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排行榜 2025年08月23日 08:06 4 admin

走四方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2025年8月14日,我与表哥奔赴山西定襄县,踏入阎锡山旧居,在青砖黛瓦间,打捞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碎片,探寻民国风云人物阎锡山与这片建筑交织的复杂过往。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刚踏入景区,迎门影壁便以简朴沉稳之姿矗立眼前。正面红墙之上,由中共资深革命家李一氓题写的“阎锡山故居”几个鎏金大字格外醒目。二人有何交集,不得而知。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孙中山与阎锡山合影

走到影壁背后,孙中山先生题赠阎的“博爱”二字映入眼帘,蓝底金字,在老旧建筑映衬下,多了几分跨越时空的凝重。这方影壁,如同历史的书签,一面标记着旧居主人的身份,一面牵连起民国时期革命先驱的交集,让人浮想联翩。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沿着游览路线深入,主建筑群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居仁堂、当仁堂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气韵,木质结构散发着岁月打磨后的温润,雕花门窗似在低语往昔家族的兴盛。红楼与五姑娘阁楼则带着独特韵味,红色立柱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鲜明,阁楼的飞檐翘角,仿佛随时能抖落历史的尘埃。行走其间,红柱与红灯笼相互点缀,让历史的古板面孔中,悄然融入生活的烟火气。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二老太爷府、德一楼、都督府、上将军府等建筑,风格各异却又和谐共存。清代宫殿式建筑的庄重,在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间尽显;中西合璧的都督府,砖木结构硬山卷棚顶搭配砖拱门券,顶部仿西式山花与异国情调的钟表绶带雕饰,诉说着特定时代的开放与融合;传统带廊瓦房民居的质朴,在老太爷府、客房院等建筑中,以方正的格局、简洁的线条呈现。漫步这些建筑间,仿若能看见当年阎氏家族的生活场景:或有长辈在堂屋议事,或有女眷于阁楼闲话,时代的风云,就这样在一方院落的日常里,缓缓流淌。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旧居内开挖有地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除通向阎父陵园、祠堂、别墅外,还通向了村外文山脚下的火车站,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方便阎锡山迅速撤离。踏入其中,昏暗幽深的空间,砖石墙壁上的斑驳痕迹,满是岁月沧桑。缓慢前行,触摸着粗糙的墙面,仿佛能感知到历史的褶皱——或许曾有紧张的脚步匆匆踏过,或许曾有隐秘的谋划在此酝酿。穿梭地道,想象往昔阎氏家族面对变故时的忐忑与不安,历史的真实与神秘,在此刻交融。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除地道外,东花园南窑外壁和三院大楼外壁的18幅阎府家训石刻,同样值得细品。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自处要常常站在原谅人的地位,不可求人原谅,求人原谅是低人一头,能原谅人是高人一头。”

(倡导换位思考、宽以待人,将原谅他人视为高境界,表达了豁达、宽厚的处事观。)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计算一年,不如计算一月;计算一月,不如计算一日;计算一日,不如计算一时。盖以一时所损益者,为数虽小,而累以年月则为数甚大。”

(提醒人们莫忽视点滴时间和细节,有防微杜渐、珍惜时光,莫教一日虚度之意。)

这些石刻内容,涵盖交友持家、善德治学等方面,以朴素文字传递着阎锡山的思想理念,虽历经岁月打磨,仍在砖石间散发着独特的深邃。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还有院内的一通石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上边写道“督军兼省长阎示:贪官污吏,劣绅土棍,为人群之大害。依法律的手续,非除了他不可。”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他铲除腐败、惩治恶霸的决心。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大院里的雕刻艺术,更是民间技艺的生动展现。栏杆柱底石上,狮子毛猴雕刻得活灵活现;立栏卧栏的彩画中,“桃园三结义”“吕洞宾出世”等传说故事栩栩如生。遍布各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题材丰富、工艺精湛,将民间艺术的魅力,深深刻进旧居的每一处角落,让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艺术的展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导游作为定襄当地人,讲述阎锡山时形象生动且饱含细节,为我们勾勒出这位风云人物的多面人生。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在地方治理上,阎锡山有不少值得肯定之处。军阀混战年代,“保境安民” 政策,让山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孤岛,周边百姓纷纷迁入,为发展积蓄了人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造产救国” 实干举措落地生根:太原兵工厂、山西育才机器厂等实业崛起,煤炭、纺织业蓬勃发展;同蒲铁路修建,打破交通桎梏,让山西与外界的联结更紧密;水利设施兴修、农技推广,稳住农业基本盘。山西由此获 “模范省” 称誉,为近代化筑牢根基,这也是至今不少山西民众仍铭记他的缘由。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教育民生方面,他的理念颇具前瞻性。力推 “义务教育”,虽受时代条件掣肘,却如播下的火种,为后世教育发展埋下希望;创办山西大学堂等院校,为地方培育人才,输送新鲜血液;“村政改革” 尝试,意图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在动荡年代,于山西大地上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径,这些积极作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闪光的印记。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然而,作为地方军阀,阎锡山的局限性也十分鲜明。其本质是维护自身统治,在北洋军阀、国民党、共产党、日本势力间,奉行 “不偏不倚”“看风使舵”,政治立场摇摆不定。抗日战争初期,“守土抗战”、联共抗日有积极意义,但后期消极抗日、制造摩擦,将军阀的自私与短视暴露无遗。解放战争时期,他依附国民党,与解放军为敌,最终溃败,终结了在山西的统治,逃到了那个海岛上。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参观完阎锡山旧居,走出那片承载沧桑岁月的建筑,阎锡山在我的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客观、真实。早年在历史教科书中读到的阎锡山太单薄了。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历史人物,从不是非黑即白的扁平符号,而是立体复杂的个体,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是不客观的。阎锡山对山西,有推动近代化的积极一面,实业、教育、交通等建设,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打下基础,让当地在动荡中寻得喘息与前行的空间,部分民众切实受益,这份贡献客观存在,不该因后期过错被全盘否定。但他作为军阀,为维护统治,政治投机、在战争中犯下的错误,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的伤害,也不能被忽视,应予以批判审视。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评价历史人物,应当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全面梳理其言行举止,既看积极举措对社会的推动,也不回避消极行为带来的危害,秉持客观、辩证、理性,才是正确的姿态。唯其如此,方能洞察历史真相,让前人的智慧照亮后人的前行之路

在青砖黛瓦中寻访真实的历史人物——定襄阎锡山旧居参观记

(2025年8月21日晚,文中照片均为笔者拍摄)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