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张克奇:探访松树崮

排行榜 2025年10月17日 09:03 1 admin
张克奇:探访松树崮

《探访松树崮》

原创 张克奇

临朐多山,亦多崮。山山不同,崮崮迥异。

癸卯七月廿六,时值周日,又恰逢教师节,我与具体负责《临朐的崮》一书统筹工作的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永宏等一众好友终于相约抛却杂务,直奔松树崮,一探究竟。

松树崮并不出名,很少有人研究,张永宏主任将为其撰文的任务交给我,也是出于一种信任。因为鲜有人问津,有关松树崮的资料难以查找,我虽做了多日功课,也只知其地处临朐县西南部,辛寨街道周家庄村东南、三山峪村东北,其他一概不详。

我们在县城集合时,已经下起了小雨,心里便一时有些犹豫。因为根据以往经验,只要城里有雨,南部山区就会多有雨落,并且一般比城里下得还要大。但大家认为好不容易才促成此行,下次再约还不知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于是群情激昂,一致决定冒雨一试。

张克奇:探访松树崮

车子出县城沿宽阔大道一路长驱南行,进入辛寨街道地面后路虽窄了一些,但都是水泥路,十分平坦畅通,车行其上依然快意十足。况且时为初秋时节,目之所及,皆是绿意层叠,生机盎然,既悦目又怡神。经庞家沟、梭庄村,过辉泉峪、牛栏峪,穿周家庄、刘家庄,二十五六公里后停车于三山峪村。

真是天公作美。从微信圈里得知此时县城雨已越下越大,这里却只是阴天,并未落雨,空气也并不使人感到沉闷,连日作威作福的秋老虎遁之无影。村民极好客,凡有所问,皆放下手中活计,详细作答,并用心为我们策划出最佳上山路线。

我们遵照老乡意见,带好水和雨伞,便开始向松树崮进发。沿着被丰茂杂草掩映的田间小路斜行而上,虽然走得有些艰辛,却见枣摘枣,遇山楂吃山楂,还有板栗、花生、山豆角,真是大饱口福。只可惜那碌碡般大的冬瓜不能啃上几口。吃着吃着我突然有些担心:一群人这样白吃若被村民发现会不会发生难堪,甚至产生不快?老家周家庄的县作协主席周士军说:瓜果梨枣,人见人爱,放心吃就是,老乡们还怕你们吃不好呢。一家人就哈哈大笑起来。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吃吃笑笑,愉悦之情难以言说。

三山峪村南邻掉花崖(传说王母娘娘曾在此掉落一只花钗),西依边崮、马鞍山,东北有松树崮,其位置正处在三道山峪汇合处,故名。近些年来,在辛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引导和推进下,村里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地发展山楂和板栗栽植,为乡亲们找了一条致富之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里出产的山楂个头大,口感好,光洁度高,色泽鲜丽,深受青睐,“临朐三山峪大山楂”多年前就被确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途径一棵棵高大的板栗树时,我随手于树下捡拾了一些自然掉落的板栗。回家后妻子煮而食之,是既面且香还甜,直言这么好的板栗还是第一次吃到,又说中秋节就要到了,你抽时间再去那里买些,分给亲戚好友一块尝尝。

远远地,我们就看到了巍然矗立的松树崮。此山体大致呈南北走向,略有倾斜,有三个山峰,中间最高的那个便是松树崮,其北侧那个矮点的就被称作了小松树崮。至于最南边那个山峰,问于大家皆不知其名。据同行的县作协副秘书长、辛寨街道副科级干部高玉松介绍,松树崮海拔630米,山之阴古松苍翠,故名,山之阳则多为刺槐。置身一高处平台,环视四周,不只松树崮满目苍翠碧绿,目之所及皆是郁郁葱葱,使人不由想起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里的诗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刚进到村里跟一位老乡交谈时,就听他说到松树崮的一个传说:古时有一村民到此山上寻找野味,突然发现了一个聚宝盆,里面有很多金银财宝,他把筐子和身上的口袋全部装满后仍然不见减少,一时欣喜若狂。为防止他人发现这个宝物,遂就地将其掩埋,并随手拔了一棵小松树插在上面作为标记。可是当他第二天拿了大布袋再次来到山上时,只见漫山遍野都长满了松树,并且大小形状都是一个模样,那个聚宝盆自然也就无处可寻。

在上山途中,我们遇到了正在地里收花生的村民周世功,攀谈中他手指松树崮山腰处的山洞也给我们讲了一个传说故事:相传那里原来是一个“钱窟窿”,经常往外淌钱。偶有一人路经此地,发现这一惊天之秘,兴奋异常,遂将淌出的钱币捡拾一空,并随手拔了一些杂草把洞口堵上,意欲将其永远据为己有。可是没想到他用来堵洞口的草里有一种叫万年蒿的,钱窟窿最怕这种草,自此再也没往外淌过钱。

