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景点排名 2025年10月03日 10:10 3 admin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小辛码头位于天津市宝坻区黄庄镇潮白河畔,有 “千年古渡” 美誉,历史可追溯至辽宋时期。作为萧太后运粮河重要水驿枢纽,这里曾漕运兴盛,舟楫往来,船工号子与商旅喧嚣见证 “九河漕运” 荣光,如今村内仍存古码头遗址。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从潮白河左堤路向南,驾车行驶在斑驳树影中。河堤旁,一艘小船静泊水面,船桨随意放置,似待启航。周围河水温润,岸边草木葱茏,绿意盎然。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行至黄庄洼分洪闸,沿小辛码头路向东行驶 2 公里,便到小辛码头村。一进村,村委会广场上的 “小辛码头” 纪念石与帆船模型映入眼帘,昭示着这里曾是历史悠久的漕运要地。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村委会广场北侧是荷花池塘,属村内百亩水生植物园的一部分,引种二十余个荷花品种及睡莲、千屈菜、菖蒲等四十余种水生植物,形成层次丰富的湿地景致。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村口的荷花池塘,经环境整治从 “臭池子” 蜕变,与周边稻田、青砖民居共同勾勒出北国水乡画卷。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每年六月至九月花期,碧绿荷叶铺展如浪,粉白、嫣红的荷花亭亭玉立,既有 “接天莲叶无穷碧” 的壮阔,又有 “小荷才露尖尖角” 的灵动。微风拂过,叶动花摇,荷香弥漫,红蜻蜓停驻花苞、翠鸟掠水而过,更添野趣。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池塘里荷叶繁茂,层层叠叠铺满水面,粉荷点缀其间,清新雅致。一座古朴精巧的石桥横跨池塘,周围绿树环绕,凉亭矗立,整体环境清幽宜人,宛如世外桃源,是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跨过如弯月般的石桥,一座四角攒尖顶凉亭立于绿意草地上,由古朴木柱支撑,顶部飞檐翘角,覆着灰黑色瓦片,石板小径通向亭内。周围绿树成荫,氛围清幽雅致。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沿环绕池塘的步道前行,池塘边的村舍与凉亭掩映在绿树间,更添古朴韵味。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村口的古槐,枝干粗壮虬曲如苍龙,枝叶繁茂葱郁似巨伞。它见证村庄岁月变迁,承载村民记忆与情感,如村庄守护者,诉说过往故事,为村庄增添古朴厚重气息。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古槐树枝上悬挂的古钟,钟身布满岁月痕迹,透着古朴厚重。古槐与古钟相伴,见证村庄沧桑变迁,承载村民记忆与情感,如今成为村庄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棋盘广场由南北两块围棋棋盘构成,黑白带玉棋子复刻了 1985 年中日围棋擂台赛中聂卫平对阵小林光一的经典开局定式,是融合围棋文化与乡村风情的特色广场,堪称乡村 “传统 + 潮流” 融合的代表。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两块棋盘之间,静静伫立着一棵百年古柳,枝干虬曲,树皮粗糙,带着时光痕迹,虽历经沧桑,仍有部分枝条努力舒展,作为乡村 “老居民”,承载当地记忆,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鲜活纽带,为乡村增添古朴厚重韵味。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漫步满是烟火气的乡村小巷,平整路面延伸向远方。两侧汽车静放,一旁是翻修整洁雅致的民居,红通通的灯笼悬挂,为小巷添了热闹气息。低矮木栅栏围起的小块草地,青草鲜嫩,小花点缀,与周边房屋相互映衬,场景静谧祥和,尽显乡村质朴与安闲。民居墙绘充满乡村生活气息,展现水中红鲤、虾儿嬉戏,岸边垂钓、小船静泊,田野劳作等场景,色彩鲜艳的墙绘为古朴墙面增添活力,生动展现乡村生活与自然之美。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村巷北侧是由棕褐色浮板搭建、浮于平静水面的码头,白色护栏整齐环绕,简洁实用。周围垂柳依依,草木葱茏,远处中式房屋与红灯笼相映成趣,尽显乡村恬淡,这里没有繁忙港口的喧嚣,却有着独特的宁静与诗意,仿佛是为乡野舟楫停靠、人们亲水赏景而设。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南侧岸边立有《千年古渡小辛码头题记》碑刻,由戊戌金秋張樹桐撰文、西泠印人李紹晨书写。碑刻整体造型古朴,顶部为仿古建筑瓦檐样式,雕刻精美,黑色碑面之上,金色文字整齐排列,详细记述着小辛码头的历史与文化。碑身周围绿树环绕,为其增添自然生机,这块碑刻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如沉默的讲述者,诉说着小辛码头过往的岁月与故事。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寻踪千年古渡,记忆小辛码头,往事历历,今情依依。昔宋辽为敌,南北对峙,烽火连天,刀兵不息。辽太后萧倬主军政皇权,领契丹雄狮,虎视中原。时有边征之事,燕云十六州前沿拉锯频繁,归属常易。