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唤醒“沉睡”土地,重塑城市空间

景点排名 2025年11月03日 10:58 5 admin

【来源:安徽日报】

【辉煌“十四五” 奋力往前赶】唤醒“沉睡”土地,重塑城市空间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合肥市包河区的合柴1972文创园看到,园内曾经的柴油机厂老建筑保留完好,各种商业文化艺术设施琳琅满目,许多游客争相在此拍照打卡。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合柴1972文创园接待量再创新高,迎客超28万人次,日均迎客3.5万人次,现已成为外地游客来肥旅游观光的必经打卡地。”负责合柴1972文创园项目运营的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青文说。

合柴1972文创园改造前是原合肥柴油机厂。2019年起,合肥市通过国土空间规划引领,采用土地混合开发、空间复合利用模式,充分利用闲置的旧厂房和旧建筑,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方向对废旧厂房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保留合肥柴油机厂的风格,并结合合肥的发展特色,打造了合肥家电故事馆、合肥当代美术馆等极具特色的城市新地标。

目前,园区已吸引近210家企业入驻,年产值约5亿元,带动就业约2500人,实现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华丽转身。

在芜湖老城区,市民姜昊同样感受到了城市更新带来的便利。“现在有了这栋立体停车楼,晚上到步行街附近吃饭,找车位容易多了!”他称赞道。

姜先生所说的立体停车楼是位于镜湖区步行街附近的陡门巷立体停车楼,周边商业林立、小区密集。该停车楼原先是一座建于1983年的陡门巷老泵站周边遗留的闲置土地,近年来,芜湖市为同时解决中心城区停车设施不足和泵站改造提升问题,采用“市政设施+停车设施”复合利用的节地模式,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一体化建设泵站和立体智能停车楼。

“该项目节约了近3000平方米土地,与自走式地下车库相比,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了3倍至4倍。”芜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科长许天语介绍,陡门巷立体停车楼通过“一地两用”模式,同步补齐了防洪和停车两块民生短板,提升了区域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益和综合服务能力。

从合肥合柴1972的文创转型,到芜湖陡门巷的“一地两用”,这些成功实践是安徽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点石成金”作用,推动低效空间成功转换的生动缩影。

2022年,安徽获批成为全国首个且唯一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省。以此为契机,全省深入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攻坚行动,以“存量”换“增量”,深挖土地潜力。

“十四五”以来,安徽探索“园区—单元—项目”一体化发展,明确园区范围、优化功能布局、细化项目准入,推动土地要素从“被动承载体”向“主动生产力”转化。全面推行“标准地”改革和“用地清单制”,明确项目用地准入条件和管控指标,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在建成率、工业固投强度、工业亩均税收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比上年底分别增长8.8%、10.3%和14.5%。

同时,安徽坚持“凡用地、先挖潜”的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着力“唤醒”存量资源。通过全省域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精准摸排并建立“上图入库”机制,将一片片“低效空间”盘活为导入新产业、补齐短板的“焕新空间”。通过精选推广30个典型案例,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盘活低效用地13.81万亩,累计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7.46万亩、闲置土地15.39万亩。今年1月至9月,全省批地、供地总量均位居全国及长三角前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显著。

如今,安徽正以改革为笔,在有限的土地画卷上,绘就城市功能更完善、品质更提升、活力更迸发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记者 罗晓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