汉大将李福,是我国现存汉代石阙中保存最完整、最好的仿木质结构石墓阙。该阙为双头阙,又名子母阙,由两座阙组成。南阙为母阙,亦称主阙,高5.45米、宽1.66米;北阙为子阙,亦称附阙,高5.29米。两阙南北相距26.2米,均用条石和板石交错叠砌而成,由阙基、阙身、阙盖三部分组成,无任何粘结物,经两千年风雨洗礼,依然屹立芙蓉溪畔,令人称奇。汉平阳府君阙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四川三处古建筑场景之一。
阙身上面不仅雕刻着仿木的斗拱、枋头、出檐,还有车骑出行、仙人翼马、双虎咬噬、师旷抚琴等数十幅精美刻画,还有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石刻时至今日也依旧清晰可辨,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佛教艺术的活化石。
唐
碧水寺
龟山之下、涪江东岸,碧水寺倚崖而建,流水与高楼,在悄然之中流露出一种对游人天然的诱惑。迎着习习江风,聆听潺潺江流,一股浓浓的唐代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从曲折的林荫道来到江边开阔处,矗立着一座3层楼的歇山式观音殿,大殿底层有唐代石刻观音立像、摩崖佛教造像十八龛、石刻金刚经三十二品。观音立像为圆雕,高5米。头著金冠,耳佩金环,颈系璎珞,两眼轻合,面带微笑,神态安详,超凡脱俗;袒胸,披贴身袈裟,束腰,下著玉裙,腰间缀精美饰佩;左手持净瓶,右手施无量印。体态丰满,雍容慈祥,具有典雅的盛唐遗风。
碧水寺悬于涪江绝壁之上,古称水阁院,与越王楼同为文人墨客好游之地,唐初文学家王勃居绵州时,就曾在这里写下了《秋夜于绵州群官席别薛升华序》和《北亭群公宴序》的佳作。
唐
北山院
北山院又名大佛寺,建于唐代,位于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北2公里先锋村的北山上。旧时北山院气势恢宏,有九重十八殿,曾是当地重要的佛教场所。
现在的寺院是近代复建的,在大殿侧后的绝壁之上,有开凿于唐末和宋代的摩崖造像14龛,并刻有《般若金刚波罗蜜多心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两部经典。寺侧有俗称“金柜子”的千佛造像,今存佛像400余尊,有题记。圣水寺摩崖造像和题记是研究四川特色佛教造像形成原因和风格源流的重要实物史料。2012年,北山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
圣水寺
圣水寺建于唐代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位于魏城镇圣水村圣水山上。这里,古木参天,绿荫如盖。
圣水寺最有价值的石刻艺术宝藏,是大殿后石壁上的唐代摩崖造像群。现存龛窟7龛,题记8则,开凿于唐初永徽元年至唐代后期中和年间,有佛道合龛造像、道教和佛教造像三种形式。
整壁造像保存最完整的是第7龛的水月观音造像,根据窟内题记“纪年唐中和五年"(885年)的记载来看, 此尊水月观音为雕塑类中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水月观音像,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有具体年代的水月观音。摩崖造像是艺术与信仰完美结合的瑰宝,这些造像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依旧栩栩如生。
明·清
马鞍寺
穿过山清水秀、古色古香的村庄,马鞍寺就静静地坐落于古柏森森的信义镇马鞍山麓。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因战乱毁于明崇祯年间,重建于清康熙、乾隆年间。乐楼修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为楼阁式建筑,是绵阳市乃至四川省保留最完整的清代戏楼之一。马鞍寺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观如悬空的“蜃楼”,近看则是如此的低调,让人无法想象,这竟会是一座具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寺。走进寺内,精美的斗拱建筑风貌和壁画令人叹为观止。
建筑内保留了大量的清代民间壁画,衣带飘荡,笔法流畅,这些珍宝遗迹颇有唐代画家吴道子之风,神韵兼备,引人流连。1986年马鞍寺被公布为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徘徊于古朴的民间圣地,悠远的传说与眼前的现实曼妙相逢,简单的生活亦似多了几分怀古之情。
明·清
鱼泉寺
三面青山相护,魏柳河蜿蜒而过。位于魏城镇东宣场鱼泉村的鱼泉寺,始建于明正统元年,累累条石托举起屹立于高台之上的亭台楼阁。走进鱼泉寺,感受到的是一股浓烈的古文化气息。
除了独特的建筑布局外,大量的清代壁画,也是鱼泉寺中的一大特色。
相传修建鱼泉寺之时,僧人在寺后山中发现一山泉,便在此建了一口井,因泉中常见锦鱼跃出,故名鱼泉。拾级游玩之际,那些美好的传说宛然浮现在眼前。
(来源:相约游仙)
相关文章
今年,滇池国际咖啡文化嘉年华活动首次实现东西岸联动,东岸好享,西岸好玩,为市民与游客带来了一场将全球风味、艺术创意与生活美学等融为一体的咖啡文化盛宴。...
2025-08-18 0
刷消息看到,人大建言:把宁夏作为一个“大景区”规划建设。并且在建言中指出“我区旅游业发展存在五个方面11个问题。其中,‘缺少部门间的协同联动,景区之间...
2025-08-18 0
【来源:青岛日报】“想你的风吹到了团岛”“我在团岛市场很想你”……这个暑期,团岛农贸市场、埠西市场等菜市场变身旅游景点,市场里的摊贩自发推出了系列网红...
2025-08-18 0
不是那种声势浩大的绽放,而是静默的、温柔的,像是谁在城市的角落随手点了几笔胭脂,洇开一片水红粉紫。不是漫山遍野的张扬,而是藏在城市褶皱里的惊喜。在河滨...
2025-08-18 0
若说沙县的滋味藏在烟火气里那它的灵秀便藏在山水之间当目光从美食移开沙县的另一面是飞瀑碎银与流泉叮咚让我们一同走进沙县那些藏于秘境的瀑布地奔赴一场山水清...
2025-08-18 0
编者按:三湘四水,岂止一面。湖湘大地的版图上,每座城市都藏着太多标签之外的惊喜。即日起,红网《何以湖南》专栏推出系列报道《你所不知道的……》,带你走进...
2025-08-18 0
近日,山东省首个来自阿塞拜疆的旅行团抵达青岛,开启为期三天的海滨之旅。该团组的到访,是我市积极开拓上合组织国家入境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成果之一...
2025-08-18 0
8月14日傍晚6时45分许,青岛西海岸新区连三岛附近海域发生一件惊险的事。两名游客因为贪恋美景被困礁石,眼见潮水越长越高,礁石将被海水吞没,被吓得崩溃...
2025-08-18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