这两个传说故事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都寄寓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贪心不足,反受其害。故事都是由人编造、传播的,透过这两个传说故事,足可见松树崮一带的老百姓们对贪婪者和不义之财的不齿。在他们心里,有着明确的善恶之分,有着必须要坚守的底线。这样的是非观、价值观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显得愈加珍贵和醇厚。

终于历尽千辛万苦攀上崮顶,人人都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登高望远,游目骋怀,顿时就产生了一种傲立峰巅、一览世间的豪气。那一个个四处散落的小村庄,白墙红瓦,绿树掩映,像极了一个处处世外桃源,撩拨人心;满山的绿树,满坡的果树、庄稼,仿若一条条巨大的绿色地毯覆盖在起起伏伏的大地上,错落有致;还有几个小水库镶嵌其间,明镜一般,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多灵动,几多韵味。据说从前山上曾建有一座三官庙,香火兴盛,现今已踪迹全无,惹人感慨。

在一棵两人方能合抱的古松下,高玉松扳着手指向我们介绍:辛寨街道总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12.8万,境内地势独特,丘陵起伏,群峰竞秀,有大小山峰80余座,河流11条,水库27座,塘坝71处,森林覆盖率及负氧离子含量均达90%以上,是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绿化模范镇、山东省美丽宜居小镇和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省级文明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他的样子真像极了一个宣传大使,也充分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这样边走边看,边看边聊,不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松树崮在我面前渐渐清晰起来,就连这一带的地域特点、风土人情、历史经脉也都在我面前徐徐展开。县作协副主席、县政协文史委员马玉顺和周士军一样也是出生、成长于松树崮附近,对这一带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从他们的讲述中,我得知此地虽然民风淳朴、人皆善良,但淳朴不是愚昧,善良并非懦弱,这里一直有着“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基因秉赋和“追求正义、不怕牺牲”的光荣传统。

清末民初,外地一股悍匪跑到三山峪周遭强抢豪夺、横行乡里,软弱无能的政府不仅不能救民众于水火中,甚至还与匪徒沆瀣一气。乡亲们怒不可遏,同仇敌忾,迅速组建起一只由中青年组成的剿匪队,与悍匪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日益颓败的悍匪只好逃到松树崮上,凭借天险负隅顽抗,剿匪队并没有因此却步,以“不剿尽悍匪誓不罢休”的决心,屡攻率退,率退屡攻,最终将悍匪悉数全歼,让乡亲们重新过上了安稳日子。

据记载,这片土地上很早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足迹。松树崮一带也一直有“先有三山峪,后有南流区”的说法。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爆发过远近闻名的夏家台子起义。夏家台子村是通往沂蒙山区的交通要道。1938年1月日军侵占临朐,3月24日,衣家庄、福山集、赵家楼、红庙子、王舍、大峪、柳子等村的互济会员,联合国民党蒋峪区区中队起义人员共百余人,在夏家台子村刘文斗缫丝厂集合组建抗日武装,始称“人民抗敌自卫军”,跟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令敌人闻风丧胆。4月,这支队伍从寿光转战到益都与那里的抗日武装会合,宣布成立“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成为一支抗敌劲旅,为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永宏主任一向做事严谨,考虑周全,这次探访松树崮,他还特意邀请了摄影大咖白瑞成老师一同前往。白老师此次不仅携带了平日所用的长枪短炮,还带上了高性能航拍无人机,对松树崮及周边的边崮、马鞍山和活动访问现场进行了全方位拍摄,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影像资料。我与白老师在十几年前就成为忘年交,近几年因为疫情捣乱,又加之他忙于编纂村志,我也整日里瞎忙,已经很长时间不曾见面,再次相见都很感慨,禁不住用力拥抱了一下。

此次松树崮之行,可谓收获满满,虽然艰辛却又怡然自得。更让人感到庆幸的是,我们刚从山上回到村里,雨点就急急地落了下来。大家便愈加感恩老天对这次探访活动的成全。一位大嫂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避避雨、喝口茶,我们因为还有其他任务,只好婉言谢绝。但这份好意,我已深记于心。


作者简介

张克奇,山东临朐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签约作家、潍坊市文联签约作家。已在《散文》《雨花》《散文百家》《山东文学》《黄河文学》《北方文学》等发表文学作品12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中外文摘》等转载,收入多种选本,获刘勰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山东散文三十年创作新锐奖等多项奖励,长篇纪实文学《市井》入选山东省作协作家定点深入生活扶持项目,散文《击中我生命的那些碎片》荣登《读者》(原创版)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排行榜第二名,散文《时间的针脚》被选作2024年安徽省专升本语文真题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此外还创作歌词《致敬祖国》《永远的信仰》《好人》等二十余首。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