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

排行榜 2025年08月26日 12:10 2 admin

在当前追求诗和远方的行走中,人们对旅游的期待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观光打卡,转而向往更深沉的精神共鸣与更广阔的视野拓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星空旅游以其独特的浪漫与哲思,成为文旅版图中一颗耀眼的星。它让人们在行走大地时不忘仰望星空,在触摸大地肌理的同时,感受宇宙的浩瀚与永恒,实现身体与心灵的双重远行。

文旅传统中的星空印记

星空旅游的兴起,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核。自古以来,中国人便将自身置于天地宇宙的大系统中审视存在的意义,认为人与天地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仰望星空,是对宇宙秩序的敬畏;行走大地,是对生命根基的体察。星空的运行规律与大地的生生不息,共同构成了中国人认知世界的坐标系。这种哲学思想为星空旅游注入了深层的文化基因——它不仅是观赏星辰的活动,更是人们在天地之间寻找自我定位、实现精神对话的过程,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重新找回与自然、与宇宙的连接。

在中国文旅传统中,星空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图腾与创作源泉。早在远古时期,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在天文与地理的交互中领悟自然法则,进而创造八卦,开启了人文的曙光。这种“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智慧,正是早期文旅活动的精神原型——在对天地的体察中孕育文化创造。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

宁夏中卫沙漠星星酒店星轨 图虫创意 供图

在宁夏贺兰山岩画中,与天空相关的内容尤为丰富。它们不仅展现了古代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和崇拜,也为我们理解史前社会的精神世界提供了珍贵实物证据。其中,分布着大量人面像的岩画群极具代表性,总数超过700幅,使这里成为世界上人面像岩画富集的地区之一。这些人面像造型多样,有的头部有光芒线条,可能表现对天体或神灵的崇拜;有的与戏剧脸谱相似,戴着羽毛或犄角,直观反映了原始先民的信仰体系。星象与神话主题的岩画同样引人关注,部分作品展现了古人对天象的观察和想象,比如放射状线条可能象征太阳光芒,也有学者认为某些图案与星座排列有关,它们记录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对神秘力量的敬畏。而岩画中不少祭祀与仪式场景也值得留意,画面里的人物姿态多面向天空,可能正在进行与天象相关的宗教仪式,为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提供了重要线索。从分布特点来看,与天空相关的岩画多位于贺兰山较高处的岩壁上,例如太阳神岩画就处在20余米高处。这种布局可能反映了古人对神圣空间的理解——将重要图像置于接近天空的位置,以获得神灵的护佑。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

贺兰山岩画“太阳神”

从《诗经》的“七月流火”到《楚辞》的“援北斗兮酌桂浆”,星空为文学注入了瑰丽的想象。屈原《天问》更是以磅礴气势叩问宇宙奥秘:“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既展现了对星空的好奇,也开创了宇宙探索与人文思考交融的先河。东汉张衡制成浑天仪,其造型融合了天文意象与艺术审美,将科学观测与美学表达完美结合,成为古代科技文化的经典符号。三国时期,曹操在《观沧海》中写下“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以大海吞吐星辰的壮阔景象,展现了登高望远时的胸怀与视野。这首诗将星空纳入旅途观感,让行走与仰望相互映照。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当代诗人顾城的《一代人》虽蕴含着特定历史阶段的哲学思考,但从表层意象来看,精准道出了暗夜与星光的辩证关系——正是黑夜的深邃,让星光的璀璨更具力量。这也为当代星空旅游中“暗夜保护”与“星空观赏”的结合提供了诗意注解。

科幻、科普、科创联动:

星空旅游的产业根基

当下,神话热、科幻热与星空旅游的同步兴起,并非偶然的文化现象。三者共同指向人类对历史的追溯、对当下的审视与对未来的憧憬,以强大的想象力打破时空界限,以深沉的共情力连接个体与集体、过去与未来。

神话传说是古人对星空的浪漫解读,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传说赋予星辰人文温度。科幻则是现代人以科学为基础,对宇宙未来的大胆构想,从《三体》到《流浪地球》,人类对星空的探索从想象走向理性推演。而星空旅游恰恰成为连接神话与科幻的桥梁——它让人们在真实的星空下,既能回味神话中的浪漫叙事,又能激发对科幻世界的向往。这种文化消费心理的背后,是当代人在物质富足后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对超越日常的精神体验的渴望。

星空旅游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科幻、科普、科创的协同联动,这为其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与市场条件。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推动“三科”融合,通过搭建平台、扶持项目、培育人才,形成了“科幻IP创作—科普教育传播—科创成果转化—星空旅游落地”的完整链条。

科幻为星空旅游提供创意灵感,科普提升公众对星空的认知与兴趣,科创则为旅游体验提供技术支撑。比如,从星空观测设备的升级到沉浸式天文馆的打造,从AR星空漫游到太空主题营地建设,科技创新让“触摸星空”从梦想变为现实。这种联动不仅丰富了星空旅游的内容,更培育了成熟的市场需求,让星空旅游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消费。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

