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武乡下北漳村:“家家都有八路军”

排行榜 2025年08月26日 12:13 2 admin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1939年至1941年,一大批文化名流和文艺界精英克服重重困难,从五湖四海奔赴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下北漳村。在这里,他们成立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简称“前方鲁艺”),以笔作枪、以文抗战,吹响太行山文化抗战的号角。

  80多年后,依靠前方鲁艺留下的文脉,下北漳村发展红色旅游,激活增收“密码”。

武乡下北漳村:“家家都有八路军”

  “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

  下北漳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城东20公里处的浊漳河畔,村里被列为革命文物保护范围的旧址院落多达53处。

  推开前方鲁艺旧址的木门,映入眼帘的是栩栩如生的战斗主题墙绘、生动的革命主题雕塑、珍贵的历史照片及实物史料……细细观看,时光仿佛倒流回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实验剧团、木刻工厂……走过一个个空间不大却内涵丰富的房间,如火如荼的文化抗战情景如在眼前,激荡人心。

  除了1940年元旦成立的前方鲁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晋东南分会、晋东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国总会、中苏文化协会晋东南分会先后在下北漳村成立或迁来驻扎;朱德、彭德怀、杨尚昆、陆定一等革命家曾到这里讲课;李伯钊、刘白羽、陈铁耕、徐懋庸、陈荒煤、牛犇等众多革命文化人士先后在此工作;鲁艺实验剧团、鲁艺木刻工作团、鲁艺文工团、作家战地访问团等抗日救国文化组织和爱国文化宣传团体曾经长期在此活动;《文化哨》《文动》和《鲁艺校刊》等多种重要刊物在此编印出版;《新华日报》(华北版)的美编和美术副刊的刻画编辑工作主要由驻在这里的美术家们完成……

  “下北漳村由此被誉为‘华北抗战前沿的文化中心’‘敌后文化抗战指挥所’。”讲解员的声音铿锵有力。

  “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受伤了”

  前方鲁艺为何选址下北漳村?

  “我们村距离八路军总部驻地王家峪只有5里远,关键是我们村群众基础好,家家都有八路军,出粮也是附近最多的。”下北漳村村干部暴晋先自豪地说,自己的父亲就当过民兵主任,一边生产一边打仗,“获得了长治军分区颁发的奖状”。

  在武乡,有一首民谣广为传唱:“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民谣生动再现了当时武乡人民支持抗战的情形。一组数字动人心魄: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先后有1.46万人参加了八路军。

  李金水出生于下北漳村一户贫苦人家。他回忆,抗战时期,下北漳村时时遭受日寇“扫荡”,老百姓生活极其艰难,前方鲁艺的入驻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八路军战士亲民爱民,为老百姓挑水、打扫卫生,与群众打成一片。”

  “有良心的中国人就应该站出来!”这句激昂的抗日宣传语,点燃了李金水心中的爱国热情。1944年,年仅17岁的李金水毅然加入八路军,成为129师385旅769团2营4连的一名战士。

  不久,部队在故县(武乡县旧城)与日军展开激战。初上战场的李金水没有丝毫畏惧,奋勇战斗,左腿被敌人的子弹击中都浑然不觉。“子弹从小腿前面打进来,后面穿出去,满裤腿都是血。我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受伤了,还是连长发现的,连长为我进行了简单包扎,又把我送到医院。”老人摸着小腿上的伤口追述。

  在村里,与李金水一起参加八路军的有7人,打了一场仗,只回来2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老人声音哽咽。在李金水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及孙子先后参军。

  “前方鲁艺留下了文脉”

  “前方鲁艺给我们村留下了文脉,村民几乎人人有才艺,能组起戏班子演大戏。”暴晋先说,“每年过年村里都要自导自演一场‘村晚’,节目年年不重样。”

  2020年8月,前方鲁艺旧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下北漳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不仅修缮改造革命旧址院落,建了前方鲁艺纪念馆和游客中心,而且以木刻版画、革命故事等为主要元素,整体提升村容村貌。“以前许多老宅房顶都是塌的,村里遍地垃圾,现在村子犄角旮旯都干干净净的,路边栽树种花,像公园一样。”更让暴晋先开心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事务”。

  2021年,下北漳村成立了“前方鲁艺老房东艺术团”。起名“老房东”,是为了纪念当年居住在村里的鲁艺师生和八路军。下北漳村发挥村民才艺,打造了鲁艺生活场景式体验项目、木刻版画交流和研学项目,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四年》。“《四年》讲的是太行奶娘的故事,很受游客欢迎,旺季天天演。”

  修葺一新的下北漳村前方鲁艺旧址2022年开放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暴晋先介绍,下北漳村去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开展研学活动20余次,承办各类培训70余场,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村民开餐饮店、农家乐,参加演出,销售特色产品,收入也提高了。”(颉亚珍、李如意)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邢璐霞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