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嘉陵江及其造就的阆中古城

排行榜 2025年09月17日 16:03 3 admin

嘉陵江及其造就的阆中古城

——阆苑十唱序

朋友,您到过“天府之国”四川吗?来与没有来过都没有关系,请随我一起探讨一下这块土地上,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古城和一条万古奔涌的江河。就在这块东北部与陕甘交界处,有一条干流全长1250多公里、年径流总量达670亿立方米的江河,它汇聚了多处源流,地跨北纬29°18'—34°30',东经102°33'—109°00',北侧及东北侧以秦岭、大巴山与黄河、汉江为界,东侧及东南侧与以华蓥山与长江相隔,西北侧经龙门山脉与岷江流域接壤,西侧及西南侧与沱江流域毗连。北连关中、南通巴蜀,穿越南北分界线。多少世纪以来,在长江支流中以长度仅次于汉水、流量仅次于岷江的气度和风采,浩浩荡荡,九曲回肠,跌跌撞撞,筚路蓝缕,浇灌着16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也孕育着独具特色与魅力的江河流域文化带!

她,在前世的野滩里蹒跚过,今生仍然在峡谷中挣扎着,蜿蜒在千山万壑中一路南行。她就是嘉陵江,这条江河两岸其中的某些重要段落早就被历史镶嵌了无数人类文明的遗迹,正是这条壮哉千古的绿色江流,在四川东北部造就了一座充满诗意般的阆苑仙葩——阆中古城。

嘉陵江及其造就的阆中古城

古往今来,这里就是蜀道枢纽,通过米仓道与金牛道连接西南与中原的主要驿站和军事要冲。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瞧上面我提到的这两条融合生命与文化的古道,不仅仅是历史厚重,而且风光秀美,仅从有记载的相关碑铭上,就发现历史上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士,倾倒了无数墨客骚人。他们在川陕大地的青山碧水间感受山水的灵气,沐浴淳朴的民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或吟诗、或作画、或填词、或为文,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古巴蜀文化的崇敬与深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方特具魅力的宝地,曾是巴国国都和古巴国重镇;西汉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他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精确历法——《太初历》,并将“过年”(春节)定为“一元之首”沿用至今,因此他被誉为春节老人,而阆中也被誉为春节文化之乡;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在此任地方官达七年之久,死于阆中、葬于阆中,阆中人敬其忠勇,为他建祠立庙;说到令史学家都感觉无语的明末清初,因战乱“未靖”,这块土地代行四川省会长达二十年之久。难怪中国文学史上攀登巅峰的曹雪芹在他的《红楼梦》开篇中,就借用了这座古城别称渲染缥缈的意境:“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唐广德年间,杜甫曾两度莅临阆中,留下了70余首诗(文)及草堂寺与杜工部祠。

只要你来到这里,无论你立在古城还是厚土之上的天宫院,仰视星斗纷纭的万里长空,那一颗颗璀璨的星光灿烂里有不少都先发于这块土地。其实,探究阆中历史、文化和人文的形成,原本不是一道门槛而是一个过程,是正本清源和归谬求真的清苦事业。我今天在老朋友被称为“阆中古城保护活地图”的王萌兄的指导下,准备借用清代长洲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之散文体,反其道而行之,来完成《阆苑六记》,唱响阆中古城的保护与探索。在这前期资料研究与思考中,我又选择一个以词牌格律诗词歌赋的形式,休闲中写下这篇小文,原因为我对这座古城发自内心深处的真爱。

我与阆中古城结下不解之缘,还得向后推移几年。记得我退休后,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苏州)中心的聘请,任该中心专家顾问,为了推进中心担负的古建筑培训与青少年世界遗产教育,得到老朋友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王琼局长的支持。首次来到阆中古城考察,这就一下喜欢上这座既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国字号名城了,这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觉得:这座历史上被称为“保宁府”的著名古城,文化太厚重,绝对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掘进宝藏遍布的土地,沉潜时光滔滔的江底,翻检散佚错乱的典章,咀嚼前人留下的芬芳,能让你一下就惊呆,这种探索真相的愉悦,不是走马观花者如同古玩市场上“捡漏”那么简单,它需要你丢掉一切幻想,老老实实地坐下来,静心深读这部用岁月沉淀下的痕迹与精髓凝聚而成的厚重史书。这里除了众多的文化名人,还有张道陵、张衡、张鲁传道、羽化升真和葛洪、吕洞宾、杜光庭等研习道法之所,是道教24治中下8治之首所在地,是中国道教传播北方,通达中国,走向世界,从而延续至今的重要节点。境内有灵山、云台山、灵城岩、天目观、石室观、吕祖殿、纯阳洞、八仙洞、老君山等古迹,各乡村宫观曾达数百处之多,自古为道乡,阆苑仙境。从两汉时期大将《隗嚣后嗣栖隐阆苑》新探,也足以窥视众多高士隐者在此留下的痕迹。

