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双节”瞰滇池:一半文艺潮玩 一半诗与远方

排行榜 2025年10月09日 15:27 1 admin

从远离城市喧嚣的湖滨湿地公园,到沿岸数十个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滇池沿岸特色文旅活动丰富多彩,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度假休闲的首选之地。

“双节”瞰滇池:一半文艺潮玩 一半诗与远方

亲水文旅 点燃昆明“双节”热潮

国庆中秋假期,每当夜幕降临,走进昆明融创滇池后海就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昆明。这里不仅有古色古香的滇池夜月表演,集市上还有身着汉服的摊贩,使用“银票”还可以和他们互动,沉浸式体验昆明历史文化。“乘一艘小船游荡在滇池上,看着岸边灯火辉煌的古代与现代交融的风貌,一句话形容就是‘太梦幻了’!”刚从游船上下来的游客李小姐连连赞叹。

在有着“云南小三亚”之称的福保半岛,大地丰收艺术节、“福保·洋气云南”等活动也轮番上阵。除了每天不重样的电子音乐派对,还有“福保丝路情”沉浸式音乐互动舞剧、绝对昆明诗歌影像展等活动可以参与;滇池岸边,大片金灿灿的稻田、向日葵花海和巨型稻草人与浩瀚的滇池、“睡美人”西山交相辉映,吸引大批游人前往拍照打卡;玩累了,找一辆咖啡车买杯咖啡,或买点极具云南特色的本地小吃,在岸边坐下,就能悠然享受滇池边独有的静谧与美好,体验诗意的昆明生活。

而诗意美景的背后,是昆明数十年的艰辛治理。

一直以来,昆明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滇池保护治理的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采取控源截污、生态增绿等措施,不断加强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坚定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Ⅳ类水质后,滇池已连续7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依托滇池这颗历史悠久的“高原明珠”,流域旅游资源得以有机有效整合,昆明市以文化赋能,把旅游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方特色、健康生活等融合起来,策划推出众多特色文旅体验活动,进一步丰富旅游新业态和旅游产品体系,滇池作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潜质日益彰显。

万亩湿地 绘出昆明的“诗与远方”

去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穿行在将近4公里栈道上,踩着砂石路、吹着徐徐微风、感受盎然的绿意,成为这个国庆中秋假期不少市民和游客的选择。这里远离城市喧闹,环境优美宁静,可远眺西山睡美人,近闻滇池浪涛声。

捞渔河国家湿地公园80%的面积都被生态植被覆盖。其中,由3.2万株中国独有的树种活化石——中山杉打造的“水上森林”成为最受游客钟爱的一大景点。河中杉树林立,林中有鸟、林下有水、水中有鱼、水流回环。整齐有序的树木耸立在浅水之中,明媚的阳光穿过密密层层的树叶,在水面上投射下斑驳的光影,划一艘小船荡漾其间,心情极度愉悦。“没想到在离城市这么近的地方居然有这么大片的水上森林,更惊喜的是水还这么清澈,能清楚看到水里的小鱼小虾,这应该就是独属于昆明的‘诗与远方’吧。”西安游客圆子不禁感慨。

在滇池北岸的宝丰半岛湿地内,鲜花盛开、芦苇摇曳,还有杉树与大片草坪。湿地的沉水廊道,宛若一个超大鱼缸,透过厚厚的玻璃,仿佛直接潜入水底,可以看到滇池金线鲃、中华倒刺鲃、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等云南特有珍稀鱼类在畅游。

在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工作中,截至目前,昆明市累计完成退塘、退田4.8万亩,退房233万平方米,退人3.35万人,建成滇池湖滨生态带6.29万亩。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一段一策、分步实施”的原则,累计拆除滇池沿湖防浪堤约90公里,重新联通滇池水体与湖滨带陆域,形成水陆交错的湖滨生态结构,也成了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美丽乡村 走出向绿而行的文旅之路

滇池西南岸的古村落海晏村,因为能欣赏“滇池最美日落”,成了国庆、中秋假期很多来昆游客必打卡的目的地。在海晏村一家民宿中,来自河南的游客徐女士正享受着慢生活,她说:“推门开窗就是滇池美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水鸟翱翔在水面上,傍晚还能欣赏到绝美日落,这些满足了我对美好生活的想象。”

滇池东岸的晋宁区晋城街道梁王村,灰青色的房屋,加上色彩斑斓的花与纯净的蓝天相互映衬,色彩浓淡相得益彰。村庄依山傍水,坐拥约2公里滇池湖岸线,湿地田园、亭台楼阁、水榭家园,共同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按照“重现长联画卷、唤醒历史记忆、寻找最美乡愁、绽放明珠光彩”的思路,昆明市全面推进滇池沿岸183个美丽乡村建设,其中46个重点村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进行改造提升,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构建一幅“有生态、有特色、有文化、有风貌、有业态”的滇池乡居图。

通过持续改善环境和业态提升,卧龙古渔村、牛恋小渔村、百草村、杨林港村等已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迎来新生,“点上出彩、线上出新、面上成景”的环滇池乡村生态旅游圈正在加快呈现。国庆、中秋假期,老宅院里飘出咖啡香、文创集市热闹非凡、温馨的渔家民宿备受青睐,“滇池清”“生态美”“群众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群众也在共享生态红利中更加自觉地保护滇池,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绿色发展之路。

昆明,这座因滇池而灵动、因生态而美丽的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征程中稳健前行。这幅由滇池绿道、湖滨湿地以及周边美丽乡村共同勾勒出的绝美生态画卷,正向世人展示着生态之美、自然之美、和谐之美。(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