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上海曾叫“小苏州”,苏州曾叫“小上海”,历史纵横交错!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7日 16:00 2 admin

毕大费/文


上海曾叫“小苏州”,苏州曾叫“小上海”,历史纵横交错!

南宋文人范成大所著《吴郡志》,首次记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当时,杭州作为南宋京城,繁华自不必说,但是,南宋时期的苏州繁华,是否能够比肩杭州?不太清楚。毕竟,范成大是苏州吴县人,总要说“俺家乡好”!

不过,到了明清时代,苏州繁华已是公认,经济文化空前鼎盛。

比徐霞客大40岁的明代“驴友”王士性,他的游记作品《广志绎》与《徐霞客游记》并称为明代地理学双峰,《广志绎》有一句“苏人以为雅者,则四方随而雅之;俗者,则随而俗之”,可见苏州当时的文化影响力。

就连《红楼梦》第一回都说“姑苏……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上海曾叫“小苏州”,苏州曾叫“小上海”,历史纵横交错!

清代上海,经过上千年修行,既有“熬海煮波”的海盐生产条件;又坐拥水利之便,是吴淞江、黄浦江、海运线南来北往商船的重要码头;同时还大力发展棉花纺织业,松江布海内外闻名遐迩。清康熙《松江府志》提到“吾乡……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

有研究认为,清咸丰十年(1860),全国销售布匹4500万匹,其中3000万匹产自松江府,占全国三分之二。松江府紫花布一度热销海外,被西班牙商人称作“南京布”,法国作家雨果《悲惨世界》也有身穿“南京布裤子”描述。

尽管清代上海的经济已初具规模,然而,在清朝尚未大规模开放海禁之前,发展空间仍然受到严重限制。

苏州久居江南经济、文化中心位置,坐拥大运河运输之利,仍然是全国货物集散、转运和信息交流的重要中心。

上海只是苏州辐射圈中一个棉布贸易中心和不起眼的口岸,是苏州的转运港,繁华程度远不及苏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小苏州”,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上海当时的地位。

上海曾叫“小苏州”,苏州曾叫“小上海”,历史纵横交错!

但是,随着1843年上海开埠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直接导致上海大发展与大繁荣,后者对苏州伤害则是致命的。

据《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江苏人口损失研究(1853-1864)》 记载,仅苏州一城,人口由1831年的340万下降到1865年的129万人,“富甲天下,冠绝中华”的苏州,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经过太平军大破坏之后,苏州已难望上海之项背,两者角色发生对换。

日本汉学家宫崎市定曾经评价上海的繁荣:“近现代上海的繁荣,无非是以太平天国为契机,苏州的繁荣转移过来的结果。”这个评价耐人寻味,似乎存在“繁荣守恒定律”,苏州繁荣转移到了上海。

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已崛起为全国贸易、金融、工业中心,上海的风俗、时尚、生活方式深刻影响苏州,此时的苏州,则被称为“小上海”!

上海曾叫“小苏州”,苏州曾叫“小上海”,历史纵横交错!

清末民初上海知名报人、历史学者姚公鹤,曾在《上海闲话》感叹:“上海兵事凡经三次:第一次道光时英人之役,为上海开埠之造因;第二次咸丰初刘丽川(上海小刀会首领)之役,为华界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第三次咸丰末太平军之役,为江浙及长江一带人民聚居上海租界之造因。经一次兵事,则租界繁荣一次。”

可叹,姚公于1930年去世,他没有见到上海后来经历的两次兵事:1932年长达一个多月“淞沪抗战”,以及1937年历时三个月之久的“淞沪会战”。那时是“经一次兵事,则租界衰败一次。”

直到半个世纪之后,浦东开发开放,上海来到一个新起点,终于重新走出华丽的上行曲线。


写完该文,想起香港歌星李克勤曾经演唱过一首粤语金曲叫做《红日》,其中写道: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

命运就算曲折离奇

命运就算恐吓着你

做人没趣味

别流泪心酸

更不应舍弃

我愿能一生永远陪伴你

命运就是这样颠沛流离,以及曲折离奇,于个人,于家庭,于城市,于国家,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之中,皆是如此,“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愿能一生永远陪伴。”这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全文完)

文末说明:本文配图均为ai生成,1、4为即梦;2-3为豆包。


参考资料:

南宋.范成大《吴郡志》

清末民初.姚公鹤《上海闲话》

明.王士性《广志绎》

清.康熙《松江府志》

《太平天国战争时期江苏人口损失研究(1853-1864)》作者:侯竹青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