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排行榜 2025年10月07日 15:55 3 admin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青藏高原包括了西藏、青海和部分四川、甘肃的县市

西藏和青海是我们人口密度最低的两个省级行政区。西藏人口370万,青海人口593万,加起来不到1000万人,而两个省级行政区管理了超1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常说的青藏高原,青指的青海,藏指的西藏。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青海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整体海拔还是低西藏一头

公元7世纪前和中原联系紧密的主要是祁连山南面的湟水谷地地区。吐蕃崛起后占据了吐谷浑故地,逐渐才把这里纳入势力范围。

直到今天,光西宁一个地区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就大过西藏自治区前几名的拉萨、日喀则等城市。如果是加上海东,人口比整个西藏都强。

但是为什么历史上是更贫瘠,资源更少的藏区反而把文化和宗教影响到了青海甚至更远的蒙古高原。而不是反过来,青海作为中原王朝的跳板把中原的文化、礼乐制度传播到西藏去。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西宁市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城市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主要原因是西藏山南地区太远、太闭塞了导致它反而在地缘上比较安全。而青海的核心河湟谷地离早期中原核心区关中很近,这里的势力经常被中原王朝敲打,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文化,在唐代后,中原势力退出河西走廊,这儿被更远的藏区影响了。

天涯海角

吐蕃王朝是任何关于青藏高原历史绕不开的点。公元7世纪前,中原王朝对于青海湖西南的广阔地域是没有兴趣的。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西藏山南雅隆河附近的农田

吐蕃王朝崛起的西藏山南雅隆河流域地区、后来拓展到拉萨河流域和更西面的阿里地区。这里地距“中原绝远,互无往还”。

唐代之前的中原王朝过了青海湖已经是天涯海角了,那时的人们概念里面没有更远的喜马拉雅山脉。自然也没有再往西的发展的打算。因为再往南海拔一下子到了3~4000米,一般人都受不了。那里有没有人住,有没有农田中原人压根不关心。

公元6世纪,气候开始转暖,高原上人口开始滋长,更加严密的国家组织开始出现了。吐蕃先后统一了高原上其他势力,不久开始走下高原,他们选的第一个目标是大唐西南的松洲。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安史之乱后吐蕃扩展到整个河西走廊和部分西域

当时唐军战斗力处于顶峰,围困松洲城的吐蕃军队被左武卫将军牛进达杀的大败。

松州之战后,吐蕃主动撤军,遣使谢罪,并且请求李世民赐婚。唐军也是见好就收李世民当时的主要目标是更广阔的西域,他挑选了宗室女文成公主入藏和松赞干布结亲,并带去了大量工匠。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文成公主入藏

我们现在看唐代的技术外泄是历朝历代影响最大的,这直接导致东北的契丹、渤海,北面的回鹘,西面的吐蕃,西南的南诏都形成了更严密的国家形态。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唐代玄宗时期周边环境(图中没有标注南诏和契丹)

太宗这个友好之举可以说是吐蕃王朝的崛起的加速器。20多年后当吐蕃人占据了青海湖附近时,这个强大王朝已经按不住了。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大非川惨败

高宗时期,薛仁贵和后面李敬玄领导的2次远征失败后。安史之乱爆发前唐和吐蕃的战线一直在河湟谷地和日月山口拉锯。

唐占据河湟谷地的农耕区,吐蕃则占据今天青海省大部分区域。

9世纪,吐蕃和唐相继崩溃后,青藏高原和河西走廊碎成一地。高原上的藏地文化已经在青海深深扎根。

汉地农耕版图的极限——河湟谷地

青海省东南一带也是中国季风区的边缘,再往西的地方气候将迥异于季风区。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季风区,可以看到青海西宁一带是个降雨的突出点

这里也是中国第一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的过度地带。海拔在1600米到2500米之间。这样的海拔不算高,而且有季风带来的降水,来自汉地的农夫能在这里开垦,将农耕文明在这里扎根。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青海省人口分布

2000多年前霍去病拿下和走廊后,作为保护河西走廊的侧翼,老将赵充国率兵拿下此地。也安排了移民进行农业开垦。此时的河湟谷地附近生活了不少的羌人部落。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赵充国将军很早就发现了,只要不去挤占羌人的牧场,在河湟谷地搞移民问题不大