宁夏中卫沙坡头观星 刘普顺 摄

宁夏的实践便是“三科”融合的生动例证。2021年7月,中国(宁夏)星空旅游大会在宁夏中卫沙坡头旅游景区举办。会上发布的《中国星空旅游报告》从星空旅游简述、价值分析、全球暗夜保护与星空旅游、中国星空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行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北京天文馆的一位科普专家在“星空夜话”环节提出,星空旅游目的地需要具备硬件、软件、文创产品三方面要素。硬件即观星设备,软件指天文专业人才,文创产品则要结合地方特色开发。这一观点精准指出了科创、科普与星空旅游融合的关键点。宁夏依托自身优势,将这些理念落地实践,培育出“星星的故乡”文旅品牌,打造了沙漠星星酒店等项目,让星空旅游成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业态。

星空旅游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星空旅游,探索出一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立足资源禀赋,打造差异化产品。宁夏地处西北,年均晴好天气近300天,光污染等级低。凭借这样的优势,当地在六盘山上、贺兰山下、长城内外、黄河两岸打造观星胜地,构建大漠星空产品体系。内蒙古则利用几乎全境处于一级暗夜区的优势,划分出北部草原避暑观星区、大兴安岭避暑观星区、中部草原避暑观星区、红山文化观星区、火山戈壁观星区、沿黄避暑观星区等六大避暑观星区,让游客在不同地貌中感受星空魅力。高原地区可依托高海拔、低光污染的优势,建设顶级星空观测地。历史文化名城可结合本地星空传说与古迹,开发“星空+人文”体验线路。滨海城市则可打造“星海共舞”的独特景观,让地域特色成为星空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增强体验感与互动感。一些星空旅游目的地通过情景演绎还原神话故事,让游客“参与”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利用VR技术模拟星际旅行,让游客“登陆”月球或火星;设计星空摄影工坊、天文观测课程等互动项目,让游客从“看星空”变为“玩星空”“懂星空”。宁夏在星空旅游大会后半年时间里,举办了星空朗读、星光夜跑、星星影展、星空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山西晋城皇城相府在星空夜市中融入5G、3D等科技元素,打造郭峪古城星空城墙、时空隧道灯光秀,开展非遗打铁花表演。新疆昭苏梦与星空露营基地推出“天黑看星空、刮风放风筝”等特色活动,通过丰富的创意活动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

湖南长沙数字空间站星轨 贺意 摄

三是精准把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美团文旅政企合作中心的数据显示,星空旅游消费人群包括观星、拍星、研学、亲子、户外、自驾等群体。可针对亲子家庭,开发星空科普研学产品,通过趣味实验、天文讲座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针对年轻群体,推出星空露营、星空音乐节等时尚业态,满足其社交与打卡需求;针对科研爱好者,建设专业观测站,提供高端观测设备与数据支持。新疆昭苏梦与星空露营基地的游客70%是喜爱浪漫的女性,体现了精准对接需求的重要性。

四是拓展多元业态。除传统的星空观测外,打造星空主题酒店、星空文创产品、星空主题演艺等,形成“白天游大地、夜晚观星空”的全天候体验,让星空元素融入吃、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宁夏中卫重点推动多个观星营地建设,青海茶卡盐湖推出星空小火车,是业态创新的成功案例。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

宁夏中卫沙坡头观星 刘普顺 摄

五是推动产业融合。推动星空旅游与农业、林业、康养、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星空+田园”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在稻田边仰望星空。打造“星空+徒步”户外线路,让游客在登山途中感受星辰变换。建设“星空+康养”基地,利用星空的宁静氛围开展冥想、疗愈活动,拓展产业边界。宁夏立足黄河流域自然特征和文化属性,聚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枸杞、鲜奶、滩羊等特色产业,深入挖掘星空旅游与特色产业内涵。新疆昭苏梦与星空露营基地从牧民手中采购肉制品、奶制品,带动周边牧家乐发展,实现了星空旅游与当地畜牧业的融合。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

北京华海田园天文农庄星空 农庄 供图

六是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星空旅游服务标准与行业规范,包括暗夜保护标准、观测设备使用规范、导游讲解资质要求、安全保障体系等,通过标准化提升服务质量,避免同质化竞争与生态破坏,确保星空旅游可持续发展。中国(宁夏)星空旅游大会上发布的《中国(宁夏)星空旅游自律倡议》,倡导星空旅游目的地遵守“六项自觉”,星空摄影师发扬“五个精神”,为行业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我们行走大地,我们也仰望星空。星空旅游将天地连接,将古今贯通,让人们在文旅体验中既感受大地的厚重,又触摸宇宙的辽阔。在这片星辰与大地交织的文旅新蓝海,唯有深耕文化内涵、创新产品形态、夯实产业基础,才能让这颗“耀眼的星”持续绽放光芒。(作者: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 孙若风;编辑:杨硕)

原题:《行走大地 仰望星空——关于我国星空旅游的若干思考》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