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威观广西:桂平文旅想发展,如何激活桂平西街和老城区历史风韵?

排行榜 2025年10月07日 11:36 2 admin

广西桂平,桂平城如今有些大。广义来说,如果不算过南北江,城区范围已经过了岭头,差不多要和蒙圩连接到一起了。

而要是从狭义上来说,对于老桂平人来说,桂平城不大,就是东西方向从厢东村到公园路口,南北方向从大南门仁寿桥到清风楼,四穿楼是中点。也就是志书上所说的“东西七里三,南北三里七”之地。

威观广西:桂平文旅想发展,如何激活桂平西街和老城区历史风韵?

而闻名的西街,其实是外城区域。西街是在清朝乾隆年后开始发展起来的,是桂平城出城往南的的陆路官道。

老城城墙范围内一圈加上西街,是老桂平人心中的桂平!

最开始,南门码头是人们主要的对外出口,落码头摆渡过河,这样的情况延续了近千年。在清末民初,如今的县丁街(五甲街,就是丁字街口一路向南)和人民路交叉口的小南门被打开延伸出来一条通往江边的道路,两边修建起来了骑楼建筑,发展达到了鼎盛。

这些骑楼建筑带有浓郁的岭南和南洋南洋建筑风格,颇有中西合璧的意味,于是被桂平人称之为“西街”。这里的“西街”和真正的西街有些区别。“西街”是代表区域,而不带引号的西街,明确指的是一条街,就是从上,下股街接头处往西的那条街道,现在这条街不起眼,成为了一农贸商业的延伸,成为“马路市场”。

要是按照发展时间和脉络来说,“西街”是桂平城第一次突破城池的发展。称得上是桂平城的第一次扩张发展。

在西街这条主道上,延伸出来了很多街巷,它们构成了一个西街区域。按照习惯上来说,被称之为“三街六巷”,这“三街六巷”,也成为了很多老桂平人对于桂平城的记忆。

威观广西:桂平文旅想发展,如何激活桂平西街和老城区历史风韵?

如今很多人以为曾经的上股街、中股街和下股街就是曾经的“三街”。其实,真正的“三街”是西街,后街,横街。它们都在老桂平城的城外“西街”区域里。

至于说“六巷”,分别是东巷,西巷,福寿巷,窄巷,水巷,曲巷。有两条在城内(东巷和西);四条在“西街”里(福寿巷,窄巷,水巷,曲巷)。

至于说老桂平人口中的米巷,盐埠巷,猪花巷,白社巷等,不是在“三街六巷”的叙述中。

如今这些街巷,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落寞。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的外扩,城建的扩展,滨江路的修建,有的街巷已经面目全非。

有人说,整个街区推倒重来,搞个城市更新就好,它们的破旧和落魄,影响城市的形象。

有人说,它们的落寞,都是因为老城本身三面环水,而水运的凋敝,加上新街的修建让城市重心渐渐远离所致。

那它就这样一直凋敝下去?

威观广西:桂平文旅想发展,如何激活桂平西街和老城区历史风韵?

其实,如果能在三角咀的位置,各修一条桥通往南北江,把交通活络起来,这对于老城的困境来说,将会迎刃而解。这对于桂平来说,也是一次发展的机会!三角咀的桥梁若能建成,不仅会重新激活老城的血脉,更将为桂平城打开新的发展格局。

老桂平人常说,水是这座城的魂。南门码头昔日的繁华,正是因水而兴。如今水运虽衰,但若能将南北江重新连接,老城与新区的距离便不再遥远。那些被遗忘的街巷,或许会因交通的便利而重获生机。西街的骑楼虽已斑驳,但若加以修缮,保留其岭南风韵,再引入文创、茶肆、老字号,未必不能成为桂平的新名片。

“三街六巷”的格局,承载着几代桂平人的记忆。窄巷的幽深、水巷的曲折、福寿巷的老榕树,都是这座城市独有的肌理。与其推倒重建,不如在保护中更新,让老建筑与新功能共存。譬如,窄巷可改造成手工艺坊,水巷沿江一侧可增设亲水平台,曲巷的旧宅院可转型为民宿或书吧。这样,既留住了历史,又赋予了它们新的活力。

至于那些街名——米巷、盐埠巷、猪花巷,或许可以在新规划中以另一种方式重现。比如,在滨江路的景观带中嵌入老地名石碑,或在新建的商业街区中融入传统元素,让年轻一代也能触摸到桂平的过去。

威观广西:桂平文旅想发展,如何激活桂平西街和老城区历史风韵?

【道光年间,只有东巷、西巷,福寿巷,西街和横街,其它街巷还没出现!】

城市的发展,不该只是向外扩张,更应向内深耕。老城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沉淀与故事。若能借桥梁之便,让新旧城区真正融合,桂平或许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小城的特色之路——既拥抱现代,又不忘根本。

到那时,“西街”不再只是记忆里的繁华,而将成为桂平人骄傲的活历史。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威记,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