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海南周刊 | 海口得胜沙路:传统商圈人气回归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5日 08:33 4 admin

■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期望

位于海口市龙华区的得胜沙路,虽然不长,却见证了海南数百年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因靠近港口、交通便利,在清代末期,得胜沙一带已是琼北知名的商圈,沿街有多家洋行和外商办事机构。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条古街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里是海口重要的服装批发点,也是热门的旅游打卡点。

海南周刊 | 海口得胜沙路:传统商圈人气回归

海口得胜沙路的服装店。张期望 摄

走在得胜沙路上,只见古朴的骑楼建筑经过修缮后,尽显南洋风情。道路两边,大大小小的服装店鳞次栉比,亮眼的店招牌和摆放在显眼位置的时装,给街道注入了时尚新潮的气息。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作为传统商圈的得胜沙路再度热闹起来。嗅觉灵敏的商人,到广东、浙江等地采购服装,从这里分销至岛内各市县,让得胜沙成为服饰集散地。1998年,海口市政府投资600万元对得胜沙路进行改造,将其打造为服装批发商业步行街。

“这么多年下来,我们积累了不少老客,我们非常注重对服装面料、款式的选择,提供更全的品类,让客人觉得有得选、价格公道。”得胜沙路一家女装店的老板邱源告诉记者,得胜沙是海口重要的服装批发点,服装批发店一家挨着一家。许多海口市民订购婚礼服、旗袍、演出服装、工作服装,都要去得胜沙逛一逛。

“得胜沙路一直很热闹,去得胜沙买衣服过年是老海口共同的春节记忆。”在得胜沙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吴美婷的印象里,得胜沙最热闹的时候是春节前的一个月。为了方便客人挑选服装,腊月里,商户们会将部分服装摆在店门口,开启大集市模式,路中间只留一条供人通行的便道。

近年来,随着电商兴起,得胜沙的服装批发生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而年轻人的加入,正在为老街注入新活力。在得胜沙路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些年轻人正在店内直播带货,他们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流,还做起了定制服装的生意。

“包括零售和批发,德胜沙目前有服装店1000多家,在岛内占有一席之地。”吴美婷说。

清末民初,一大批下南洋的海南人返乡经商或从事公益事业,他们在得胜沙一带新建骑楼。如今,得胜沙路与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解放路等,共同组成了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得胜沙路上的骑楼等历史建筑,吸引许多外地游客前去打卡。

“我们这里有一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区整体修缮后,游客更多了。”吴美婷介绍,1901年设立的中法医院、20世纪30年代建成的“五层楼”(海口大厦)和海口海关大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历史上得胜沙路的繁华和作为商贸枢纽的地位。

如今的得胜沙路,与复兴路等3条街道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气商圈。4条街道相互连通,但业态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得胜沙路主要是服饰批发商业和旅游打卡点;与之平行的复兴路、无名路是新兴服饰商业聚集地;西天庙小吃街则是餐饮消费体验区。

西天庙始建于明隆庆年间,是纪念明代海南籍才子王佐的庙宇。走进西天庙小吃街,食物的焦香扑鼻而来,烤的海鱼、煮的麻辣烫、蒸的斑斓糕,以及炸虾饼、炸鸡翅、炸番薯、盐焗鹌鹑蛋、甜薯奶、糖水等,各类名小吃和叫不出名字的小吃,五花八门。这里一天中最热闹的时间是下午,长度不到百米的街道,涌入说着各地方言的食客,他们或手提一袋卤味小食、一杯老盐饮品,或坐在店门口喝鸡屎藤红糖水,品味老街烟火。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