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美丽乡村|探寻宁波横邹线上的“浙东人文秘境”

景点排名 2025年09月19日 16:06 2 admin

在宁波鄞州东南一隅,一条名为“横邹”的公路,如一条飘逸的丝带,缠绕于白岩山麓、梅溪溪畔。它全长16.92公里,串联起两个湖泊、数个千年古村、一段红色往事和众多名人足迹,成为浙东地区一条独具魅力的“旅游风情路”。

美丽乡村|探寻宁波横邹线上的“浙东人文秘境”

人文荟萃:一路穿越千年,邂逅古村乡愁

横邹线始建于1966年,曾是梅岭山区群众进城出村的唯一通道。行驶在横邹线上,仿佛开启了一场时空穿梭之旅。

在线路横溪段,梅岭、梅福等古村落零星点缀,老宅石墙、溪流古道相映成趣。沿线有许多古村落,现在大多成了“空壳村”。村里年轻人大多外迁,但仍有几位老人始终守着家园,拾柴起灶,耕种收成,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

在塘溪段,则是另一番人文景致。塘溪镇兴起于唐宋,成型于明清,北倚东钱湖,南枕象山港,西靠大梅山,镇内梅溪、亭溪等32条河道交织,白岩山海拔600余米,形成天然山水画卷。

美丽乡村|探寻宁波横邹线上的“浙东人文秘境”

在沙村,清光绪年间修建的沙氏故居,是书法泰斗沙孟海、革命烈士沙文求、浙江省首任省长沙文汉等“沙氏五杰”的出生地。1926年5月,沙文求在此建立宁波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领导农运斗争。

附近的童村又称“教授村”,走出了生物学家童第周(克隆先驱)、画家童中焘等数百位教授级人物,不远处的上周村则是昆虫学泰斗周尧的故乡。

让人不禁感叹,横邹线不仅承载着千年乡愁,更传承着红色基因和名士风骨。

美丽乡村|探寻宁波横邹线上的“浙东人文秘境”

守护与传承:公路赋能,唤醒山区沉睡资源

曾因“路窄、坡陡、灾多”而闻名的横邹线,最宽处不足5米,一度成为制约山区发展的重要瓶颈。自2012年起,鄞州区以“千万工程”为契机,系统性推进道路提升改造:急弯被拓宽、路面铺上沥青、安全护栏相继加装、边坡也得到有效治理。

焕然一新的横邹线,顺势打造出8处观景平台、5个停车区、3个网红打卡点,将“梅岭茶园”“梅溪水库”“风车路”等景点串珠成链,成功融入城乡文旅网络。这条公路通过交旅融合实现功能升级,也为沿线乡村持续注入了蓬勃活力。

横邹线沿途古村落零星点缀,如记忆深处的乡愁,宁静而亲切。有人说这里景致“带着仙气,又不乏烟火”。改造后,它为鄞南注入新活力,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春可登山挖笋,秋能自驾赏叶。

越来越多曾经外出拼搏的人重返家乡。外婆的手艺成了农家乐招牌,老宅变身桃源民宿,山顶咖啡馆承载诗意远方。横邹线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红色研学”“生态休闲”等主题线路串点成线,形成“城市人下乡、乡下人增收”的良性循环。

美丽乡村|探寻宁波横邹线上的“浙东人文秘境”

美丽乡村|探寻宁波横邹线上的“浙东人文秘境”

如今,这条公路已成为鄞州区“湖光山色”实践线的重要部分。它连接的不仅是风景,更是过去与现在、城市与乡村、守护与发展的对话。

来自浙江交通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