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排行榜 2025年10月10日 13:02 3 admin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来源:TOP创新区研究院

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由AI创作

这个国庆中秋黄金周,如果你在热门景点、繁华商圈,甚至在街头巷尾吃一碗兰州拉面时,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

身边讲着各种语言、肤色各异的外国面孔,好像多了起来?

从北京的长城到西安的兵马俑,从上海的外滩到杭州的西湖,无数国际游客用他们的脚步,为中国旅游市场的强劲复苏投下了最信任的一票:

在经历了全球性的停滞与观望后,世界对中国的兴趣正在被重新点燃。

他们为什么而来?仅仅是因为签证更方便了吗?

当一个英国小哥在成都的街头,用刚学会的中文熟练地点一份“微辣”的火锅,当一个法国家庭在景德镇亲手制作一个青花瓷碗,我们或许发现,故事远比“免签”两个字要深刻得多。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聊聊,这场外国游客的“中国潮”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中式吸引力法则”

01.

从数据看,入境游有多火爆?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预测,在为期8天的“超级黄金周”期间,边境口岸的日均出入境人数达到了200万人次。

200万是一个什么概念?

它意味着每一天,都有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在跨越中国的国境线。

“去哪儿”的数据则更为具体:

黄金周期间,外国游客的预订覆盖了全国近100个城市。

而在客源国的增长榜单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多元的构成: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位居前列,西班牙、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紧随其后,沙特、阿联酋等中东富裕国家也表现抢眼,再加上韩国、新加坡等传统亚洲邻国

中国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广谱”。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也指出,北京、上海和西安等主要目的地,国际游客的涌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西安,这座古老的都城,其国际游客量相较去年同期暴增了120%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西安大唐不夜城。 (央视新闻)

更值得玩味的是俄罗斯市场的反应。

自2025年9月15日中国对持有普通护照的俄罗斯公民试行免签政策后,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来自俄罗斯的入境旅游订单同比增长了惊人的75%

从宏观到微观,从口岸人流到酒店入住率,不得不说,“中国游”真的是火起来了。

02.

中国凭啥“圈粉”全球?

火爆的数据是结果,驱动这一切的,是三个强大的引擎。

引擎一:政策的“组合拳”

这也是最直观、最被广泛讨论的原因。

近年来,中国在对外开放上的步伐迈得坚定而有力,尤其是在旅行便利化方面,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1,“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

截至9月15日,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与29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同时,对55个国家的公民提供长达10天的过境免签服务。

这对于许多国家的游客而言,“一场说走就走的中国行”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

2,打通“支付”这最后一百米:

3,丝滑的“服务链条”:

除了签证和支付,中国还在退税、通讯、票务预订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前8个月的数据显示,大陆全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突破1万家,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7.5%96.9%,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5倍。各大机场、高铁站和景区,双语标识和服务人员也越来越普及。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共同构成了一个对国际游客极其友好的旅行环境。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引擎二:体验“升维战”,从“打卡”到“沉浸”

如果说便利的政策是“请进来”的第一步,那么能让他们“留下来、还想来”的,则是中国旅游体验的全面升级。

过去,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长城、故宫、兵马俑等“老三样”上。

而今天,他们玩得更深入、更地道、也更“潮”了。

比如他们也会Citywalk与“反向旅游”:

年轻的欧美背包客,不再满足于乘坐大巴车赶场子。他们更热衷于像本地人一样,用“Citywalk”的方式,探索上海的梧桐区,钻进北京的小胡同,或者广州的老城区,在中国复杂的城市肌理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惊喜。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比如他们也追求“文化入魂”的深度体验: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追求“不虚此行”的文化获得感。

在杭州,他们不再只是拍一张西湖断桥的照片,而是会参加一场中秋月下的宋词吟诵会,或者在国医馆里体验一次针灸和推拿。

在西安,除了看兵马俑,他们还会租一套汉服,在古城墙上拍一组穿越大片。这些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中国文化的“参与者”。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图源/环球时报

此外, 中国独特的地方特色与现代奇迹正在被不断发掘。例如,被电影《阿凡达》带火的张家界,如今吸引了大量热爱徒步和自然风光的外国游客,特别是韩国游客。

中国现代化的成就本身也构成了独特的吸引力。

乘坐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穿梭于城市之间,体验无人机灯光秀,参观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这些“未来感”十足的场景,同样让外国游客叹为观止。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9月27日,市民游客在上海世纪公园观看无人机灯光秀。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正如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所言,中国的入境旅游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这种“高质量”,就体现在旅游产品的丰富度和体验的深度上。

引擎三:超高“性价比”,好玩还不贵

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面临压力,旅行者的预算也变得更加谨慎。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旅游的“性价比”优势就凸显了出来:相较于物价高昂的欧美、日韩等传统旅游目的地,中国的旅行成本要亲民得多。

民以食为天。在吃上面,你可以用不到5美元的价格,在街头巷尾品尝到一碗地道美味的牛肉面;也可以用在欧洲吃一顿简餐的钱,在中国享受一顿丰盛的火锅大餐。

而且出行实在太方便了:中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从北京到上海,1200公里的距离,乘坐高铁仅需4个多小时,而票价往往远低于同等距离的国际航班。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住”方面就更不用担心了:从国际五星级连锁酒店,到充满设计感的精品民宿,再到干净便捷的经济型酒店,中国的住宿选择极其丰富,且整体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很多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中国游的“实际花费”,引得评论区纷纷侧目,这种口碑传播,正在为中国旅游市场带来强大的引流效应。

03.

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外国游客的涌入,除了为旅游业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影响是深远且多维度的:

它是经济复苏的强心针。

一位国际游客的消费链条,涵盖了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它也是文化自信的“扬声器”。

当外国游客亲身体验到中国的安全、便利、友善和活力,当他们将在这里的所见所闻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给全世界,这就是对中国形象最生动、最有力的正面宣传,这比任何宏大的叙事都更具说服力。

每天200万人次出入境!这个黄金周,外国游客“特种兵式”涌入中国

黄金周,外国游客在上海豫园

图源/人民日报

它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机遇:

入境游的火爆,意味着普通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你家乡的某个非遗手艺,或许就能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体验项目;你流利的外语,或许能让你成为一名受欢迎的私人向导;你开在景区旁的小餐馆,只要加上一份英文菜单,或许就能迎来络绎不绝的国际食客。

从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到今天遍布全国的高铁网络;从马可·波罗的东方游记,到今天YouTube上数以万计的中国旅行Vlog,世界对这片土地的好奇与向往,从未停止。

如今,随着政策的东风、体验的升级和性价比的加持,这扇探索之门正以前所未有的宽度和深度敞开着。

“Welcome to China!”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