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揭阳揭西:悠悠古韵溯榕江 潮客风情融山水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3日 14:35 2 admin

溯榕江南河而上,潮汕平原西北隅,粤东群山环抱间,藏着一座既年轻又古老的宝藏小城——揭阳市揭西县。

从1965年建县至今,揭西已走过了60载奋斗历程。60年于历史长河虽只一瞬,于揭西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诗。在这里,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片与隋唐庙宇并存,潮菜与客家饭同城飘香,红色记忆与绿色山水交织成章。

揭阳揭西:悠悠古韵溯榕江 潮客风情融山水

揭西县城风貌 陈锴跃 摄

今日的揭西,古老的文化因子在新时代的产业布局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揭西正凭借其独特的资源底蕴,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大力推进“工业富县、农业兴县、文旅活县”,为揭西的经济腾飞注入新的动力,探索出一条文脉传承与时代发展相融的崭新道路。

文脉深植揭西厚土藏春秋

揭西县主要地域在古代属揭阳,秦汉三国时期属南海郡。据《广州记》载,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为东官郡,县域属之;据《宋书·州郡志》载,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立义安郡,县域属之。据《元和郡县图志》载,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属潮州。唐代因袭之。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为潮州府,清沿明制,仍属潮州府。

1949年,揭西主要地域随揭阳县隶属潮汕专员公署。1965年7月19日,建置揭西县,成立揭西县人民政府。1991年12月,揭阳市成立,揭西县隶属揭阳市管辖。

揭西的“年轻”,仅在于其建置之名。揭西人脚下的土地,早已被文明的薪火照耀了数千年。

揭西县历史文明悠久,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石器及商、周文物;从隋朝起,揭西便是巾山、明山、独山三山文化发源地;有玉峰顶(大庙山)、赤岭埔、石牛埔山等古遗址;保存有彭如干观察第、曾习经进士第、将军第、翰林府等府第,郭氏大夫第、乐善处、古民居建筑群落——井新古寨等古民居。

文化的脉络在揭西汩汩流淌,从未间断。坐落于河婆街道庙角村的三山国王祖庙,是粤东乃至海峡两岸信仰文化的一座高峰。三山国王祖庙又称霖田祖庙、明贶庙,是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始建于隋代,显于唐、封于宋。唐代韩愈贬谪潮州时,曾亲自撰写《祭界石神文》,派人前来致祭。

揭阳揭西:悠悠古韵溯榕江 潮客风情融山水

三山国王祖庙 陈锴跃 摄

三山国王祖庙是三山国王文化的发祥地,也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借助三山国王文化交流契机,多年来,该庙吸引了众多来自中国台湾的群众、组织、协会参观,成为全县推动海峡两岸文化旅游、开展两岸交流的独特资源。2018年,该庙被广东省台办批准列为省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23年,被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历史的书写在此留下浓墨重彩。棉湖镇的兴道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年间,不仅是培养出曾习经、许涤新、曾鸣等杰出人才的文教重地,更在革命史上留下光辉一笔。1925年,周恩来等人带领东征军在此设立棉湖战役东征军指挥部,指挥了彪炳史册的棉湖战役。如今,它既是省文保单位,亦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书院琅琅书声与红色记忆交融回响。

揭西是一片红色热土。作为广东省重点革命老区,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参与指挥两次东征,在揭西打响“棉湖战役”“河婆战役”;土地革命时期大北山成为红军第十一军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韩江纵队活动基地;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潮汕军事斗争的中心战略据点。全县现存革命旧址147处,其中61处入选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名录,南山镇火炬村、京溪园镇粗坑村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纳入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红色记忆深植于揭西的山川村落。

从古越先民到隋唐庙宇,从明清书院到近代革命,层层叠叠的历史文化积淀,构成了揭西深厚、独特的文脉底色,为今日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精神滋养与文化自信。

潮客风情山水和美蕴百味

揭西县人才辈出,古代有清朝武状元林德镛等。现代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侯祥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微生物学会联合会领导组成员曾毅,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家郑度,经济学家许涤新、曾牧野,医学家陈子达、曾享能,数学家蔡仲武,画家杨之光等。

其中,林德镛,清康熙辛丑年(1721年)武状元,是潮汕地区古代仅有的两个武状元之一;侯祥麟是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和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组织领导和指导支持了大量科技攻关,为国家填补了石油石化领域的许多重大科技空白。

揭西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二元文化结构——潮汕文化与客家文化在此水乳交融,和谐共生。这种交融,最直观、最生动地体现在百姓的日常饮食之中。

