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15日 11:34 3 admin

“拍照超出片,眉山的新晋打卡地。”“蓝天+白云+红墙,随便一拍都像画一样,氛围感直接拉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眉山老城区的一条街道因一面墙而热闹非凡,成为一众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社交媒体上,“因一面墙赴一座城”的帖子迅速升温,不少博主纷纷发布详细攻略,从“最出片”的时间和角度,到“最适配”的穿搭和道具,而在相关帖子下,被追问最多的评论无一例外:“地址在哪?”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面墙,不再只是冰冷的建筑边界,而是化身情感地标,吸引着人群驻足、排队、打卡,甚至为它奔赴一座城。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从危墙到美墙,千年宋韵焕新生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国庆假期,东坡区01住宅区外的围墙新晋为一处网红打卡墙。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处打卡墙的前身,竟是一面令人避之不及的危墙。


“01住宅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之前这面围墙年久失修,被鉴定为危墙,且墙体长期被各类小广告覆盖,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影响社区与城市的整体面貌。”眉山市东坡区住建局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姚兴宁道出了这面墙的“前世”。排危是改造的起点,但眉山的做法并非一拆了之或简单重建,而是借此契机,为城市注入了一个文化焦点。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国庆假期,东坡区01住宅区外的围墙新晋为一处网红打卡墙。 白杨/摄

“我们在对这面围墙进行重建时,同步做了一些美化工作。”姚兴宁介绍,在整体设计上,以“跨越千年与你相遇”为内核,巧妙地将东坡故里的宋风雅韵凝练于墙面之上。而这“同步进行的美化”,成为其“出圈”的关键。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墙面一侧为宋代画家李公麟《蜀川胜概图》的节选。底伊乐/摄

“我们找了10年以上的资深画师进行绘画,最大程度还原出宋朝人吃茶、簪花等生活日常。”设计团队负责人陈润洲介绍。墙面布局层次分明,上方两面巨型墙分别是宋代画家李公麟《蜀川胜概图》的节选以及醒目的“眉山”二字,下方的围墙则描绘着宋代文人“四雅”——插花、点茶、焚香、挂画等生活日常。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下方的围墙描绘着宋代文人“四雅”——插花、点茶、焚香、挂画。白杨/摄

同时,色彩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陈润洲补充道,墙面使用了与眉州古城墙色调一致的砖红色,真石漆的独特质感与防水耐潮等特性,也让墙体色彩能随着一日光线的变化呈现出三种不同颜色,给人以不同的视觉享受。


在这幅立体的人文画卷前,越来越多年轻人驻足流连,留下与眉山的美好邂逅。而这面墙所带来的热度与关注也远超预期。“我们打造‘眉山’创意墙的初衷,既是为美化人居环境,也是为展示城市魅力,让千年宋韵在当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姚兴宁说。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旧墙新颜,承载记忆的“时光长廊”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除了融入宋风雅韵的“眉山”网红墙,在红星厂小区,另一场关于“墙”的爆改也已完成。这里没有追求瞬息的网红效应,更多是关于社区的内在脉络与历史积淀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红星厂小区外的墙面改造。白杨/摄

作为红星机械厂曾经的住宅区,红星厂小区在今年2月启动改造。除了路面硬化、雨污管道、绿化停车位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墙体的焕新。从50年代到80年代,关于红星机械厂的发展历程都以墙绘的形式娓娓道来,一幅幅手绘画面记录下了厂区的辉煌岁月、工人们的奋斗身影,以及时代变迁下的社区光影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红星厂小区内,关于红星机械厂的发展历程,以墙绘的形式娓娓道来。底伊乐/摄

“这面墙,不仅是环境的美化,更是情感的寄托,是看得见的‘乡愁’,亦是传承的教材。”在姚兴宁看来,曾经单调的旧墙,如今变成了一条承载“红星记忆”的“时光长廊”


“墙”势出圈:一面斑驳老墙,如何点亮眉山这座城?

红星厂小区内的墙面改造。白杨/摄

无论是街角的“眉山”大字墙,还是小区里的“工业”记忆墙,这种用文化和创意进行的微改造模式,正以其“小成本、高共鸣”的特性,为城市带来不少人气和流量,实现公共空间价值的最大化


“为了让城市记忆得以传承和延续,我们将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地域文化等元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姚兴宁介绍,“目前已在60余个小区进行文创墙绘200余处,覆盖面积5000余平方米。”


专家建议:破解昙花一现,打卡墙需要内容常新、运营专业、业态匹配



在业界专家看来,融入多元文化元素的打卡墙既体现出城市创意设计的广度,更以“低成本、高共鸣”的方式,为城市微更新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这种充满趣味性的表达方式,拉近了人们与城市间的距离,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塑造城市形象的有效载体。”四川旅游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何振指出,创意墙精准契合了当下人们拍照打卡、记录生活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需求,“无论是追求潮流的年轻人,还是热衷记录生活的退休群体,一面墙所营造的氛围能让不同群体感知到这座城市的活力与温度。”


但何振也提出,同质化、缺乏地域性和原创性的打卡墙,极易引发审美疲劳。引流之后要如何延续“热度”,是当地相关部门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如今的文旅发展缺的不是‘网红’,而是‘持续红’。一个创意可能迅速引爆流量,但如何接住流量并延续热度,才是真正的挑战。”


何振建议,相关部门在后续运营时需注重三方面:一是根据城市自身特点,在内容上保持动态更新,充分挖掘历史印记和文化内涵,通过兼具互动性与原创性的设计,让墙面“会说话”;二是在机制上主动联动平台与企业,引入专业化商业运营思维,实现从“建好一面墙”到“用好一面墙”的转变;三是业态上引导产业协同,在周边积极引导和培育精品咖啡店、新式茶饮、轻食文创等消费场景,延伸停留动线,延长停留时间,形成“打卡引流—消费体验—产业提升—口碑传播”的良性循环


“只有让内容常新、运营专业、业态匹配,一面墙才能真正‘活’起来。从短暂的网红地标,成长为持续赋能城市发展的文化资产。”何振说。





来源:川观新闻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