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特呈岛:从“生态观光”到“文化沉浸”

排行榜 2025年09月17日 10:02 5 admin

特呈岛,湛江湾内的生态明珠,以其500余年树龄的“盆景式红树林”、天然温泉和深厚人文历史,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海岛样本。这里不仅拥有冼夫人文化、古盐场遗迹及解缙诗踪,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文明村等。近年来,该岛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村企联动和民宿经济发展,持续提升生态品质与文化魅力。目前,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特呈岛调研基地已落户于此,正推动“解缙文化IP”与红树林生态深度融合,探索从“生态观光”迈向“文化沉浸”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特呈岛:从“生态观光”到“文化沉浸”

特呈岛全貌 何玲 摄

从生态小岛到文旅标杆的蜕变之路

特呈岛位于湛江湾,面积3.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4公里,拥有7个自然村,户籍人口5275人。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里不仅生态资源丰富,更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

特呈岛拥有636.6亩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500多亩属国家重点保护的古红树林,树龄普遍有数百年,部分超过500年,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盆景式红树林”。此外,还有3万多亩国家级海洋公园、优质沙滩、火山岩地质和温泉资源,生态系统完整独特。

特呈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岛上有7座四百多年历史的冼太庙,冼夫人祭祀活动及“捧犁头”民俗被列为市级非遗。自宋代以来,这里就是盐业重镇,现存盐场遗迹。明代大儒解缙登岛赋诗《题特呈山温通阁》,留下珍贵诗篇。同时,特呈岛还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近年来,特呈岛以“百千万工程”为契机,积极推进典型村建设,致力打造国际碳中和旅游示范岛、国际旅游艺术岛和国家4A级景区。霞山区统筹规划,推动交通、服务、农业和村庄设施全面提升,总投资约1.57亿元。

在党建引领下,特呈岛实施网格责任管理和积分激励制度,加强红树林保护与乡村绿化。2024-2025年累计植树超1.4万株,打造六大主题林,村容村貌显著改善。产业方面,成立村级企业,与区属国企合作,通过车渡船运营、工程承包等方式壮大集体经济。

特呈岛:从“生态观光”到“文化沉浸”

特呈岛独特的生态和文化,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民宿经济发展迅速。目前特呈岛全岛已有26家民宿,共提供客房318间。其中,“屿初”民宿表现尤为亮眼,凭借优质服务与特色体验屡获游客好评,更在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助力全岛接待游客3.2万人次,实现40%的同比增长,其间民宿总体入住率达到100%。在民宿产业带动下,特呈岛通过“党员+农户+志愿者”联动机制,积极推动村容美化与人居环境提升,进一步增强了乡村旅游吸引力和整体服务水平。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温泉度假村正进行升级改造,规划面积1135亩,总投资约1.3亿元,涵盖酒店、温泉、商业街等板块。一期已于2024年7月复业,效益显著。“屿初”“红岛日记”等新业态成为旅游热点,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特呈岛坚持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兴岛的发展路径,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岛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杆。

解缙文化IP:唤醒特呈岛的诗意灵魂

“解缙文化IP是特呈岛打造‘海岛故事’品牌的核心所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副总编辑胡泉在调研活动中强调。中共霞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若枫指出,聚焦“解缙文化”这一独特IP,是擦亮特呈岛文化名片的“点睛之笔”,更是激活霞山文旅融合的“关键引擎”。

近日,一场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霞山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以“解缙文化IP赋能霞山文旅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在特呈岛举行,活动汇聚了70余位文化学者、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和媒体人士。

活动聚焦明代大儒解缙于永乐五年登岛所作的《题特呈山温通阁》一诗,深入探讨其文化价值与当代转化。胡泉在致辞中表示:“解缙文化IP是特呈岛打造‘诗意海岛’品牌的灵魂所在。”近年来,霞山区通过红树林生态保护、滨海风情开发和历史遗存挖掘,构建“生态+文化”立体文旅格局。目前,岛上正在规划“重走解缙路”主题旅游线路,推动文化资源与生态价值深度融合。据文旅部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特呈岛吸引研学游客超过万名。

特呈岛:从“生态观光”到“文化沉浸”

特呈岛上的解缙塑像 苏文苑 摄

霞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将以文化IP为支点,推动特呈岛从“生态观光”向“文化沉浸”升级,为湛江建设“红树林之城”注入人文内核。此次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合作,启动特呈岛深度文化挖掘与传播工程,具有深远意义。

