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避暑7年 重庆游客用文字为安顺旅居代言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27日 09:03 5 admin

9月下旬的安顺,晨风吹拂着窗棂,带来几分初秋的清爽。

在安顺经开区杨湖豪庭小区的一间书房里,65岁的王学友正伏案写作,桌上摊开的笔记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其近期采风的见闻,旁边堆叠的资料中,几张泛黄的照片定格着他与当地村民交流的瞬间。

“这篇关于安顺蜡染技艺传承人的稿子,得再打磨下细节,要让读者真正感受到老手艺里的温度。”王学友一边轻声念叨,一边握着笔在文稿上细细修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稿纸上,也映照着他眼中对安顺这座城市的深情。

避暑7年 重庆游客用文字为安顺旅居代言

这位来自重庆的旅居者,与安顺的缘分,始于2016年的一次偶然。彼时,重庆的盛夏酷暑难耐,王学友正苦于寻找一处清凉之地避暑。

“堂兄跟我说,安顺经开区云马厂那里适合避暑,房价也亲民,要不你去看看?”正是这句推荐,让王学友踏上了前往安顺的旅程。

初到云马厂,扑面而来的清新空气、错落有致的民居,还有当地村民热情的笑容,瞬间驱散了他一路的疲惫。

“走在街头,陌生人都会主动打招呼,买东西时商家也从不缺斤少两,这份淳朴太打动人了。”王学友回忆道,当时他便下定决心,在云马厂购置了一套住房,开启了旅居生活。

此后的五年里,王学友渐渐融入了安顺的生活节奏。清晨,他会沿着乡间小路散步,听鸟鸣虫唱;傍晚,他常坐在小区长椅上,和邻里聊聊家常。

随着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不断加深,王学友发现,安顺不仅有宜人的气候,更有丰富的文化宝藏,古朴的村落里藏着传统习俗,老手艺人坚守着濒危技艺,寻常百姓生活中也有着很多动人故事。

避暑7年 重庆游客用文字为安顺旅居代言

“这么好的地方,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王学友萌生了用文字记录安顺、宣传安顺的想法。

2020年夏天,出于交通便利和生活配套的考量,王学友搬到了杨湖豪庭小区。

“这里到高铁站只有4公里,去高速收费站3公里,到黄果树机场也才5公里,不管是出门采风还是接待朋友都很方便。”王学友笑着告诉记者,该小区附近就有医院和超市,日常生活需求都能满足,这让他能更安心地投入创作。

搬新家后,王学友的采风活动更加频繁。他常常提前规划路线,清晨出发前往周边村落,与当地文化工作者结伴走访,和村民促膝长谈,收集第一手素材。有时为了弄清一个民俗的起源,他会多次往返同一个村庄;为了展现手艺人的匠心,他会在作坊里待上一整天,细致观察每一个制作环节。

“我计划写6篇关于安顺的文章,目前已经完成了2篇,一篇是写蜡染传承者的,另一篇记录了一个古村落的变迁。”王学友介绍,他所计划创作的文章中,3篇聚焦当地人物,3篇展现风土人情,每一篇都力求真实、生动,让读者透过文字感受到安顺的独特魅力。

避暑7年 重庆游客用文字为安顺旅居代言

此前,他所创作的2篇文章在国内一些媒体平台发表后,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常有网友留言询问安顺的旅游攻略,还有人表示:看完文章,特别想去安顺看看。

每当看到这些留言,王学友都格外欣慰:“能为安顺的文化传播出一份力,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如今,王学友仍在继续着他的创作。在他眼中,安顺不仅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地方,更是一个充满故事与温度的“第二故乡”。

“安顺的文化资源就像待挖掘的宝藏,值得被更多人看见。”王学友说,他会一直握着手中的笔,把安顺故事写下去,让更多人爱上这座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的城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编辑 周强

二审 范力

三审 聂娜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