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湖北下一个黑马城市已定?不是荆州、汉阳,有望成第二个“武汉”

排行榜 2025年08月21日 21:00 2 admin

长江边鄂西腹地,这座曾经以“三峡门户”闻名的城市,正在悄悄改变自己的坐标。当大家讨论湖北“一主两副”时,宜昌早已不甘心做省域副中心,它正以水电为基、枢纽为翼,悄悄朝着“中部非省会第一城”狂奔。

湖北下一个黑马城市已定?不是荆州、汉阳,有望成第二个“武汉”

宜昌古称“夷陵”,“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清初改称“宜昌”,“宜于昌盛”。宜昌是湖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上游与中游分界处,占湖北全省面积的11%,今日宜昌,辖5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是巴楚文化发源地之一,屈原、王昭君等历史名人故里,城市精神“团结奋斗,争创一流”镌刻发展基因,“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预示着生态与工业的双重底色。

湖北下一个黑马城市已定?不是荆州、汉阳,有望成第二个“武汉”

宜昌处于鄂西武陵山脉和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区域,长江从西到东穿越全境,清江,黄柏河等支流汇入,构成峡谷,丘陵,平原相间地貌,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终点西陵峡就在宜昌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超2400米,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赋予其四季分明特点,水热同季,利于农作物生长,长江三峡库区和清江流域生态屏障功能使得宜昌成为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

宜昌自古就是“川鄂咽喉”,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它的战略意义在于,长江上游和中游在这里划分,三峡工程建成之后,这里成了长江航运的“闸口”,处在鄂、渝、湘三省交界处,是中部地区前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关键跳板,水上交通靠长江黄金水道,铁路网里沪汉蓉、沿江高铁在这里交汇,航空借助三峡国际机场覆盖鄂西渝东,这种“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枢纽位置,给宜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赋予了天然条件。

湖北下一个黑马城市已定?不是荆州、汉阳,有望成第二个“武汉”


宜昌的崛起和国家战略捆绑在一起:三峡工程、葛洲坝所在地,域内水电站超400座,是世界最大水电能源基地,“世界水电之都”当之无愧。湖北将宜昌定为省域副中心,在中部崛起中扮演“三个重要”角色,即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非省会龙头。宜昌是“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探索生态优先发展之路,枢纽提能战略纳入省级重点任务,目标是成为“轨道上的湖北、水运上的湖北”核心节点。

宜昌经济结构正在从靠水电向靠多元产业裂变,宁德时代邦普,楚能新能源等新能源项目上马后建成大规模电池产业链,宁德时代邦普成为全球第二大锂电池企业;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也快速扩张。“交通枢纽+通道+产业”重构空间结构,东部产业新区重点布局制造业,西部以南津关长江大桥串联旅游带,实现“东产西旅”,欣旺达东风,万华化学等大项目落地开工,人才总量超86万,科技型企业数量位居湖北省首位。宜昌的实践证明,“水电红利”正变成产业升级,吸引人才的持久动力。

湖北下一个黑马城市已定?不是荆州、汉阳,有望成第二个“武汉”

交通是宜昌近年锻造的“胜负手”,4座长江大桥同步开工,南津关长江大桥采用“一跨过江”避开生态敏感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四改八”扩容后通行能力翻倍,物流成本直降20%,沿江高铁汉宜段、呼南高铁加速推进,宜昌北站升级为“八纵八横”枢纽,三峡机场国际航线拓展到东南亚,翻坝运输体系缓解三峡船闸瓶颈,夷陵长江大桥延伸段快速化改造、花溪路等工程将新增快速路53公里,新老城区高效串联,交通跃升让宜昌从“过境地”变成“集散地”,成为中西部物资进出海的“新出海口”。

宜昌高校布局偏重应用型学科,以水利电力学科为主打,关注水电工程,防灾减灾等,给本地水电产业给予技术支持,高校和龙头公司联手创建实验室,新能源材料研发处便是例子,促使技术就地转换,高校数量虽不多,但是专业设置同宜昌支柱产业契合度很高,成了区域创新孵化器。

湖北下一个黑马城市已定?不是荆州、汉阳,有望成第二个“武汉”

宜昌的旅游价值远胜“三峡打卡地”,有4个国家级5A景区,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屈原故里,数量位居湖北之首,还有12个4A景区,像柴埠溪大峡谷,西陵峡口,巴楚文化遗址,三国古战场,夷陵之战,长坂坡,屈原祠,昭君村等人文景点,形成了从上古到现在的文化脉络,三峡大坝工程奇观,清江山水秘境,九畹溪漂流,百里荒草原户外探险,营造出全方位旅游网络。

湖北下一个“武汉”会在哪诞生?答案不是在纸上画出的宏图里,而是在货轮经过三峡船闸的汽笛声里,在锂电池生产线流动的微光里,在宜昌人“争创一流”的日常底色里。你看好这座水电之城变成“新武汉”吗?它卡在哪了?欢迎评论区一起探讨。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