胡泉表示,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调研基地落地特呈岛后,将深耕解缙文化、海岛生态及文旅融合研究。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江冰发表了《新媒体赋能传统文化IP的破圈路径》主题演讲,提出“用数字技术重构历史场景”;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周建平博士则呼吁,将解缙IP与冼夫人信仰、红树林生态相结合,打造广东海洋文明标识。

特呈岛:从“生态观光”到“文化沉浸”

“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特呈岛调研基地”颁牌仪式

启动仪式后,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八音桥、太邱学校、里村冼太庙等历史人文景点。在红树林公园,专家们结合解缙诗中“火烟光起盐田熟”的描绘,探讨了茂晖盐场遗址的光影复原方案;在解缙雕像前,文旅部门负责人透露,正在推进“解缙文化解码工程”,计划与屿初民宿等合作开发“海月渔舟”夜游项目,再现“雨飘山色特呈来”的诗意境界。

随着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调研基地的正式落户,这场跨越六百年的文化对话将持续为海岛注入新的活力。正如解缙所预言:“地灵福气生天外”,深厚的文化基因正转化为霞山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专家声音

以品牌为引领 用故事激活资源

从湛江霞山区渔人码头乘船,很快便能抵达特呈岛——一个被学者称为“家门口的海岛天堂”的地方。在近日有关该岛文旅发展的讨论中,著名文化学者周建平博士指出,这座小岛拥有国内罕有的资源组合和特殊历史,完全具备打造成为中国海岛旅游新标杆的潜力。

“很多海岛有这样那样的资源,但特呈岛的优势在于它什么都有,而且样样‘够吨位’。”周建平在考察后表示。他特别提到,岛上不仅拥有被国际认证的“中国最古老盆景式红树林”和“零碳”环境,还分布有火山岩海岸、罕见的海底温泉、保存尚好的渔村生活传统,“这些资源密集出现在一座离城市这么近的岛上,非常难得”。

周建平直言,目前特呈岛仍处于开发的“进行时”,要重点抓好旅游设施细节、文创产品、文化体验深度的提升,转为以品牌为引领、用故事激活资源。

他特别建议借鉴国内外优秀岛屿案例:比如日本伊根町对“舟屋”的活态保护,将废弃渔船变为文化景观;苏格兰艾莱岛全力打造“威士忌之岛”的主题体验;好莱坞电影如何通过《忘掉莎拉·马歇尔》等爱情故事让一座海岛名扬天下。

“文化需要被转化为可感、可消费的产品。”周建平强调,“解缙不应只是一个名字,还可以是他笔下的诗意景观体验;冼夫人文化可以转化为英雄精神的现代化表达;就连红树林,也可以做成有趣的生态课堂和文创IP。”

在他看来,特呈岛之名中“特”字,正提示了发展的关键:要聚焦“独一无二”,避免同质化竞争。“与其面面俱到,不如突出一两个最强音——比如‘零碳海岛’生态度假和‘解缙文化岛’人文旅行,用核心IP引爆市场。”

最后,周建平还提到了艺术与传播的力量。“一首《澎湖湾》让澎湖火了,特呈岛也需要它的主题曲、它的影视故事。”他建议岛方主动吸引剧组、音乐人和艺术家前来创作,“用情感和故事连接更多人,让特呈岛成为人们心中不仅值得来,更值得爱的地方。”

(受访者:周建平,文学博士、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广东省文化学会会长)

推动生态文化与美食的融合振兴

特呈岛拥有被称为“盆景式红树林”的独特生态景观。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冰通过20多年对沿海红树林的观察,对特呈岛文旅开发提出了三大路径:生态、文化与美食的融合振兴。

如何有效开发特呈岛?江冰认为,明代文人解缙曾为该岛赋七律诗一首,可成为文化注入的良好起点。文化创意如何与海岛旅游结合?如何联动岛上七个自然村共同参与?又该怎样在开发中保持岛上的原真生态?江冰建议从四个维度展开:解缙其人与历史背景、南下文人对岭南文化的塑造、解缙与岭南的关联、解缙文化的当代创意转化。最终目标是将“湛江地方故事”提升为“中国文旅叙事”。

“羊城晚报与霞山区目前已着手合作挖掘解缙文化资源,这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江冰表示,可进一步将开发思路延伸至岭南文化传播与《永乐大典》相关主题。此外,红色文化、冼夫人文化等资源,也具备创造性转化的潜力。

