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榜文章正文

[广东 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

排行榜 2025年08月08日 10:06 3 admin
[广东 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

马峦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位于坪山区南部,东邻石井街道,西接碧岭街道,南连盐田区梅沙街道,北靠坪山街道和龙田街道,辖区面积约43.86平方公里,是坪山区面积最大的街道。

截至2020年6月,马峦街道下辖4个社区。马峦街道过半面积位于生态控制线内,旅游资源丰富,有马峦山郊野公园、庚子首义旧址、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态、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境内的大万世居是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马峦街道历史源远流长,据松子岭宋代铜钱窖藏遗址考证,南宋时已有汉人南迁坪山。

坪山地域,秦时属南海郡番禺县,汉至三国属博罗县,晋至唐属宝安县,宋代属东莞县。

明清时期坪山属归善县,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陆续有客家人徙居于此,老围、骆屋次第成村,合称“坪山围”。

民国时期,坪山属惠阳县。

1949年10月—1957年11月,坪山乡隶属惠阳县第四区。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第四区其他各乡均并入坪山乡。

1958年10月,坪山公社成立,同年11月划归宝安县。

1983年7月,撤销公社建制,设置坪山区。

1986年10月,撤区建立坪山镇。

坪山区行政区划

1993年1月,宝安撤县分设宝安、龙岗二区,坪山镇隶属龙岗区。

2004年,龙岗区全部撤镇设街,坪山街道仍属龙岗区管辖。

2016年10月20日,原坪山、坑梓两个街道划分为坪山、马峦、碧岭、石井、坑梓、龙田6个街道。

2017年1月7日,坪山区成立,马峦街道隶属坪山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马峦街道下辖4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坪山区体育一路1号。

马峦街道下辖社区

坪环社区 、江岭社区 、马峦社区 、沙坣社区

[广东 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马峦街道位于坪山区南部,东邻石井街道,西接碧岭街道,南连盐田区梅沙街道,北靠坪山街道和龙田街道,辖区面积约43.86平方公里,是坪山区面积最大的街道,距离坪山区委区政府机关所在地约4公里。

气候

马峦街道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22℃,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0.2℃,无霜期355天,年积温8000℃以上。

交通

马峦街道辖区内有坪山大道、比亚迪路、东纵路、龙坪路、江岭路、马峦路、新合路等交通干道循环分布。

[广东 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坐落在坪山区马峦街道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大万世居占地1.5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方形客家围屋之一。

大万世居

大万世居整个建筑成长方形,以祠堂、中楼、后楼为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两排硬山顶建筑形式、格局、大小一样的二层式房屋。四周围厚约80公分的院墙,墙外有护城河,围墙四周有碉楼,整座建筑物前有半月形风水物池。正墙有三门,中门为牌楼,牌楼上装饰飞檐及灰塑,木构件雕刻精美,左右又有两侧门,有中门经过门楼进入庭院,正中为祠堂。

1984年,大万世居被列为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 年,大万世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

方言

马峦街道原住民所使用方言是客家方言。

风景名胜

马峦山郊野公园

马峦山郊野公园位于深圳市坪山区马峦街道,西与盐田区三洲田水库相接,东至葵涌街道,南邻深圳东部黄金海岸,东西纵伸1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面积为31.66平方公里。郊野公园范围内层峦叠嶂,拥有山海一体的秀丽景观,最高峰为西面的打鼓岭,海拔525.9米。在山顶可纵览城市和山海景观,西可眺望梧桐山脉;南可望大小梅沙、盐田港及香港新界的山体;北可望坪山、坑梓及龙岗中心区。

马峦山郊野公园

马峦山郊野公园有深圳最大的瀑布,谷内岩石因水流冲刷而形成各种形态,大小不等,呈犬牙交错之状,溪水清澈,山谷两旁植被浓郁,藤蔓横生,野花遍地。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