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9日 19:00 3 admin

今年的黄金周,看似流量火热得要命。

高速路成了停车场,景区人挤人,朋友圈刷满了“堵在风景里”的段子,但另一边,许多酒店、民宿、旅行社却在默默发愁。

后台冷清,订单下滑,甚至连原本定好的房都被连夜退掉。
有人感叹:

“这届黄金周,人满为患,钱却越来越难赚。”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明明全国出游人次创新高,为什么老板们却纷纷说“血亏”?

为什么史上最长、最热闹的假期,反而成了生意最难做的一次?

01

今年的黄金周,所有官方数据都在说这是一场“报复性出行”。

出游人数破纪录,景区客流爆棚,门票一票难求。

按常理,这应该是商家最好的收割期,但现实却反过来:人越多,钱越难赚。

有人走遍景区,从早到晚看见的都是人头,却不是客人;

餐饮店人气爆棚,结账金额却下滑;

民宿老板打开后台,入住率反而比去年还低。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热闹的表层繁荣,背后其实是结构性冷淡。

人确实动了,但消费结构已经完全变了,这届游客,不再冲动消费,而是把花费算的明明白白。

过去的黄金周,是消费的狂欢,于是酒店敢涨价、景区敢加价、旅行社敢打包。
反正人多、需求旺、涨价也有人买单。

但今年完全不同,哪怕是假期,哪怕是出游旺季,消费者也在冷静地掂量:

“值得吗?” “值那价吗?” “我能不能换个便宜的?”

他们开始比价、查点评、看攻略,在不同平台之间跳来跳去,甚至会为了几十块钱反复修改行程。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如今的消费观,早就不是出门就该花钱,而是去哪都得精打细算。

人们不再为节日情绪付费,而是为确定性体验买单。

所以,当酒店和民宿还沉浸在流量来了的幻想里,游客早已换了一种过日子的方式,
用算法、用策略、用理性,对抗所有的智商税。

02

其实,不赚钱的根源不在“人不来”,而在“供应太多、体验太像、价格太卷”。

这几年,酒店和民宿疯狂扩张。

不论是景区、小城,还是郊区村落,都能看到一模一样的民宿风格、同样的装修语言、类似的拍照角度。

从床单颜色到摆设小物,连文案都像是复制的。

当一切都没有差别,价格就成了唯一竞争力。

于是,大家都在拼低价,“坐地起价”的时代早结束了,如今比的是“谁先撑不住”。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行业自己把自己卷薄了。

无论你装修多漂亮、地段多好,一旦平台比价机制上线,贵几十块都可能被淘汰。

在算法面前,情怀不值钱,美学也不值钱。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酒店明明人气不差,却账上全是亏损。

因为流量不是利润,入住率也不是收益。

低价带来的是短暂热闹,换不来长久回头。

今年最让人意外的,是“住”这件事彻底不稀罕了。

新能源汽车、露营装备、户外文化,让自驾出行成为主流。

过去车只是交通工具,现在成了移动卧室。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许多人干脆不订房:
后备箱改成床,车顶帐篷一拉开,夜晚也能看星星。

能洗澡的加油站、能充电的服务区,正在取代部分酒店的功能。

有人说这是“省钱”,但更深层的逻辑是人们不再愿意为形式化的舒适买单。

酒店能提供的,只是干净的床和标准化的房间,但车宿和露营带来的,是自由、是性价比、是扣到极致就是省的快乐。

当睡哪儿不再被垄断,住宿业就失去了过去那种天然红利。

传统酒店模式的稳妥生意,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03

社交媒体让黄金周看起来比以往都热闹。

照片、视频、打卡短片,铺天盖地,但热闹的数据并不等于真实的购买力。

过去的“旅游热”意味着“消费热”;现在的“旅游热”更像是“拍照热”。

很多人花钱在路上、在油费、在门票,却刻意压缩住宿、餐饮、纪念品等非必要支出。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他们要的是体验感,不是消费快感。

从经济角度看,这是典型的体验型降级,花更少的钱,获得相同甚至更强的心理满足。

这意味着,旅游业的增长数据虽然漂亮,但结构性利润正在转移。

消费者不傻,他们会算,平台算法也不傻,它会精准分流。
当供给远大于需求、价格透明、选择无限,“坐地起价”无异于自杀。

未来的黄金周,体验的真实、价格的合理、情绪的共鸣,才是新竞争力。

那些固守“涨价即暴利”的商家,注定会被新一代消费者淘汰。

出门堵八小时,酒店亏八万块:今年黄金周,到底谁在赚钱?

其实,这是市场在自我矫正。

过去十年的野蛮生长,堆积了太多泡沫。

房子越盖越多、价格越炒越高、包装越来越假。

现在消费者的冷静不过是回归理性。

那些亏掉的,并不是市场的潜力,而是虚高的幻想、粗糙的运营、跟风的投机。

短期看是“血亏”,
长期看是一次重新洗牌。

未来的赢家,不是能涨价的商家,而是能理解人心的经营,。因为真正的生意,从来不是趁节日捞一笔就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头条深一度#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