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畅游银川丨情绪价值拉满 体验感成重点 这个假期挺不一样的

排行榜 2025年10月11日 09:20 1 admin
畅游银川丨情绪价值拉满 体验感成重点 这个假期挺不一样的

海宝早市热闹异常。

畅游银川丨情绪价值拉满 体验感成重点 这个假期挺不一样的

早餐诱人。

如今,旅游愈加注重体验感,无论是供给方在消费场景与游览模式上的创新,还是消费者在沉浸体验与情绪价值上的追求,都对文旅产品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银川文旅消费也在场景、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新景点

观光客化身为体验官 游客市集里寻烟火气

从景点观光向生活体验转变,正成为旅游市场新的发展趋势。

10月7日,来自浙江的“90后”游客李雅楠特意起了个大早,来到宁夏银川市海宝早市,在街边店铺品尝当地特色羊杂碎。

由于工作原因,李雅楠经常前往外地出差,遍览各地的她,这个“十一”假期特地选择避开热门景点,走进市集小巷。“比起过去的‘浅尝辄止’,现在我更倾向于来到早市这类生活氛围浓厚的地方,感受当地的‘烟火气’。”

像李雅楠这样,把市集当作旅游目的地的游客不在少数。在海宝早市经营一家点心铺的马女士告诉记者,“十一”期间,她遇到了不少操着南方口音的游客,“我这里的油香、馓子都很受他们欢迎。”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9月前半月,“早市附近酒店”搜索量同比上涨70%,吉林集安早市、天津西北角早市、西安小南门早市等,成为“早市附近酒店”热门搜索目的地,银川的北塔早市、小南门早市等同样较为热门。

借助互联网传播,越来越多极具“烟火气”的市集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在社交平台上,一条关于早市的短视频转发量过万,视频中的特色小吃引人垂涎,不少网友留言:一定会前去体验。

随着“市集游”愈受欢迎,相应的市集地图被推出,供游客参考。如“银川好玩局”推出宁夏各地的特色市集信息,包含“大集名称”“开集时间”“大集地点”等。

“从‘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旅游,到如今的沉浸式旅游,游客对旅游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长期从事文旅行业的宁夏铁道国际旅行社相关负责人周宏强表示,越来越多的游客期望深入旅游目的地,真正触摸城市、乡镇的灵魂,体验到独具当地特色的烟火气息。

“面对这一趋势,文旅从业者可以打造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的文旅产品。”周宏强建议,相关从业者应致力于突出当地的文化、历史、习俗、饮食等,避免过度同质化,赋予文旅行业更多活力。

畅游银川丨情绪价值拉满 体验感成重点 这个假期挺不一样的

烟火气浓厚。 网友@朱朱供图

新玩法

白天考古晚上烤肉 隐藏玩法成假期新宠

10月6日傍晚,位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的怀远夜市已是灯火如昼。辣条摊前的长队蜿蜒过街,辣糊糊汤底咕嘟作响,烤蛋、羊杂等特色摊位前食客摩肩接踵。这片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正以旺盛活力印证着银川文旅融合的显著成效——10月1日至5日,这里接待游客超53万人次,实现收入5149万元,而这股热潮的背后,是西夏陵、贺兰山东麓酒庄与夜市构成的黄金文旅消费链在强力驱动。

三大文旅地标的空间联动,为线路串联奠定基础。今年刚刚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西夏陵,坐落于银川西郊约30公里的贺兰山东麓中段,是游客触摸千年历史的核心节点;沿贺兰山东麓绵延分布的26家特色酒庄,构成西夏区“三群四区一廊道”的“紫色经济带”,与西夏陵共同构筑起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长廊;而怀远夜市则位于西夏区城区核心地段,其南侧的怀远红酒文化中心更成为衔接酒庄与夜市的关键枢纽。这种“世界遗产+产区酒庄+城区夜市”的区位格局,为跨场景旅游线路提供了天然条件。

“白天探秘西夏陵,午后品鉴葡萄美酒,夜晚沉醉夜市烟火”已成为游客的标配选择。申遗成功后的西夏陵迎来旅游井喷,长假前五日接待游客超9万人次,地宫探秘等沉浸式项目让历史场景鲜活再现。依托红酒巴士、铛铛车等特色交通,游客可从西夏陵沿贺兰山东麓廊道直达各酒庄,在品鉴佳酿后前往怀远夜市,完成“从历史到生活”的体验闭环。

酒庄与夜市的深度联动更催生出消费新场景。贺兰山东麓酒庄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今年“五一”期间接待量同比增长14.3%,许多游客在酒庄体验后,专程前往怀远夜市延续消费——夜市引入的酒庄直营店和“开醺市集”,让“从葡萄到餐桌”的消费链落地成诗。而西夏区通过打造“酒庄游+夜市”夜间经济带,使区域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45%。

线上传播则为这条消费链注入裂变活力。游客带着短视频平台的“打卡攻略”寻觅网红摊位,本地市民自发分享夜市场景,让怀远夜市从美食街升级为社交传播热点。这种“线下体验+线上扩散”的模式,进一步放大了三大节点的联动效应,推动银川文旅从单点吸引转向全域消费。

从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遗址,到藤蔓缠绕的酒庄葡园,再到烟火升腾的夜市街巷,这条串联历史与当下的文旅消费链,不仅让宁夏的“金色遗产”“紫色名片”与“烟火气息”实现价值共生,更成为银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注脚。

来源: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