特呈岛隶属于湛江市霞山区,而霞山区素有“中国蚝都”的美誉。湛江生蚝个大肉肥、鲜美无比;特呈岛沙虫口感柔脆相济,咀嚼时鲜香迸发,回味悠长。江冰认为,特呈岛在美食方面拥有海岛餐饮的绝对优势。

江冰建议系统策划特呈岛美食体系,以“最美海鲜自由”为核心卖点,整合推出特色海岛食谱,设计三天不重样、餐餐有亮点的海鲜盛宴。还可将地方历史典故融入菜名,实现“一菜一故事”,增强饮食文化体验。“美食,是推动文旅振兴的重要抓手,值得深入挖掘与推广”。

(受访者:江冰,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记者手记

以文化IP与生态底蕴打造特呈岛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近日,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特呈岛调研基地在湛江正式揭牌成立。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一场以“解缙文化IP”为核心的文化深调研启动,更揭示出当前海岛文旅从追求短期流量转向深耕长期价值的转型逻辑——依托学术力量支撑生态保护,借文化基因激活经济动能。

今年“五一”假期,特呈岛游客量同比增长40%,超3.2万人次登岛,民宿几乎全部订满。这一热度背后,体现出当地文旅政策的有效推动:艺术装置单日最高吸引4000人参观,沙滩足球赛显著拉动民宿入住率,生态研学项目受到亲子家庭欢迎,“家文化”民宿体验成功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至1.5天。在这一背景下,挖掘明代大儒解缙曾登岛赋诗的历史,为特呈岛注入了“诗意海岛”的独特文化灵魂,有助于推动特呈岛从“网红”走向“长红”。

生态与文化的融合,是特呈岛另一大核心竞争力。岛上500亩红树林的固碳能力相当于热带雨林的6倍,2024年更入选联合国“零碳岛屿”案例。村民自发组织净滩,清理垃圾超百吨,反映出生态保护已逐渐成为社区共识。文化也在生态中找到表达载体,如将传统盐田场景与红树林栈道展示相结合,推出“零碳纪念徽章”等文创产品,使碳汇理念变得可感知、可传播。这一“生态文化化、文化生态化”的循环,正让特呈岛从传统观光目的地转型为具有教育意义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岭南文化传播研究院调研基地的建立,进一步体现了媒体从“报道者”向“共建者”的角色转变。研究院的首批研究将围绕解缙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红树林生态价值探索展开,致力于为地方发展提供兼具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知识支撑和决策参考。例如,推动村民以“解缙主题民宿”入股旅游公司,实现利益共享,正是学术与产业结合的有益探索。

特呈岛的实践表明,海岛文旅的可持续发展,不能只依赖短暂的现象级流量,更需坚守生态底线、深耕文化内涵、激发社区参与。当游客在红树林栈道感受自然之美,当古老诗篇以现代方式被重新诠释,这座小岛正逐步书写从“生态明珠”走向“文化灯塔”的新故事。

特呈岛荣誉榜

国家级荣誉:

2005年,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2006年,坡尾村获评“全国巾帼示范村”;

2009年,获评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

2011年,坡尾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2011年,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2011年,特呈岛村被命名为“国家级海洋公园”,成为全国首批七个国家级海洋公园之一;

2012年,获评国家“863”计划深水网箱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

2016年,获得“十大美丽海岛”特别提名奖;

2019年,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2年,特呈全域旅游岛景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2022年,特呈岛村乡村旅游优质项目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优质项目名单;

2025年,特呈岛村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

省级荣誉:

“广东省生态文明示范村”;

“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

2005年,获评“广东省文明村”;

2007年,在全省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中,特呈岛村党总支获评“五个好”村党组织;

2008年,获评“广东省旅游特色村”;

2008年,获评“广东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10年,获评“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2011年,湛江市霞山区爱国街道特呈岛村党总支获评“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2014年,获评“广东名村”;

2019年,特呈岛“醉美滨海画廊旅游线路”入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2020年,获评“广东省文化旅游名村”;

2021年,特呈岛村“两中心融合”试点建设作为湛江市唯一入选案例获评2021年度广东省“两中心融合”最佳实践案例。

市级荣誉:

2021年,特呈岛村党总支获评“湛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获评“湛江市文明村”;

2024年,特呈岛听涛楼获评“湛江市中共党员教育基地”;

2024年,获评“文化和旅游精品特色村”。

特呈岛:从“生态观光”到“文化沉浸”

《羊城晚报》2025年9月17日A5报道

文 | 余胜容

图 | 郑东亮(署名除外)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