到了唐代因为这里直接威胁河西走廊,对于要经略西域的李世民来说。不允许丝路有任何威胁。占据青海的吐谷浑的好日子到头了。

灭亡吐谷浑,唐初灭国战大师李靖出山,开始人生最后一场灭国战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西藏势力统一高原几乎是历史必然

上面列出历史轨迹可以看出,青海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最优质的河湟谷地大多数时期都掌握在中原王朝手里,导致青海的本土势力(主要是羌人)根本没有发育机会。不论是汉代的羌人部落还是吐谷浑都被大一统王朝收拾过。

羌人在上古时期广泛生活在关中陕北,后面一步步被农耕的势力压着向西。吐蕃崛起后又被压缩到甘南、川西一带。如今没有留下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标志。

西藏正好相反,它离中原太远了反而可以安心发育。青海对于中原王朝是边缘地带,但对于西藏的政权来说这里是对外必须拿下的,只有以青海为跳板才能进攻川西,陇右,关中,河西走廊等地。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过了青海日月山口,一马平川

过了青海日月山口海拔从2500米升到3000~4000,一般人都会有高反。

西藏的政权的辐射力可能不如中原,但是会持续发力。近代之前除了驻藏大臣和军队,普通的中原人即使做生意也不会想着上高原,压根不想走几千公里无人区和长期待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茶马古道主要走的青藏高原的边缘和横断山脉

虽然吐蕃崛起前,羌人势力一度占据着河湟谷地,河湟谷地以现在眼光看很好,但是比四川盆地、关中这些大盆地差的太多。河湟谷地南面的尖扎、贵德谷地等地方也提供不了广阔的农田。直到今天也还是半农半牧的地区。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尖扎县的草场

2000多年前,汉代的官吏就说这里的人以牧羊为主,习俗迥异于汉人,没有进入农业社会。

“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社,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后汉书·西羌传》

这片河谷是撑不起一个青海政权的。即使到了西晋王朝崩溃时,有点野心的羌人政权也不是守着这里,而是积极参加中原的战争。比如和羌人同源的氐人就建立了好几个政权。还有后面建立西夏的党项人。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建立前秦的氐人和羌人血缘很近

说到底青海其实就是青藏高原的一个缺口,古时候青藏高原没什么价值,所以表现出来的只是中原王朝边疆的一块耕地。除了唐代,其他朝代对这里投入资源不多。这里的羌人实力做强了也是往东发展。慢慢的除了西宁、海东等农耕区基本被藏区文化覆盖了。

到了吐蕃时期,这里成了和吐蕃拉锯的战场。

到了元朝开始,又成了入藏的主要通道。新中国成立,陆续建设各种铁路公路,青海依旧是入藏的通道,在全国各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是相当没存在感的地区,可能和我老家江西的存在感一样低。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最近买了国产“三文鱼”才发现是青海发货的

所以主要是地缘的原因,西藏本土势力一旦成型后,能缓慢的推进到青海。青海本地的羌人和中原王朝则“三心二意”的多,不会费劲把汉地的文化带到喜马拉雅山腹地。唐代大一统王朝崩溃后,青藏高原周边也碎成一点,河西走廊到天山南北都是一堆政权。

青藏、青藏!为何是藏区文化影响了青海而不是反过来

凉州会盟,阔端和萨班的会面

等到蒙古人崛起后,蒙古人不但没有摧毁西藏的宗教体系还皈依了藏传佛教。1247年萨班携侄八思巴赴凉州(今甘肃武威)与阔端谈判,达成条款:

吐蕃接受蒙古统治,缴纳贡赋。蒙古承认萨迦派为西藏宗教领袖,支持其政教权力。萨班写下《致蕃人书》,号召藏地归附,避免武力征服。

让藏传佛教跨过了河西走廊传播到了更远的蒙古高原。

同时蒙古人从中亚带来了大量色目人,让河西和青海也有不少伊斯兰教元素。不过主要还是藏地的文化风俗占了主导。

千年历史也看的出来,青藏高原虽然人烟稀少一直需要财政输血。还真是一片“硬核地带”,今天这里是多条亚洲大河的源头,是南亚、东南亚的制高点。我们在此有无与伦比的地缘优势。直到今天印度人还想着拱上来。好在我们客服了诸多困难,在国力最低时也保住了这里。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