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大品牌文章正文

荆州古城要火!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打造下一个“网红”文旅IP

十大品牌 2025年07月09日 12:56 4 admin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荆州这座千年古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7月8日,市委书记汪元程亲自主持研究《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和《荆州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释放出强烈信号:荆州要打造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让沉睡的历史“活”起来、“火”起来。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更是一场关于如何让传统文化“出圈”的生动实践。

荆州古城要火!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打造下一个“网红”文旅IP

市委书记挂帅,古城保护升级为“一把手工程”

7月8日的会议传递出明确信息:古城保护与活化利用已成为荆州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汪元程书记强调,这项工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的客观需要,是提升中心城区引领辐射能力的必然举措”。高规格的重视,意味着荆州古城发展将获得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1-2035》已于今年4月通过住建部专家评审,专家组认为其“技术路线清晰,规划内容较为全面,提出的保护措施得当”,为后续实施奠定坚实基础。而市委书记亲自抓规划编制,更彰显了荆州打造全国知名文旅目的地的决心。

荆州古城要火!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打造下一个“网红”文旅IP

汪元程在会上提出“四个突出”工作要求:突出前瞻性,用世界眼光谋划古城发展,衔接城墙保护、名城保护与活化利用;突出落地性,坚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确保规划真正落地;突出严肃性:强化规划约束力,防止随意变更;突出实用性:加快项目建设,盘活闲置资产,导入新兴产业。这些要求直指当前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痛点,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古城保护的“荆州模式”,既要原汁原味又要与时俱进

荆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走的是“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特色路径。这种模式既不同于完全冻结式保护,也不同于大拆大建的开发,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寻求创新突破。

分级保护体系是荆州模式的核心理念,规划实行“一环、二片、五点”保护框架:“一环”指明代城垣和护城河;“二片”是三义街、得胜街两片历史街区“五点”包括开元观、玄妙观、铁女寺、文庙和关帝庙等重点文物建筑。

这种点线面结合的保护方式,既确保核心文物的原真性,又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比如,三义街规划为传统步行商业街,建筑采用“前店后宅”形式,经营旅游纪念品和传统风味小吃;得胜街则对有价值民居“修旧如故”改造,同时增加现代厨卫设施,兼顾保护与生活便利。

严格的高度控制是另一大特色。古城内建筑高度分三级管控:重点保护区为非建设地带;重点协调区建筑限高9米(3层以下);一般协调区限高15米(5层以下)。这确保了古城天际线的完整性,避免现代高楼破坏历史风貌。

荆州古城要火!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打造下一个“网红”文旅IP

人口疏散与功能优化也是重要举措。规划明确将古城居住人口控制在5.5万人以内,通过建设城南新区疏解人口压力。同时调整工业用地,搬迁污染企业,增加旅游服务设施,使古城从居住功能向文旅功能转变。例如,太晖观前的居民区和聋哑学校将被搬迁,改建为文物陈列室和接待空间。

这些措施共同构成“荆州模式”,既守护历史根脉,又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锚定活化利用,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可体验”

保护不是终点,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才是荆州面临的最大挑战。汪元程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活化利用”,通过实施先进文化领航行动、文脉保护传承行动,提升荆州历史文化资源的显示度。在此方面,荆州已探索出一些成功经验。

科技赋能是活化的重要手段。荆州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通过“真人演绎+幻影成像”技术打造的《屈原》剧目,让观众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成为爆款项目。

荆州古城要火!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打造下一个“网红”文旅IP

楚王车马阵景区运用声光电技术,使楚国贵族墓地变得“可看、可听、可感”。未来,荆州还计划运用全息投影、数字孪生等技术,让博物馆的青铜器“开口说话”、让古城墙的砖石“讲述历史”。

沉浸式体验是吸引年轻游客的关键。荆街是成功案例,这条位于古城东门外的主题街区,通过刘关张雕塑、战鼓艺术墙等景观小品,营造浓郁三国氛围,单日客流曾突破5万人次。规划还提出打造“穿战国袍、品楚宫宴、听编钟乐”的沉浸式体验,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历史情境的参与者。

文旅融合放大文化价值。荆州正推动“文化+旅游+商业”深度融合,如将文星楼修复为茶楼,在关帝庙前建设广场和绿地,使文物建筑既得到保护,又融入现代生活。洪湖市推出“洪湖赤卫队沉浸式演出”和“‘洪湖岸边是家乡’大型实景演艺”,让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

这些创新做法打破“静态展示”传统模式,使历史文化变得可触摸、可互动、可消费,大大提升游客体验。

打造全域旅游,从“半天游”到“过夜游”

长期以来,荆州面临“有资源缺整合、有故事缺表达”的困境,游客往往游览半天便无“景”可看。为解决这一问题,荆州提出“一龙头四支撑”的全域旅游构想,即以荆州古城为龙头,以纪南文旅区、洪湖红色旅游区、天鹅洲湿地旅游区、洈水风景区为支撑,形成完整旅游网络。

产品体系升级是关键。规划明确要跳出“门票经济”窠臼,打造多元化文旅产品。纪南文旅区推进楚纪南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目标是打造“遗址展示+文化旅游+农业生态+商业文创”的综合体;洪湖市开发“莲藕采挖节”“湿地观鸟季”等特色IP,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荆州古城要火!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打造下一个“网红”文旅IP

产业链条完善同样重要。荆州计划实施旅游业“十百千万”工程,5年内推动1个50亿元级、2个10亿元级、30个亿元级文旅项目落地。同时补齐“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如洪湖市建设“‘洪湖藕汤’一条街”,开发“洪湖礼物”旅游商品,让游客留得下、愿意消费。

区域协同发展是另一着力点。荆州积极融入全省“赤黄红”荆风楚韵旅游线路,与周边县市协作构建湘鄂西红色旅游专线。这种区域联动既避免同质化竞争,又放大整体吸引力。

通过这些措施,荆州正从“过境游”向“过夜游”转变,2024年,荆州接待游客89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9亿元,显示出良好发展势头。

从关键点突破,千年古城亟待“出圈”

站在新起点,荆州古城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激烈竞争。如何在全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网红”目的地?从当前布局看,荆州正从几个关键点突破。

荆州正在全力叫响“游荆州古城,品荆风楚韵”文旅口号,持续擦亮楚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长江文化四张名片。清晰的品牌定位,有助于在游客心中建立独特认知。

荆州注意到“战国袍现象”的启示,提出传统文化需要“年轻态表达”。未来可能借鉴“长安十二时辰”场景营销模式,用“晨钟暮鼓”还原楚宫作息,用“楚辞擂台”引爆社交媒体,吸引年轻群体。

荆州将“实施数智科技赋能行动”,推动全息投影、VR/AR等技术在文旅领域的应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体验。这种前瞻性布局,将使荆州在数字文旅时代占据先机。

荆州古城要火!市委书记亲自挂帅,打造下一个“网红”文旅IP

到2035年,荆州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实现这一愿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但已迈出坚实步伐。正如汪元程书记所强调的,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让千年古城焕发新时代光彩。

对游客而言,未来的荆州将是一个可以触摸历史、体验文化、享受生活的综合性目的地。无论是漫步古城墙,还是穿着战国袍拍照打卡,或是观看沉浸式演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而这,正是历史文化保护活化的真正意义——让过去服务于现在,让传统滋养当代。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