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上海长宁区咋就这么像日本?逛个街仿佛穿越到东京!

排行榜 2025年10月11日 13:54 3 admin

上周五晚,我约朋友在古北吃饭。走在仙霞路上,耳边飘来的是日语对话,眼前是闪烁的日文招牌,居酒屋里传来阵阵笑声。我开玩笑对朋友说:“咱们是不是穿越到东京了?”

朋友笑着回应:“这有啥,上海人去东京就跟遛弯一样,机票才几百块,航班多到像坐公交。”

这话虽夸张,却道出了一个有趣现象:上海长宁区,尤其是古北一带,为啥会变成上海最像日本的地方?

上海长宁区咋就这么像日本?逛个街仿佛穿越到东京!

01 历史渊源,日本社区的悄然形成

要理解长宁为什么像日本,得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许多来沪的日本企业和日本人首选虹桥附近作为落脚点。

更早的话,其实二战前虹桥古北一带就已有日本聚居区的雏形。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就位于长宁区,这为日本人聚集提供了天然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日本人选择在上海定居。截至2020年,长期居住在中国的日本人中有将近36%生活在上海,而其中大部分又集中在长宁区。

这些日本移民不仅在这里生活,还开始创业开店,将日式生活方式原汁原味地搬到了上海。于是,一个真正的日本社区在长宁区悄然成型。

上海长宁区咋就这么像日本?逛个街仿佛穿越到东京!

02 地理与交通,上海到日本的“任意门”

上海到日本的近,不只是地图上的距离。上海到东京的直线距离约1800公里,飞行时间仅需3小时左右,和上海飞广州的时间差不多。

但真正厉害的是航班密度。以上海到日本的航班为例,每周有600多趟航班,平均每天约90趟,运力超过10万座。这是什么概念?同期北京飞往日本的航班不到200趟,广州和深圳更少,每周不到100趟。

春秋航空甚至推出过199元、299元上海飞茨城的超低价机票,真正实现了上海到日本的“村村通”。

这种交通上的便利,让上海和日本之间的人员流动变得异常频繁,也为长宁区的日本社区形成提供了条件。

上海长宁区咋就这么像日本?逛个街仿佛穿越到东京!

03 文化认同,从城市规划到生活细节的相似性

有趣的是,上海和日本的城市规划有着惊人的相似。两者都采用“网络化、多中心式”的模式。

东京有新宿、涩谷、池袋等副都心,而上海在2017-2035年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也规划了江湾-五角场、真如、花木-龙阳路等多个主城副中心。这种相似的城市结构,让日本人在上海生活感到格外熟悉。

上海长宁区咋就这么像日本?逛个街仿佛穿越到东京!

走在长宁区的街道上,你会发现日式生活元素已经深入每个角落。古北地区的高岛屋百货是来自日本的百货商场,里面能买到超多日本产品。

负一楼有日式超市和各种日料餐馆,六楼甚至有漫画喫茶店。

仙霞路更是被称为“日本街”,街上林立的居酒屋、酒吧、卡拉OK是日本人夜生活的好去处。这些日料店不少都是日本老板开设的,味道十分地道。

玫瑰坊商业街虽小,业态却很丰富,里面有虎丸烧肉等备受日本人喜爱的店铺。这家店2014年开业,进店需要脱鞋光脚入内,与日本的饮食习惯颇为贴切。

上海长宁区咋就这么像日本?逛个街仿佛穿越到东京!

04 相互影响,从“魔都”到双城记

“魔都”这个称呼最早是日本人发明的。1923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来到上海,亲身体验上海滩的灯红灯绿后,写出了《魔都》一书。

这个词完美捕捉了上海这座城市的魔性魅力,如今已成为上海的代名词。

日本人对上海的兴趣一直不减。从日网上的旅游攻略可以看出,日本游客喜欢上海的小笼包、生煎包、红烧肉,大闸蟹甚至被称为了“上海蟹”。

在景点方面,他们除了去南京路、外滩等知名地点,也会把鲁迅公园、朱家角等相对冷门的景点纳入行程。

这种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长宁区为在沪日本人提供了熟悉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日本元素也丰富了上海的都市文化,让上海人无需出国就能体验地道的日式风情。

上海长宁区咋就这么像日本?逛个街仿佛穿越到东京!

如今,当你走在古北的街道上,依然能看到日语招牌林立,听到日语的交谈声。高岛屋百货依然热闹,仙霞路上的居酒屋每到夜晚便灯火通明。

但长宁区的“日本味”不仅仅体现在表面,更体现在两种文化的深度融合。这里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种有机的文化交融。

无论是日本人对上海“魔都”的迷恋,还是上海人对日式生活的接纳,都体现了两地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