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十一邂逅中秋:科技智能重塑假期模式

排行榜 2025年09月30日 10:02 2 admin

来源:中国妇女报

十一邂逅中秋:科技智能重塑假期模式

2025年十一旅游市场的变化,指向了一个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旅行未来。科技的发展没有让旅行变得更加“机械”,反而让其更加“随性”;消费升级没有让旅行变得更加“奢侈”,反而让其更加“深入”;文化融合没有让旅行变得更加“商业化”,反而让其更加“有温度”。旅行方式的变化,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生活理念的进化。

无论这个假期你选择出行还是宅家,团聚还是独处,最好的旅行方式总是最适合你的那一种。因为旅行的意义,从来不在远方,而在当下;不在他处,而在心中。

■ 沈荻

“暂定成都周边,具体去哪儿,到时候再看。”被问及十一旅行计划时,办公室年轻同事菲菲一改往年提前三个月规划行程的习惯,给出了一个随性的回答。据同程旅行《2025中秋十一假期旅行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十一预计有7.65亿人次出游,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与往年不同的是,人们不再提前筹划详细的旅行攻略,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在手,就等于有了一个万能的旅行伴侣。

“说走就走”旅行方式的兴起,背后是科技赋能带来的底气,也折射出2025年十一旅游市场的变化——从精心规划的“报表式旅行”到随心而动的“旅人时代”,人们正在重塑自己的假期模式。

说走就走:科技智能为旅行插上翅膀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樊琳的十一假期计划是四口之家江西行。几年前,每次全家出门旅行,她都会在旅行网站上搜索各种攻略,提前抢特价机票,熬夜比价靠谱的酒店。为了尽可能利用假期,她把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旅行计划复杂程度堪比财务报表。

而今年十一,她把这个任务交给人工智能软件。输入旅游目的地后,不到半分钟,软件就为樊琳规划出为期5天的江西之旅,不仅包含了当地的常规景点和特色美食,甚至还根据樊琳的要求,罗列了当地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体验的小众景点。她对此很满意:“足够了,其他的问题到了再说。”

科技的发展让“说走就走”真正成为可能,也让旅行从一项需要精心准备的“工程”转变为随心而动的“体验”。智能手机与智能系统正在成为旅行的“全能助手”。科技解决的不仅是行程规划问题,还有跨境旅行的痛点。

天际通的全球流量随心用让用户无须换卡、无须开漫游就可以上网,彻底告别“人在机场忘带卡针”的尴尬;花瓣地图提供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文导航;小艺翻译助手能轻松应对机场值机、酒店入住、出门问路等各种场景;华为浏览器的即时网页翻译功能则让海外信息获取毫无门槛——在海外旅行时,浏览外文网页,只需轻轻一点,整个页面就瞬间转换为中文。科技带来的安全感,让旅行者能够真正拥抱“去了再说”的随性与自由。

许多新型旅游形态由此兴起:“特种兵旅游”凭借高效的信息获取和交通便利成为年轻人的选择;“反向小众游”依托智能推荐系统发掘那些传统攻略不会提及的隐藏景点;随时可得的服务保障让“什么也不做”的“躺平发呆式旅途”也成为可能。

据美团数据,具备智慧服务的景区,十一游客满意度比传统景区高25%。黄山用AR技术还原“徐霞客游黄山”的场景,苏州拙政园的“智能客流预警”系统实时提醒拥挤程度,华为负一屏动态提醒行程状态甚至停车位置……这些曾经新鲜的科技体验,如今已成为提升旅行品质的基础配置。

十一邂逅中秋:阖家团圆“在路上”

2025年的十一邂逅中秋,8天长假,也催生了一种特殊的“双节场景”。

最明显的是“旅途家宴”的兴起。今年将有过半家庭选择将团圆饭搬到旅途中。由此云南腾冲温泉民宿推出“菌子团圆宴+手工月饼DIY”套餐,用灯笼、玉兔摆件精心布置餐桌;浙江莫干山农家院让游客亲手采摘本地蔬菜制作团圆饭,饭后还有“家庭中秋灯谜会”助兴。这类“家宴套餐”比普通景区餐多了仪式感,团圆的形式不再固守于家庭空间,而是与旅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创造出既传统又新颖的节日体验。

