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原创散文:亲水平台的青石板路面如黛色绸带,蜿蜒缠绕小城腰间。

排行榜 2025年08月16日 09:12 1 admin

匡建华 | 亲水平台的光阴


原创散文:亲水平台的青石板路面如黛色绸带,蜿蜒缠绕小城腰间。


儿时的长阳县城龙舟坪,清江河边尚未筑起规整步道,唯有柳丝垂落河岸,芦苇在风中绿浪翻涌,野草肆意疯长。小城人枕着波涛入眠,饮着清江河水长大。那时的清江河是黄金水道,常有木船扬起白帆,在船工的号子声中悠悠驶向云雾深处。


枯水季节的清江河温顺如小溪,澄澈的水流里鱼儿嬉戏,最浅处可涉水而过。裸露的河滩成了天然游乐场:踩着浪花嬉闹,捡拾五彩雨花石,用石片比赛打水漂,或在浅滩中捉鱼摸虾,这些都是娃娃们的最爱。而夏天汛期一到,河水褪去温顺,浊浪骤然漫过滩涂,卷着枯枝残叶向东奔去,娃娃们趴在木楼窗台,在敬畏与好奇中凝望自然的神力。


从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清江流域在梯级开发中升华。野性的水流相继被三座大坝驯服,化作四季澄明的平湖,再无往日季节性的波涛汹涌。到了二十一世纪初,小城沿江大道与亲水平台应运而生,亲水平台从最初不到一公里观景步道,逐步向东西两侧延展成二十余公里的景观长廊。这滨水空间的生长,恰似小城对水岸线的匠心重塑。


亲水平台的青石板路面如黛色绸带,蜿蜒缠绕小城腰间。汉白玉栏杆上,白虎雕刻苍劲威严;水草纹样柔美流转;波浪纹饰灵动起伏。每根望柱顶端的四角星都凝着古朴光泽。每隔数百米,土家风格的凉亭矗立,条椅、石凳、石桌错落其间,供游人倚坐观景。


原创散文:亲水平台的青石板路面如黛色绸带,蜿蜒缠绕小城腰间。


亲水平台头上的跨江大桥如长虹卧波,气势恢宏。白昼,大桥衔住两岸青山,入夜,华灯初上,桥身的灯光次第亮起,五彩斑斓。灯影在河面摇曳,随波晃动时重新勾勒出小城的轮廓。


亲水平台上的碑林、雕像古朴厚重,精致细腻,如一部部立体史书静立,以灵动笔触徐徐铺展岁月长卷。土家先民迁徙的壮阔场景,西兰卡普绚丽的图案,巴山舞的灵动姿态在此凝固成永恒的瞬间;向王天子的英武豪迈,盐池女神的温柔美丽,连同那段荡气回肠的爱情传说,亦在工匠的錾刀下破壁而出,于石纹间跃动生姿。还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其中不少是赞美八百里清江诗句。这些浮雕不是简单的艺术,而是将土家族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基因深深嵌入小城的脉络之中。


沿江大道与亲水平台中间的绿化带,十余年间写出了一首动人的生态诗篇。昔日的柔弱幼苗,如今已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曾经野生花草已变为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春日里,樱花如云似霞染红河堤;深秋时,银杏叶如金箔铺满步道。四季更迭,不同的花卉依次盛放,为河面镶上一道多彩花边。这种 “自然人工化” 的美妙演进,正是小城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鲜活注脚。


曾几何时,到对岸走亲访友需先乘船过河,再沿高山羊肠小道跋涉,单程就要三四个小时。如今亲水平台之上大桥飞架,穿山隧道贯通,到亲友家单程仅需半小时的车程。当我笑言想步行穿过隧道时,老乡那一句 “坐车一分钟,走路算时辰” 的调侃,道尽的何止是距离的变迁?效率与便捷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而徒步走亲访友的念头,更像是对旧时光的温柔回眸。


同事老万曾笑谈,六十岁以后早上鸡还没叫就醒来,只是我那地板吃了亏,每日必先擦拭一番,再才踏着露水出门,数着星星沿着亲水平台前行,将自己融入晨光里。如今我也步入 “睡不着” 的行列,每日追随老万的足迹漫步。此时路灯尚未熄灭,街面上的早点铺刚冒出热气,河边空气里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芬芳,雀鸟掠过水面的啼鸣,惊起清江河第一圈涟漪。


河边最动人的景致莫过于白鹭。传说土家女子是仙鹭的化身,盐池女神的神韵凝于眉间。晨间,白鹭在雾中穿梭,雪白羽翼划破碧波,激起道道银线;时而以翅尖撩起水珠,时而驻足石滩梳理羽毛,修长双腿在晨光中划出优雅弧线,那一身皎洁,恰似月光凝成的精灵,让流水也放慢了脚步。


