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河声丨“一碗面”里看风景

排行榜 2025年10月05日 09:21 2 admin

国庆、中秋假期,人们出游已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选择更深的沉浸式游玩。10月3日的《人民日报》称,在四川中江的觉慧村,游客带着孩子亲手制作传承千年的挂面,从和面到晾晒,十八道工序体验下来,收获的不仅是技艺知识,也是对匠心精神的切身感悟。

河声丨“一碗面”里看风景

这一幕,是当下文旅消费悄然变革的生动缩影。人们奔赴远方,越来越不只是为了看不一样的山水,更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不一样的文化脉动。

小面里有大文章,老传统玩出新名堂。一根细细的挂面能牵引出一段旅行,其背后是文旅融合的根本原因。它意味着供给侧的创新,将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可带走的动态产品。这个假期。无论是上海商船会馆里观众跟着角色穿梭的沉浸式戏剧,还是新疆叶城灵泉景区融合光影科技的《冰川之珠》水舞秀,其内核都是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活化”历史与传统。文化不再只是橱窗里的展品、书本上的记载,而是变成了可以走进、可以触摸,甚至可以亲手创造的一段生命历程。这种深度互动,不仅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为传统文化找到了连接当代、生生不息的传承路径。

一场赛激活一座城,新业态撬动大消费。“为了一场球赛,奔赴一座城”,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旅行新选择。四川遂宁凭借一场足球赛,吸引了数万观众,并巧妙地将一张门票变成了打通吃、住、行、游、购、娱的消费“通行证”。而成都新津区的赛艇公开赛,则让一张“津鲤卡”带动了鱼头火锅美食季。这清晰地表明,“文旅+”的边界正在无限拓展。体育赛事、文艺演出等,不再仅仅是孤立的娱乐活动,而是成了聚合人流、激活消费的强劲引擎,这些生动的实践表明,文旅消费已从传统的景点经济转向以特色核心IP为牵引的综合业态经济,同时,也实现了从“单点盈利”到“链条共赢”的跃升,为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注入了全新活力。

一趟游融合多重景,跨界中开辟新天地。当下的文旅项目,越来越难以用单一标签定义。在山东烟台龙口的生态牧场,孩子们既能了解现代智能化养殖,又能参与滨水营地游乐,这是“农业+旅游+科普”的融合。而在浙江杭州M511光影汇里,观众在8K沉浸空间中漫游宇宙,这是“科技+艺术+文旅”的结晶。旅游业与农业、工业、科技、商业的壁垒正在被打破,催生出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新模式。这种“融合态”产品,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选择,提供了更复合、更多元的价值体验,也探索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

归根结底,无论是“舌尖上的非遗”,还是“跟着赛事去旅行”,其蓬勃的生命力都源于对“人”的关注。它们回应的是人们对旅途意义更深层的追求,如今的旅游不再是“上车睡觉、停车撒尿、下车拍照,第二天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而是“我体验了,我懂得了,我连接了”。未来的文旅发展,或许就藏在这一碗面、一场戏、一次比赛的细腻温度与广阔天地中,等待着我们继续书写精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朱波)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