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排行榜 2025年11月07日 03:18 5 admin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就在几天前(11月1日),在开罗郊外的吉萨高原边缘,历时20年修建的大埃及博物馆正式揭幕,引发一阵埃及热潮。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大埃及博物馆,图源网络

而在今年的8月17日,上海博物馆策划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持续展览逾一年后正式落幕,创下了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文物类特展参观人数的最高纪录:超过277万人次。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金字塔之巅”展览海报

从金字塔的惊世规模到神庙的恢宏柱廊,从法老黄金面具的璀璨到墓室壁画的生动秘语,古埃及的艺术与建筑给人留下了壮丽威严又生动优雅的印象,时至今日仍吸引着全球游客前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观瞻。

古埃及的艺术与建筑为何具有如此经久不衰的魅力和吸引力?

在“牛津通识读本”《古埃及艺术与建筑》中,英国杜伦大学视觉文化史教授克里斯蒂娜·里格斯为我们破译古埃及艺术与建筑的密码,揭示了古埃及文化几千年以来的魅力所在。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在其中一章里,她专门述及博物馆藏品中的埃及文物,不仅讨论了收藏的历史和对器物的解读,还探讨了在参观博物馆时,我们如何鉴赏可能看到的器物,又如何提出问题,由此深入由石像、神祇与永恒信仰构筑的古埃及世界。

沙布提背后的埃及社会

今天,论及大英博物馆中那些最著名的藏品,罗塞塔石碑绝对榜上有名。拿破仑在争夺埃及的战斗中失败后,它被运至此处保存。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罗塞塔石碑,图源网络

罗塞塔石碑是一座高大的花岗闪长岩石碑的残片,刻有三种语言的铭文——希腊语、象形文字埃及语、世俗体埃及语(埃及语的后期形式)。1822年,法国学者让-弗朗索瓦· 商博良证明,罗塞塔石碑是解开象形文字的钥匙。

从各种意义上讲,罗塞塔石碑都是一件超乎寻常的器物,而作为一件博物馆藏品,它也非常典型,有着自己的故事。博物馆是人们最可能亲自体验古埃及艺术的地方,作为历史与文化的殿堂,它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塑造了我们对古埃及文化的认知。

以埃及文物展上非常常见的沙布提俑为例。沙布提是尺寸小、数量大、外观具有“埃及”特征的小雕像。它们数目众多的原因之一是公元前1500年前后,埃及人开始为贵族墓葬大量生产沙布提俑,所用材料包括黏土、石头、木头。特别的是,还有用窑烧制的带釉陶,埃及学家称之为砂釉。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祭司荷尔乌扎的沙布提俑,约公元前350年

由于俑人多持有工具,身体下半部分还刻着象形文字,博物馆有时候会将沙布提俑描述为“仆人小雕像”,听起来像是在暗示它们的功能。很多沙布提上都刻有铭文,明确了它们要做的工作:开垦田地、开凿灌溉渠、从河岸搬运沙土到对岸等,在主人死后的世界里辛勤劳作。

在这个意义上,沙布提俑让我们可以窥见埃及的社会面貌,特别是从事对应工作的不知名的大众。我们无法从博物馆展厅的棺木、珠宝和雕像中发现这些人的踪迹。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萨卡拉考古遗址出土的沙布提俑,摄自上博埃及展

而对于一座博物馆来说,如何去利用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器物来充分体现出其复杂性,是一项挑战。博物馆可能会在丧葬的单元展出沙布提,可能会以尺寸、年代或出土遗址来对沙布提进行分类,或将其集中展出,以强调数目之多。每一种选择都让参观博物馆的观众能够从些许不同的角度来观赏沙布提俑。

竟然可以展出一座神庙?

神庙是微缩的宇宙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七尊赛赫迈特雕像,其中一些位于一座真实的埃及神庙中,即丹铎神庙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丹铎神庙,图源网络

今天在博物馆内参观丹铎神庙的人比过去在其原址看到过它的人还要多。它曾坐落在一座可以俯瞰尼罗河的山崖上,如今却成为博物馆玻璃帷幕展厅的核心展品(从那里可以俯瞰中央公园),并且成为大受欢迎的音乐会和宴会的举办场所。

与教堂、清真寺或者说博物馆不同,埃及神庙并不是为公共聚会和共同参与设计的。相反,神庙是神在地上的居所,神像位于只有祭司才能进入的内室。

神庙的建筑和装饰表达了重要的象征意义。首要的是构筑神庙本身的石头,而次等的泥砖层层错落相垒,形成一道高墙,将神庙与周边环境隔绝开,同时代表着混沌——秩序的宇宙和神庙本身就是从混沌中出现的。

神庙中轴线的最前端是石质门阙,在门阙之后是一座露天中庭,为节日巡游之前大量聚集的人群提供容纳场所。在这之后就是神庙的中心区域,丹铎神庙有一间最隐秘的神龛室、一间前室和一间外室。供奉像位于紧锁的神龛之中,只会在日常仪式中出现,被施行涂油礼,并穿戴上崭新的亚麻。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位于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图源网络

像丹铎神庙这样的神庙是微缩的宇宙,世界在其中循环重生,埃及人认为,这是在比喻赋予生命的尼罗河洪水退去之后旱地出现的情景。

那么,如今丹铎神庙为何俯瞰中央公园而非尼罗河呢?原因在于,在 20世纪60年代,埃及计划修建阿斯旺大坝,这意味着不少考古遗址将会消失。埃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寻求国际援助,最终,十余座神庙被搬迁到了高处。为了表达感谢,埃及将四座较小的神庙捐赠给了美国、意大利、荷兰和西班牙,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国家的某一条街道踏入一座真正的埃及神庙。

如何展览死者?