为扩土兴邦,萧后于新仓境内广开新漕,遍连旧水,始有运粮河通衢之利。其流脉广,近盘接九河,远冲达外邑,千只万舸,舟楫争流,四方八方,云帆并举。沿途多设港湾,所建仓檁常屯粮米,小辛码头即重要水驿枢纽,往来船隻多于此转舵分航。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吾曾撰联 “地近京畿,天下盐粮经此驛;水通海域,沽上帆檣達彼津”,正是如此。之后,经澶渊之盟,划白沟为界,两国休兵,民族融合。孰料风烟又起,金灭辽、元又取而代之,宋室遂倾。天下再统,运粮仍川流不息,船家后裔就此散居。直至明初,因山东、江浙移民到来,名随港定,繁衍生息,相关故事常口耳相传,成茶余饭后谈资。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往事经年,今逢盛世,运粮故地又开新河,浩荡百里,纵贯东西。潮白两岸生机无限,双城崛起,瞩目京津。黄庄古镇再展新姿,缘河成村的小辛码头,以千年古渡之漕运文化、湿地长河之稻渔文化及上善若水之善德文化,开宝坻乡村旅游先河,彰现代休闲农业特色。尤其是生态宜居工程与天津小站稻基地专案,续增强势,助力 “北国江南、京畿重镇、人文宝地” 建设,再添兴农惠民盛举,使水驿名村愈加如诗如画。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古渡池塘中荷叶层层叠叠,铺满水面,绿意浓郁;岸边几棵垂柳枝条低垂,如绿丝绦般随风轻摆。白墙灰瓦的村舍错落排列,墙上绘有生动的水乡图景,晾晒的衣物、停放的汽车,让这里充满生活烟火气。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昔日古渡河道,荷叶大片舒展,绿意盎然,将水面覆盖得满满当当。岸边垂柳依依,枝条随风轻拂,两侧河道旁的村舍错落分布,墙上绘有色彩明快的墙绘,为古渡水村增加了许多生活气息。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一汪湖水静谧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绿树与远处的房屋。湖畔,一艘旧木船静静停靠,船桨斜倚,似在诉说着水乡的过往。岸边垂柳依依,枝条垂落水面,与湖中的芦苇、荷叶相映成趣。周围绿树环绕,房屋错落,整体氛围清幽恬淡。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古渡水道里荷叶层层叠叠,铺满水面,几株粉荷点缀其间,清新雅致。岸边垂柳依依,枝条垂落水面,与水中的荷叶相映成趣。不远处,错落分布着带有传统风格的房屋,透着生活气息。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河道旁,一排民宿的墙面上绘着灵动的壁画。蓝色的 “水面” 上,红鲤姿态鲜活,似在水中嬉戏,周围水草点缀,更显生机;旁边还有人物垂钓的墙绘,充满生活意趣。街旁三盏红灯笼依次悬挂,为水村增添了喜庆氛围。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民宿的墙面上,蓝色的 “水域” 里,三条红鲤姿态灵动,似在水中悠然游动,周围点缀着水草,更显鲜活。民宿墙绘的上方是传统的黑瓦屋顶,整体将乡村质朴的建筑风格与富有生机的艺术创作融合,既保留了乡村的本真,又通过鲜艳的壁画增添了灵动气息。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古渡水村的民宿外墙上绘着多彩壁画,展现出水上景致,有船只悠悠飘荡,还有人在码头活动,旁边红鲤灵动游弋,色彩鲜艳,充满生活气息。柳枝从旁垂下,为场景增添了几分自然灵动,整体将乡村建筑与富有烟火气的艺术完美结合。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水村民宿的外墙上绘有生动的壁画,一侧是芦苇丛中白鹭伫立、天空飞鸟翱翔的清幽景象;另一侧则展现出水上生活:曲折的木栈道延伸向水面,小船上有人撑船,还有人在船中捧着大红鲤,充满生活意趣。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民宿外墙上的乡村水乡图,水草丰茂,水洼点缀,几只螃蟹或爬行、或被网兜困住,形态各异,充满生趣;旁边还有鲜艳的花朵绽放,为画面增添了色彩。墙绘将乡村质朴的建筑风格与水乡特有的水产景象融合,既展现了乡村的本真,又传递出这里与水、与水产养殖紧密相连的生活韵味。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磨盘广场又名龙晴广场,位于棋盘广场东侧的民宿区内。广场上有 “华北第一大磨盘”,其石料来自北京房山,直径 3.65 米寓意一年 365 天,高 400 毫米寓意四季变化,石碾等也蕴含时间密码,承载着岁月记忆,是村里兼具文化内涵与休闲功能的特色景观。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棋盘广场前坐落着古渡超市,外观古色古香,灰砖白墙搭配传统中式屋檐,洋溢着浓厚的古朴气息。走进超市,“千年古渡 小辛码头” 的字样映入眼帘,不仅能满足游客与村民日常购物需求,还承载着小辛码头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们在购物的同时感受古渡风情。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墙绘里,金黄的田野绵延向远方,望不到边际,几只飞鸟在空中自在翱翔,人们在田间忙碌劳作。