就在今天这块土地上,想当年,那位深谙自然之妙的风水祖师爷袁天罡,从大唐长安风尘仆仆一路走来,立在盘龙山古观象台俯瞰这座山水环抱,天地契合的古城时,借老子的话道出了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天得道而清明,地得道而宁静,人得道而朴厚,万物得道而生长,河谷得道而充盈。”

当我们今天,只要一提及阆中古城保护,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古城格局与建筑遗存。再一细加观察与探讨就会发现,这些建筑遗存无论是正方辩位的空间布局,还是肌理脉络的人文勾连,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还是其独特的精神内涵,而这些精神内涵就巧妙地体现在古建筑与天地自然、古建筑与斯民百姓、古建筑与文脉之间,加上活态的文化传承,数千年间交融演义出“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绝佳风流。

多年来我曾随恩师单士元、郑孝燮、周干峙、罗哲文、谢辰生等著名专家考察调研过全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规划中的许多要素,最难的就要算:“活着的历史建筑保护更难!”特别是在维修中,除了原材料、原工艺、必须严守而外,你必须找到这些历史建筑的灵魂。首先确定这些建筑是真实的,整修后的建筑本体及街道应该符合历史的风貌和特色。其次,应该是完整的,很多建筑的结构和外立面都遭遇岁月与人为的改变。因此,修复、整理时就应该考虑到风格的统一、完整。历史街区与古建筑的成功修缮,应该实现这三者的统一。我虽然来阆中古城已经多次,还不敢讲我对古城的外在形象和内涵了解了多少,常常呆立在嘉陵江畔,欣赏两岸变幻无穷、奇异优美的自然景色,天晴时青峰倒映,有时看到鸟儿低飞,游船画坊似在山顶行,人似在画中游。我直到今天还未能好好领会杜甫当年在这里写他的《阆水歌》诗中“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的真实心态,也许是诗人内心隐隐的宗教情怀支撑着他的精神信仰。我在天水南郭寺考察时,也产生过同样的感受,他老人家在那里生活的时间比阆中古城长多了,他的许多留在南郭寺的作品都有这种割舍不下的情怀。

嘉陵江及其造就的阆中古城

我现在入住的这家酒店,是原保宁府的道台宅第,被打造成一家很有特色的民居客栈。我和海全同志商量,以后古城管理局的外聘专家来阆中古城开会,可以集中在这里接待,不过相关服务人员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方能承担此重任。这里身处古城的中心位置,这几天,我找来许多阆中古城相关资料,不停地往大脑里装,可能是一下装得太多了,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一刻也停不下来。点一支烟来到院子里散步。夜深了,喧嚣浮华在这里很少听到,古城入睡了,古城里的人绝大部分也都睡了,四周屋檐下的牛腿上挂着装饰性的红灯笼,把不大的庭院照得通亮。抬首仰望,浩瀚的银河里,明明灭灭,有的耀眼闪烁,有的被缥缈的云层隔离在高空中,那云儿如一堆堆白色的棉花,不知道被谁撕成一片片飘荡在那里。因为太静了,我才觉得夜是那么真实,真实得我可以触摸到她光滑的肌肤,感受到她娇喘的气息。忽然明白,原来,黑夜是为了让光明喘口气;原来,黑夜是光明的加油站,让光明休养生息。如此,光明才会更洁白、更纯净、更透明吧!这一夜可能又要失眠,因为当我走进房间上楼准备让身体放松地躺在床上休息一下,许多历史的画面,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我忙起身来到楼下的案头又进入创作之中。不知道又过了多长时间,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亮小院里的盆栽植物的叶片时,我的晨练也开始了。因疫情防控的隔离期间,我不可能走出这座小院,去看望并不算太远的嘉陵江,我知道,这种时候,岸边晨练的人一定很多,那水的流淌,犹如生命繁衍和律动,是律动着的波光,映照着人间哀乐疾苦。嘉陵江,你如母亲哺养了这座人间稀少的阆苑仙葩之城。

每次来到阆中古城,总感觉内心深处有一股创作的激情在体内燃烧,于是就凭着自己多年对阆中古城的了解与珍爱,写出了这组《阆苑十唱》供朋友们分享一下阆苑仙葩的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融的小词。

(文/丹青。此文为《阆苑十唱》的序文,《阆苑十唱》紧接着分两次刊发。全文原载于《双创一线》》,编辑时有改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