原创散文:亲水平台的青石板路面如黛色绸带,蜿蜒缠绕小城腰间。


比晨雾更早苏醒的是小城的活力:沿江大道上,中青年跑者身影矫健如飞,不乏十年如一日的马拉松爱好者,汗水在路面洇出时光印记;河岸边钓竿整齐排列,鱼篓里银鳞闪烁 —— 原来许多钓者凌晨四点就已就位,在自然静谧中期待鱼儿咬钩的惊喜。老钓者常说起河底蛰伏的 “巨兽”:它摆尾时木筏如落叶打旋,脊背浮出水面似墨色礁石,连鱼鹰见了都振翅远避。几年前隔河岩大坝泄洪的壮观仍在卵石滩上回响:百米高的水幕如万马奔腾,沉木与鱼群在浊浪中沉浮,有人曾捞起六十余斤的大鱼,或许它就是那 “巨兽” 的后裔。


常住河边的人各有晨课:游泳者以浪花为墨书写无畏,太极者招式中藏着河水般的圆融,广播体操的节奏与河水波涛共振,共奏小城晨曲。唯有放慢脚步,才能读懂他们姿态里的从容,那是流水教给人的哲学。


在开阔的河面上,昔日扬起白帆的木船早已没了踪影,即便是偶然遇见,也不再是儿时记忆中的模样。它褪去了劈波斩浪的筋骨,如同一把锈蚀的古剑,沦为游人猎奇的仿古道具,在镜头前扮演着被观赏的角色。如今是机动船与快艇在河面上穿梭,热情地接送着两岸往来的客人。偶有红衣女子立于桨板之上,在碧水蓝天间轻盈腾挪,红裙翻卷如火焰跳动,与波光、云影相映成趣,将河面点染成一幅流动的写意画卷。


午后的亲水平台弥漫市井烟火:小商贩的吆喝、汽车鸣笛与方言俚语交织,让空气有了温度。老人在凉亭或树荫下纳凉,或围坐石桌闲聊,更有人在大树下摆开棋盘,楚河汉界间的博弈,围观者的欢声笑语比落子声更响亮,惊飞了枝头的麻雀。


夜幕降临时,亲水平台已是欢乐的舞台。娃娃们的脚步声与笑声此起彼伏,忽而追逐荧光棒,忽而围坐炫耀新玩具;中青年人结伴而行,将散步变成移动的茶话会;刚从大城市归乡的老人们聚在灯下分享异乡见闻,有一位老爷爷说得有趣:“在车上看见家乡的界牌,浑身就感到舒坦,连空气中都飘着清江鱼的鲜味。” 我赶忙举起手机,定格这瞬间的烟火温情,让时光在像素里慢慢发酵。


亲水平台一旁延伸的小广场,巴山舞、广场舞、拉丁舞在这里展演。这方小小的天地,既生长着祖传的文化根脉,又奔涌着时代更迭的鲜活血液,高亢的民歌与电子音乐的节奏碰撞出奇妙和声。游客们被小吃摊的香味勾住脚步,刚咬下一口土家风味的苞谷粑粑,眼睛又被歌舞所吸引,不少人忍不住加入舞动的人群,让异乡的足尖在故土的节拍里沉醉。一时间,歌声、笑声、喝彩声在广场上空盘旋,久久不肯散去。


河畔另一隅,情侣们依偎在柔和灯影里。这里与广场的喧嚣仿若两个世界,他们手牵手,肩并着肩,沐浴在暖光中,轻声呢喃着甜蜜的情话。微风拂过,撩起女孩的发丝,却吹不散他们眼中化不开的温柔。


抬望四季天幕,仿佛能看见画家挥毫的身影,每日都有新的笔触:晨曦如打翻的鎏金,将靛蓝天幕染成绚丽薄纱;正午云朵似蓬松棉絮随风游走;暮色晚霞是泼墨山水,让归鸟翅膀蘸满暖色。春之新绿、夏之澄明、秋之疏朗、冬之星芒,四季私语皆藏于这片低垂的天幕下,被流水一一收录。


漫步在亲水平台上,每一步都似蘸着光阴的笔,在生活的宣纸上书写无韵的散文。或许少有人知,如今脚下平整的青石板路,曾是娃娃们奔跑的滩涂。亲水平台以温柔姿态,让人们触摸到生活的质感,而清江河水依旧东流,将往昔渔火与今日霓虹,一同带向岁月深处,在时光的河床上,沉淀成闪光的记忆。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