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9-23 0
在光绪的石柱上,触摸千年古道的温度
——大清溪古亭记
秋阳穿过岭南的浓荫,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碎金。循着导航的指引,车停在北乡镇茅坪村的田埂边,远远便望见一道木构的剪影立在山坳间——那便是大清溪凉亭,一座从光绪七年(1881年)走来的长亭,正静静候着远道而来的探访者。
走近时,最先触目的是两侧四对石柱,青灰的石面上爬着浅浅的苔痕,像时光写下的细密注脚。它们稳稳撑起亭顶,将“通透”二字诠释得恰到好处:风从东北向的山口吹来,带着山野的草木清香,穿过亭内的梁柱,又往西南向的河谷飘去。抬眼望,亭脊梁上“光绪七年仲冬吉旦首事立”的字迹虽有些模糊,却仍能辨出当年刻字时的郑重,九架梁的抬梁穿斗结构严丝合缝,木梁的纹路里藏着百年的风霜,却依旧坚固如初。
亭内便是“宜乐”古道,青石板被磨得发亮,缝隙里嵌着干枯的草屑。俯身抚摸石板,指尖能触到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秦汉年间的马蹄踏过的印记?是东汉的驿卒匆匆赶路时留下的鞋印?还是清代的商贾挑着货担,铁杵在石板上磨出的沟槽?资料里说,这条古道能追溯至秦汉,东汉时已成广东通中原的要道,想想便觉神奇:千年前,或许有穿着宽袍的书生,背着书箧在此歇脚,望着亭外的群山感叹前路漫漫;或许有挑着茶叶、丝绸的挑夫,放下担子喝一口随身的凉茶,与同行人唠几句家常;更有驿马飞驰而过,驿卒翻身下马,在亭柱上匆匆记下“平安”二字,又策马远去。
站在亭中央,闭上眼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五里一驿,十里一站”,古人的智慧藏在这短短几句民谣里。大清溪凉亭便是这古道上的“标点”,是南来北往者的慰藉——走累了,在此歇脚;天凉了,在此避寒;下雨了,在此躲雨。它不像名山大川那般张扬,却以最朴素的姿态,承接了千年的人间烟火。往西望,是乐昌的方向,往东北去,是北乡、九峰的群山,那些曾经被脚步丈量过的山路,如今虽少了商贾的喧嚣,却因这凉亭的存在,依旧带着鲜活的温度。
同行的村民说,以前村里的老人常来这亭子里坐着,讲古道上的故事:说从前有个商人在亭里丢了钱袋,回头找时,竟有个樵夫守在亭中等他;说有一年大旱,路过的道士在亭前掘井,竟真的挖出了清泉。这些故事或许带着几分传奇色彩,却藏着当地人对凉亭的珍视。如今,古亭成了古迹,被好好保护着,石板路依旧干净,木梁定期修缮,连亭边的野草都有人细心打理——不是为了“开发”,只是不想让这千年的印记,在时光里慢慢褪色。
离开时,夕阳已沉到山边,给凉亭的木柱镀上了一层暖光。回头望,那座不大的凉亭立在古道上,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看着往来的人。它见过秦汉的明月,照过东汉的烽烟,听过清代的马蹄声,如今又迎来像我这样的探访者。那些刻在石柱上的岁月,藏在木梁里的故事,不是冰冷的历史,而是一代代人走出来的温情。
或许,古迹的意义便在于此: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当下,有机会停下脚步,触摸那些被时光沉淀的细节,听见历史的呼吸。大清溪凉亭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显赫的名声,却以最本真的模样,守住了“宜乐”古道的魂,也守住了岭南大地上,一段关于“行路人”的温暖记忆。
(白春明 2025.9.22)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好友致谢)
相关文章
“原来花儿能这么美!”一一城南街道湖天小游园“花海世界”引市民沉醉全媒体记者 易达 通讯员 石蓓 郭飞旅发大会东风拂过,湖天小游园的百余亩土地一夜焕新...
2025-09-23 0
在金秋送爽的九月不仅有音乐节带来的视听盛宴鄂州银河左岸音乐节举办之际华容正以一场沉浸式的文旅融合盛宴迎接八方来客这里不仅赓续着红色血脉更以生态田园、非...
2025-09-23 0
每日甘肃网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占东)瓜州蜜瓜首次出口阿联酋,静宁马铃薯首次出口吉尔吉斯斯坦,陇南首列进口农产品中亚班列成功抵达……这是开...
2025-09-23 0
每次在葫芦岛看见晚霞,总忍不住停下脚步——明明知道再过半小时,这漫天的红和金就会暗下去,可还是想掏出手机拍两张,哪怕只是站着多看一会儿。 这座靠海的城...
2025-09-23 0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今日已预约票务10666张、已出票1934张、已检票1416张……”9月4日上午8时37分,记者在敦煌研究院旅游...
2025-09-23 0
赛事介绍WTT中国大满贯2025赛:9月25日至10月5日在石景山首钢园举办,大满贯是WTT赛事体系中级别最高的系列赛,冠军得主可获得与奥运会、世锦赛...
2025-09-23 0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历史上包括周、秦、汉、唐等辉煌盛世在内的十四个王朝或政权都曾在这里建都其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
2025-09-23 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