行走于揭西大地,味蕾开启一场奇妙的穿梭之旅。这边,客家人的咸菜焖猪肉、酿豆腐香气扑鼻,一碗诚意满满的客家擂茶磨尽了山水精华与待客热情;那边,潮汕风味的砂锅粥、打冷、蚝烙鲜香诱人,令人食指大动。主餐过后,数十种民间特色小吃构成了一场盛宴:细粄(雀仔粄)、南山包粄、红桃粄、无米粄、栀粽、薯粉豆干、反沙芋头、春卷……琳琅满目,主副兼备,色香味形俱佳,既是风味的传承,亦是生活的艺术。

这种交融不止于舌尖,更渗透于民间技艺与节庆习俗。精妙绝伦的提线木偶戏、别具一格的大龙香制作技艺、热闹喧天的锣鼓标旗巡游,这些“活”着的民间瑰宝,至今仍在装点着揭西人的生活,传承着古老的文化记忆,构成了非遗保护的生动实践。

潮客共融,和美与共。这种独特的文化生态,使得揭西的人文风情格外丰富多彩,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与场景。

揭西多山,榕江南河穿梭于山地丘陵之间,江水清澈,山林茂密。揭西人视若珍宝的这份自然馈赠,也回馈给揭西一连串闪亮的生态名片:国家绿化先进县、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优美的生态环境与独特的地理景观,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特色旅游资源。这里有被誉为“岭南第一瀑”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黄满寨瀑布群,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有京明温泉度假村,可泡汤养生,放松身心;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北山,林海苍茫,是天然的氧吧和避暑胜地;还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樱山花谷景区以及被誉为“水上莲花”的山湖村……绿水青山真正成为了金山银山,让人们得以沉醉其间,乐以忘忧。

发展新景“百千万工程”启新程

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春华秋实。自1965年建县以来,揭西经济蓬勃兴起,民生福祉渐丰,谱写了一部日新月异的发展史诗。步入新时代,揭西紧抓“百千万工程”机遇,深挖特色资源,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绘就一幅“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崭新画卷。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揭西坚持制造业当家,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大力培育电线电缆、五金塑料、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集群。电线电缆产业集聚效应显著,2024年该产业规上产值占全县超60%,新上规企业32家中25家为线缆企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县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1085亩,已完成南部片区4380亩控制性详细规划,正谋划启动新一轮1000亩扩园征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揭西优质高效服务入选国务院2024年“强化企业服务、提升减负成效”典型案例。

现代农业方面,揭西持续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茶叶、苦笋、生猪、供港蔬菜等特色农业,成功创建4条市级农业产业链,建成2个省级、6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2个省级、19个市级菜篮子基地和10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粤字号”农产品20个。

依托优良生态与特色农业,揭西炒茶茶香醇厚,揭西菜心、三棱橄榄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良田蜂蜜、大洋苦笋、塔头黑皮冬瓜、棉湖红脚芥蓝等特产声名远扬。通过文旅带动和电商赋能,这些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增值增效,助力产业兴农。

文旅融合亦亮点纷呈。揭西用好“中国天然氧吧”“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招牌,“揭西擂茶”入选全国二十四节气(夏季)旅游美食,三山国王祖庙获批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京溪园镇、南山镇获评“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扎实推进311.2亩全民健身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已启动土地征收与地勘工作。

揭阳揭西:悠悠古韵溯榕江 潮客风情融山水

棉湖古镇蝶变新生 揭西宣供图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一批典型镇村建设成果斐然,美丽圩镇、示范主街、绿美生态小公园如繁星点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如棉湖镇聚焦“千年古镇、活力新城”目标定位,以保护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为牵引,深挖盘活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统筹文旅商贸融合发展,让千年古镇在当下蝶变新生。典型示范带建设有序开展,“蔬果飘香·梅景坪上”“生态文旅·秀美经富”等4条示范带串点成线。

基础设施与产业建设稳步推进,交通网络日益通达,为文旅融合发展打通脉络;产业园区集聚发展,为县域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揭西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将培育新质生产力与文旅深度融合相结合,使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揭西画卷正徐徐铺展。

从历史文脉的厚植守护,到潮客风情的交融创新,再到“百千万工程”下的振兴实践,揭西以其60年积蕴,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稳步前行。榕江水长流,群山绿常驻,这座宝藏小城正以其文化之深、山水之美、物产之丰、发展之进,邀请世人一同见证其下一个更加辉煌的60年。

揭阳揭西:悠悠古韵溯榕江 潮客风情融山水

《羊城晚报》2025年9月30日A9版报道

文 | 记者 陈锴跃 通讯员 揭宣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