只有少数人能被制成木乃伊

一座完整的神庙大概是古埃及藏品库中可以推出的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展品了,相较而言,沙布提俑或雕像就显得稀松平常。但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还是木乃伊。哪怕是最早的欧洲收藏家也憧憬着能拥有一具木乃伊。

一些博物馆将展览分为“日常生活”“死后世界,这是因为绝大部分藏品都来自墓葬。但实际上,大部分“丧葬”物品也会在墓葬之外使用,甚至专属于墓葬的棺椁和木乃伊也存在于社会关系与共同价值观念的网络中。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首要的是,被制成木乃伊的人都属于最优越的社会阶层。对死者进行防腐和包裹绷带的处理是非常特殊的工艺,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可能有人会认为,在展览中观看木乃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所有古埃及人的生活。然而,更为准确的说法是,木乃伊给我们展示的是少数上层人士的生活,因为只有少数人以这种方式安葬。

在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有一套祭司杰德-杰胡提-伊乌夫-安柯的木乃伊和棺椁,这个冗长的名字在那个时代很典型,翻译过来就是“图特(智慧之神)说,愿他长生”。他来自侍奉门图神的家庭,拥有一组精美绝伦的套嵌棺椁,两只装满沙布提的木箱,以及一块木质碑,描绘着他向拉-荷尔阿赫提和奥赛里斯神进献供品的情景。

杰德-杰胡提-伊乌夫-安柯的套棺,约公元前600年

以这样的方式被安葬,杰德-杰胡提-伊乌夫-安柯的埃及同辈是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还是将他看作一具有着神圣意义的躯体?三副棺材是成组制作的,缠绕木乃伊时也考虑了内棺的尺寸,因为其内部严丝合缝。每打开一层棺材,杰德-杰胡提-伊乌夫-安柯在我们眼中的形象也愈发趋近于神。或者,换言之,设计出层层叠叠的亚麻布绷带和套嵌的棺椁,就是避免让我们看到杰德-杰胡提-伊乌夫-安柯本身。

今天,棺材一旦进入博物馆的陈列橱窗,或许就会看起来像是艺术作品——当然,还是巧夺天工之作。但是,和在博物馆内展出的很多其他器物一样,这不是它们原本应有的用途。

彩绘人形馆,摄自上博埃及展

木乃伊的制作技术和缠绕方式会随着时代发生变化,放置木乃伊的棺椁的制作工艺也会变化。如果你决定要去参观名为古埃及“死后生活”的展览,记住这一可变性——或许值得问一问自己,如果古埃及人能看见你所看见的东西,他们会怎么想呢?

结语

作者里格斯在书里总结道:亲眼看到艺术(和建筑)作品是加深理解的最佳方式,可以让你欣赏艺术家所使用的材料,对形式和设计所做出的选择,以及尺寸、颜色、质地和风格上的差异。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作者克里斯蒂娜·里格斯与本书的英文原版

©AberWin

但是,在博物馆里观看展品也提醒着人们:现代社会重视的价值,与这些物品在古代的作用,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在古埃及,这些艺术品和建筑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古埃及艺术与建筑》没有停留在描述古埃及艺术有什么,而是追问它们由谁制作、如何制作,又为何制作。循着这些问题,作者带我们结识了许多鲜活的艺术家,并揭示了古埃及人如何在与他人、自然环境以及神灵世界的互动中构建生活图景。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翻开这本书,你看到的不会只是金字塔、金面具的震撼与惊艳,更能读懂古埃及人用艺术写下的日常与信仰:工匠在作坊里小心翼翼打磨石材,祭司为神像施行“涂油礼”,普通人借沙布提俑寄托来世安稳的心愿。它让古埃及艺术不再是遥远的“异域奇观”,而是我们能触摸、感知、理解的文明遗存——原来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人,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用双手创造美,用造物寄托对世界的想象。

*感谢实习生王宇萱对本文编排的帮助。

《金字塔在中国:古埃及文明大展炼成记》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上海博物馆 编

褚晓波 主编 孙丽萍 撰

ISBN: 9787575308656

定价:98.00元

出版年月:2025.8

讲述上博埃及展背后的故事

揭示超级大展的成功秘诀

从尼罗河到黄浦江

一场跨越3000多年、8000多公里的双向奔赴

788件珍宝与260万观众395天的相聚

创下全球文博神话

再现上博与世界对话的高光时刻

唤醒你我初见远古文明时的悸动与惊叹

“牛津通识读本”

大埃及博物馆已开放!送上一份硬核观展指南……

全球知名的通识教育品牌,始终秉承“大家写小书”的理念,邀请世界顶尖学者以简洁精炼的文字,解读人类文明的精华。其中英双语版由译林出版社精心引进,已出版近160种。丛书旨在帮助读者搭建完整知识框架,从容应对快速变迁的社会,进而洞悉未来趋势,实现多元视野的深度交融。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