虽然假期长达8天,但很多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赶路上,于是“兼顾游玩与团圆”的短途游也备受青睐:北京人去承德避暑山庄,白天逛景区,晚上在酒店和家人一起看中秋晚会;上海人选择苏州同里古镇,坐船夜游时赏月亮、听评弹。这类3小时车程以内的“团圆主题短途线”,预计将占十一总订单的一半以上。

更有创意的是中秋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敦煌月牙泉还原“唐代中秋拜月仪式”,让游客穿汉服、行古礼,感受千年之前的传统文化;杭州宋城在《宋城千古情》演出后加设“中秋放河灯”环节,提供“非遗河灯制作”体验。这类活动让游客在玩的同时感受中秋氛围,带动景区夜间消费占比提升。

体验升维:“小团游”“躺平式旅游”受宠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十一假期国内长线跟团游花费同比增长超20%,“赏秋”成为国内长线游关键词。团队规模已从传统的30人缩小至主流的12~16人,东南亚和国内短途目的地更是推出了6人以内的轻量化小团,一价全含、零自费、无购物的高品质产品受到广泛欢迎。

在福建东山岛,游客们不再满足于拍照留念,而是跟着船老大出海捞蟹,在岸边现场烹饪;在贵州肇兴侗寨,旅行者亲手体验侗布制作,夜晚伴着侗族大歌实景演出,将自己编织的挂饰带回家。旅行不再只是关于目的地,更是关于过程中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今年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红色旅游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超2倍。同程旅行数据显示,十一红色旅游订单中,亲子客群占比超50%,红色旅游正成为家庭传承家国情怀的重要方式。

更有趣的是,“轻研学+中秋民俗”的巧妙结合,让旅行既长知识又不失趣味。故宫推出“中秋古籍装帧体验”,孩子可亲手装订印着中秋诗句的简易线装书;西安碑林博物馆开设“拓印中秋诗句”活动,让游客将《宋城千古情》片段拓印成卷轴带回家。这种“不占用全天时间、兼顾教育与团圆”的轻研学,预计占十一家庭游订单的40%。杭州西湖博物馆的“东坡有约”活动通过换装解谜、诗词接龙等方式,让家庭在游玩中学习传统文化。数据显示,这类工具包能使家庭客群停留时长平均延长1.5小时。

住宿体验也在悄然升级。同程旅行数据显示,高品质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超过20%,“观景”“赏月”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同比增长达117%,部分度假酒店的观景房型提前30天就预订一空。

小红书上颇为流行的“躺平式旅游”模式,讲究不逛景点不打卡,睡到自然醒,在酒店花园溜达溜达,游个泳,点个外卖房间吃,这种转变,反映出国人度假理念的多样化——我们不再满足于“去过”,而是追求“体验过”;不再执着于“打卡”,而是注重“感受”。旅游消费的重心正在从“行”转向“住”,从“移动”转向“停留”,从“看风景”转向“体验生活”。

2025年十一旅游市场的变化,指向了一个更加人性化与个性化的旅行未来。科技的发展没有让旅行变得更加“机械”,反而让其更加“随性”;消费升级没有让旅行变得更加“奢侈”,反而让其更加“深入”;文化融合没有让旅行变得更加“商业化”,反而让其更加“有温度”。旅行方式的变化,不仅是一种行为模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生活理念的进化。

这场变革没有终点,因为科技仍在进步,体验仍在升级,文化仍在创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旅行将更加贴近每个人的内心需求——这正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旅行哲学。无论这个假期你选择出行还是宅家,团聚还是独处,最好的旅行方式,总是最适合你的那一种。因为旅行的意义,从来不在远方,而在当下;不在他处,而在心中。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