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散文:走进青木川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31日 15:04 5 admin

王重扬

散文:走进青木川

忽然想去青木川。我们便商量,把行程变一变,分两日去那里。从西安启程,向正南去。

我们是穿越了陕南的层层翠绿山脉,从秦岭肺腑里滑行一日后,到达汉中的。从无尽的崇山峻岭和危岩深林里,豁然冲进汉中平原的开阔,着实有种梦幻般的感觉。

到汉中时,夜色正缓缓遮盖晚霞,红色的霞像天的瞳孔,散发着奇异的光芒。到了汉中休整一晚,第二天上午继续前往青木川。

导航是国道和省道的路线,我故意不选高速,好让车轮慢些,只为自己的视线,能在陕南的山水和风情里多多停留。汉中因为刘邦和诸葛亮,在史书上大放异彩,沿途看到好几个关于诸葛亮的景点,武侯祠、武侯墓、诸葛小镇,当这些名字在我的眼侧闪过,勾起许多眷恋和向往,我很想忽然掉头,去奔赴这些熟悉亲切的地方,可是,这些地方并不在我们的行程之中,只好让它们远去,等着下次的拜访。

慢慢看,慢慢走。有时还能停下车,去看看路边的稻田,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看稻子,凑近,蹲下嗅一嗅,空气里居然有浓厚的稻香,粘稠、潮热,有淡淡的甜味。芭蕉树宽大的枝叶,绿枣繁密的果实,各个角落里种着的花生,跟陇上的风物是截然不同的。

走了许久,终于看到了青木川的路牌。公路沿着河流,划出了新月般的弧度,在青山里隐没。

终于,我们抵达青木川。逆着河流的方向,沿河两岸分布着无数老式建筑,一座亭子高立在右侧的山岗上,像是一位久别回乡的浪子,拄杖独立,俯视着古镇人家。

一位骑着电车等待客人的大叔热情招呼我们,说要住店的话,他可以带我们过去,免费停车。免费停车是我们很看重的一个条件,他家的房间收费也不贵,我们便点头答应,跟着他来到停车场。停了车,把行李放在他的电动车上,他载着我们,从右边的新街慢慢绕行。

这里是新街,咱们住老街,那里是我们青木川最好的地方。大叔介绍着,热情淳朴。新街的房子都很新,和对面古色古香的老镇相比,的确少了很多韵味。镇子,跟酒一样,好就好在陈年的味道,陈年的记忆,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越过便桥,便到了古镇老街上。门板上的旧纹,招牌上斑驳的漆皮,被雨水和日光摩挲地发黑的屋檐,挤满青苔的瓦片,都写满了岁月的笔墨。倒是几家核桃酥和木桶鱼的百年字号,是机器打印的手笔,让人怀疑起它们的年岁。

大叔家的客栈,临河而建,有三层。一楼靠河,有台阶可以下水,我们便选了一间。放下东西,女儿便嚷着要去踩水,尽管疲累,但我们还是欣然作陪。

好水。推门而出,我们就眼睛一亮。连心灵都亮了,耳朵也亮了。河水吟诵着远方的诗意,掠过遍布的石块,高高低低奔流,发出悦耳的欢笑声。是欢笑声,我确定。当我们的脚踏进水里,河底的细沙和潜流推搡着我们的肌肤,不由地人不放声笑语。石头随意躺着,让阳光扑面而来,或者透过河波,粼粼骚动自己。游鱼很机警,手还未靠近,便箭一般射入流波或石块下。在湍急的河水里要抓住野鱼,可真是不易。

不一会,从隔壁人家台阶上,走下一个七八岁的少年,趿着凉鞋,捏一钓竿,三两步跨到大石上,从兜里取出一团红色鱼食,勾在钓钩上,轻轻甩在一处平缓水潭里。女儿高兴坏了,能在这里遇到小朋友,让她喜不自胜,赶紧凑上去看,不到二分钟,河波里就跳起条寸许的麻鱼。我们便惊呼起来,好帅的小子。我还怀疑他是运气好,毕竟才这么大点人。

不料,又过三两分钟,又有更大点的鱼蹦出河水,这便让人无法再置疑。鱼上来,他也没有鱼兜,便扔进大石上的方形坑里,那上面有几个用刀凿出来的坑,应该是附近的孩子们专门做出来存放小鱼的。半个小时,那里便挤了十几条小鱼。

我们便跟他攀谈起来,眼神里充满赞叹和佩服。

我问他,你什么时候学的钓鱼?

