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将“人不负青山”誓言写在青绿秘境

排行榜 2025年09月01日 05:13 3 admin

山道近乎垂直地贴附在崖壁之上,青苔覆盖的狭窄石阶,宽度仅容半只脚横踏……记者侧身小心挪动时,半只脚悬空之下,便是百丈深崖。

将“人不负青山”誓言写在青绿秘境

“身体前倾,膝盖弯曲着走!”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金山卫士”生态警务站民警李宗明一把攥住记者的手腕。他的掌心里,还留着方才检查古树时沾上的苔藓。

如此险境,竟是巡山路上最寻常的风景。“早些年,树缝里能挤过半个身子就算路。”在这到处是悬崖的金佛山上,这位59岁的民警身手矫健,蹚过泥泞,穿过藤蔓,轻车熟路。

当视线越过悬崖边缘,喀斯特桌山的褶皱里焕发出奇妙的生机——178公里的生态环线上,自驾车队穿梭于林海,游人如织嬉戏于碧溪之间……

近日,公安部“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这片青绿秘境,探索重庆市南川区公安局以生态警务为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的时代答卷。

“走进大山,就像回家!”李宗明护山已有三十六载,他是公认的“活地图”、年轻民警心中的“森林通”。

“嗨——”李宗明一声长啸,对面山脊传来清亮的回应。这是独属于这里的打招呼方式。

“山火无情,人有情,森林防火要先行……”半山腰传来带着本地话与普通话交替播放的防火宣传语,村民、生态义警王强背着喇叭迎面走来。这对相识了30年的好朋友如今成了护山的好搭档。

“这路不好走哇。”王强感慨,他俩经常在饭点接到有游客私自入山被困的消息。一次,他们饿着肚子、冒着大雨、就着夜色,从傍晚走到子夜,不知摔了多少跤,跌跌撞撞抵达游客所在的山顶,还得抬着担架走下山,其中艰险可想而知。

“救出人的一瞬间,全身仿佛又有了力气,一切都变得值得了。”王强说。李宗明在一旁腼腆地笑了。

“像我这样的生态警长全区有141名。”李宗明说,作为南川生态警务扎根一线的“哨兵”,他们的职责是救助群众、排查线索、侦办案件以及开展安全宣传。

防火宣传的喇叭声在山谷间层层回荡,当走过最后一段陡坡时,海拔1930米的管护站小沟终于出现在视野里。村民李超家的笋棚半掩在霞光中,像长在崖壁上的蘑菇。

八九月正值方竹笋采摘季,家家户户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收获忙碌准备。“我家今年分到了500亩山地,预计能收两到三万斤鲜笋。这些鲜笋经过就地烘干,能制成1000到2000斤左右的干笋。”李超一边整理手中的工具一边说道,“烘干后的笋,一个背篓大概能装100斤,算下来我差不多来回跑个10到20趟,就能全部运下山了。”

话音未落,李超已拎起墙角的灭火器进行检查,拔销、压阀、对准虚拟火源一气呵成。

下山路上,李宗明跟记者聊起了他的一个帮扶对象小杜。十几年前,小杜因乱砍滥伐被李宗明亲手抓获。小杜刑满释放后,李宗明帮他找了份护林员的工作。后来金佛山旅游业兴起,小杜又办起了民宿,旺季时每个月能收入3万元。

从环境的破坏者,到生态的守护者和受益者。当村民们目睹生态改善带来的收入增长,“保护生态就是守护铁饭碗”也自然而然成为大家的共识。在生态警务共治机制的推动下,护林员、村社干部、个体经营户以及越来越多的村民,正主动加入生态义警行列,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力量。

将民心民力转化为生态防线,是南川公安生态治理的密码。生态警务联勤点作为警民联动共治的神经末梢,被精准布局于金佛山178环线沿线的关键节点。村民一旦发现盗采盗伐、非法排污、随意倾倒废弃物等行为,可第一时间向生态警长反映。在并肩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中,警民之间的纽带愈发牢固,共同构筑起一道守护生态安全的防线。

暮色中,回望金佛山,生态警务联勤点与警务站的灯火次第点亮,宛如星光。这道由智慧和汗水浇灌的生态防线,正将“人不负青山”的誓言写在这青绿秘境里,写进那苍翠年轮里。(本报重庆8月30日电 记者张诗淇)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