这里紧挨着潮白河,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如今更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这幅墙绘色彩鲜亮,鲜活地呈现出乡村丰收时节的美好与生机,把田园风光和人文景象融合在一起,既彰显出乡村的质朴本色,又传递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墙绘里,金黄的麦田一望无际,几只色彩斑斓的芦花鸡在翠绿的田地上踱步,旁边还有装满作物的篮子。左侧有 “吉祥如意丰收年,天天得利土特产” 的题款,传递出对丰收的美好期许。这幅墙绘色彩明快,生动展现出乡村丰收的热闹与富足,融合了田园风光与乡村产业元素,尽显乡村的质朴与生机。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古村新貌” 的墙绘,清澈湛蓝的水面上,几艘小船静静停泊,还有小船载着人悠悠而行。岸边金黄的土地与翠绿的植被相映成趣,远处石桥横跨,房屋、山峦错落,尽显乡村山水之美。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鱼米之乡” 的墙绘,澄澈的水面上,几尾鱼儿灵动游弋,一位戴草帽的渔人正撒网捕鱼,旁边小船上还有人在忙碌。远处,金黄的田野与翠绿的树林相接,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年年有余” 的墙绘,一位孩童抱着大红鲤鱼,身旁的鱼笼中也有鱼儿,周围芦苇摇曳,还有几尾红鱼在水中游动。右侧题有 “年年有余 富贵村” 的题款,传递出对富足生活的美好祈愿。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古色古香的民宿,灰墙黑瓦,墙上嵌有几幅诗文装饰,其中一幅以蓝白为主色调,绘有山水及人物行舟图景,还题有 “春日游兴浓,乘船前行。湖白浪卷两岸风。一片汪洋穿南北,遍游泉城。人工尔浑成,不虚此行,此案景胜彼岸景,今曰情非明曰情,知兴谁同” 的诗文,营造出雅致的文化氛围。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转过民宿,前面现出一处宁静秀美的水域。澄澈的水面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绿树与天空的薄云,静谧悠然。水边的木质栈道延伸向水面,线条简洁,与周围自然景色相融。远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绿意盎然的田野间,现代元素与田园风光和谐共存。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平静的水面如镜,清晰倒映着岸边的树木、木质廊架以及远处的风力发电机,虚实交融,更显清幽。岸边草木葱茏,绿意盎然,木质廊架造型独特;远处的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天际线下,现代元素与自然田园风光和谐相融,尽显乡村水域的独特韵味与生机。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水面如镜,倒映着岸边的绿树与远处的风车,澄澈又安宁。棕蓝相间的浮桥延伸向水面,为这片自然景致增添了几分人工巧思。岸边,房屋与绿植相映成趣,远处的风力发电机矗立,现代元素与田园风光和谐相融。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距离这片水域不远,便是袁公井。蜿蜒的水渠中,清水静静流淌,一座木质小桥横跨其上;不远处,古色古香的感恩亭伫立,飞檐翘角,与周围的绿植、石块相映成趣。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感恩亭古色古香,飞檐翘角。亭内 “袁公井” 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变迁。亭柱上悬挂着 “了凡开源厚德载物兴善举,尊老问津护国佑民鉴忠心” 的对联,居中悬挂着 “感恩亭” 的匾额,传递出对袁公善举的感念之情。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明代万历年间,宝坻知县袁黄,号 “了凡”,在任时为宝坻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他实地勘察,于黄庄一带(含小辛码头村)疏浚河道,引潮白河水,兴修水利,还推广南方水稻种植,开创北方种稻先河。袁黄功绩泽被后世,为纪念他,后人将与他相关的水井命名为 “袁公井”。如今,这口井成为小辛码头村挖掘和展示 “了凡善德文化” 的关键部分,承载着对袁公的敬意与怀念。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从昔日漕运码头到如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小辛码头在潮白河的滋养下,将千年历史、农耕文明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成为北国江南的鲜活注脚。历经四百年耕耘,这里已发展为中国农科院水稻研发育种基地与天津小站稻种植核心区。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宝坻小辛码头:古渡辛埠藏雅韵,漕声千载忆根源

潮白河畔,一艘小船静静浮于水面。周围河水浩渺,与天际线相接,远处林木葱郁,勾勒出朦胧的轮廓。岸边花草摇曳,为这幅静谧的画面增添了生机。这场景,既有着水乡独有的悠然恬淡,又仿佛能让人忆起往昔人们驾着小船,在潮白河上劳作、穿梭的生活图景,承载着这片水域的烟火记忆,给潮白河畔添了一抹充满生活气息的景致。

(拍摄于2025-08-29)

感谢您的关注与观看!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