他捏着鱼食,很小的时候就钓了,很简单。

这些小鱼等会会放掉吗?

不啊,我带回去,我妈油炸了给我们吃,很香的。

他带着我们沿河而上,上面还有一个深潭,几个老人蹲在边上垂钓,有人拉起半尺长的大鱼,引得众人欢呼。我想,有好水,便是莫大的福气。

从桥上过,到老街,点一份木桶鱼,看看街景。暮色下的古镇,别有韵味。灯光红绿,映出了古镇街巷的古朴和幽深。举足缓行,总被街两边摆的核桃酥、手工制品、土酒、豆腐干等特产所吸引。两边的店铺大多都保持着百年前的模样,铺子很深,朝里面看去,还连接着高处的院子,有好几个院子都有一道陡立的台阶。饭店多是木桶鱼的招牌,可见此处的特色美食非它莫属。在一处店铺前,我停下脚步,看到上面的牌子是“荣盛魁”。

这是一座古老的宅院,门口的桌子上,放着一沓书,是作家叶广岑的长篇小说《青木川》。翻开书页,古镇传奇滚滚而来。在古镇的近代史中,魏辅唐是最具个性的传奇人物。晚上,在手机上翻阅相关信息,对这座陕甘川交界处的古镇,更产生了浓厚兴趣。第二天,在古镇漫步,细细触摸历史遗留下的厚重气息。建筑是古镇的灵魂,明清四合院、川蜀木板吊脚楼、荣盛魁、飞凤桥、回龙场老街、魏氏宅院……承载了古镇最深厚的底蕴。

青木川古街的人们,都安居乐业,始终守着古街,做木桶鱼、酿酒、做手工、做核桃酥、蒸米皮、做豆腐干,每家每户都有一门足以养家糊口,又能传承下去的手艺。

旅游业让青木川人富足。到这里来的游客们,不免要在这里吃住几日,四处流连,看看老院古屋,读一读隐匿在历史里的人事风物,时光便绵长醇厚起来。不了解这座古镇,不听一听乡民乡音,不跳一段篝火舞,不踏一踏山水,不翻一翻古人旧事,买一点特产工艺品,那这一路的奔波,简直像是一次冒失无礼的拜访。

离开前,我从老街迂回,登上东北山头高立的亭子。风舞叶动,雨后的青木川在云雾里安然自若。大河将镇子一分为二,左边的古街苍老典雅,右边的新街明艳蓬勃。这里是俯视古镇的最佳观景点,群山环伺,青木川尽收眼底,虽然曾多次看过这幅图景,但亲眼目睹,依然有抚慰人心的魔力。

岁月如河,古人诚不欺我。那些远去的面孔和惊心动魄,终于层层翻过,沉淀积压,成为众多古籍里生动的泛黄。古镇要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浪潮,必须有所变,有所新,有所开拓,这不容置疑,非常必须。

青木川,好就好在这条秀美又跌宕的河。一边是老树轮深,浪去沙沉。一边是拔节抽穗,新潮涌起。

终于去了一次青木川,我想,这算是一次不错的抵达。抵达,从来不是车轮和脚步的浮掠,必须让心和灵魂四处游走,在那些关键和厚重的节点上摩挲和颤动,看到足以令人震动和愉悦的风景。



作者简介:

王重扬,甘肃礼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海外文摘》《回族文学》《延安文学》《草地》《今古传奇》等,获各类文学奖若干。


《巴蜀文学》出品

主编:笔墨舒卷

投稿邮箱:gdb010@163.com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