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日报记者 邹佳芮 雷昶 胡然说是洞,确切地说,石缸洞该是一眼泉。山色青青,水光潋滟。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营洞社区中山岭子脚下...
2025-09-13 2
翁牛特旗乌丹镇一角。毛凤全 摄
这里是“中华第一龙”腾飞之地、“中华第一凤”振翅之源。数千年前,中国古老的祥瑞图腾在此具象化。
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68年来步履不停,欢快的顶碗舞从这里走向全国。
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如同大地的血脉,滋养出这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大河奔涌,文脉绵长;龙凤呈祥,心驰神往。赤峰市翁牛特旗,承载着远古荣耀,绽放着时代风华。
崇龙尚玉 何以红山
盛夏,草木繁茂,青翠的文冠果坠在枝头。张凤祥身着织有祥云花纹的红衬衫,缓步走入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查的文冠果林,再次讲起他17岁那年发现C型碧玉龙的故事。
“1971年的一天,我随生产队在这里平地时,铁锹触碰到一块坚硬的四方形大石板,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同伴跑过来和我一起把石板掀开,看到一圈鸡蛋大小的石头中间放着一个圆筒形器物。同伴以为是一块生锈的废铁,拿起来丢到了树趟子里。”张凤祥回忆,“当时1斤铁能卖4分钱,1分钱可以买4块圆圆球糖,废铁咋也能换点糖吃,于是干完活我又把它捡回了家。”
张凤祥的母亲在“废铁”中间的窟窿拴个绳子,就成了弟弟张凤良的玩具。“我老弟把它当玩具在地上拖拉着玩,再加上阳光照晒,十天半个月的功夫,它褪去包浆和土锈,露出了碧玉的光泽。”意识到这不是一件普通的玉器,张凤祥和父亲将其上交到翁牛特旗文化馆。
1984年,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将玉龙出现的时间追溯到了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而碧玉龙与玉猪龙的高度相似性,引起考古界注意。后经中国著名考古专家苏秉琦鉴定,这块形如字母C的碧玉龙,是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
距今约6500—5000年的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红山文化C形碧玉龙高26厘米,是目前发现的红山文化玉器中体积最大、级别最高的遗物。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躯体卷曲若钩,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198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C型碧玉龙被调往北京参加展出,随后入藏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如今,这件古老文物以多元姿态焕发新生,碧玉龙形象被制作成地铁扶手、各类文创产品等,还是中国探月工程标识的设计元素之一,承载着人们深厚的历史情感与精神寄托。
时光荏苒,古稀之年的张凤祥依旧过着平淡的乡野生活。“我曾去北京看过玉龙,心里很自豪,我也是为国家作出贡献的人,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望着C型碧玉龙出土的方向,张凤祥眼角泛起笑意。
玉陶交辉 文明璀璨
翁牛特旗的玉龙,不止一件。
1949年春天,翁牛特旗乌丹镇新地村村民马忠信在东拐棒沟开荒时发现了一件黄玉龙。几经周转,1987年,黄玉龙被翁牛特旗博物馆收藏,成为“镇馆之宝”。经苏秉琦鉴定,其和碧玉龙一样,也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遗物。1993年,黄玉龙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碧玉龙和黄玉龙成为中华文明起源最耀眼的标志之一。两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都出自翁牛特旗,证明了这一地区在我国龙文化起源、发展和演变上占有重要地位。”翁牛特旗博物馆讲解员姚素丽介绍。
龙从这里腾空,凤从这里展翅,玉从这里闪耀。
享有“龙凤之乡”美誉的翁牛特旗,不仅出土了“中华第一龙”,还出土了“中华第一凤”。2002年,在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西山村田家营子自然村东蛤蟆山南坡出土了一件陶凤杯。经鉴定,属于距今6800年左右的赵宝沟文化时期遗物,该器物将凤的造型完全具象化,这在史前文物中还是首次发现。专家认为这是我国最早凤的雏形,后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凤”。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华第一凤’啊,它是陶器。陶瓷也罢,玉石也罢,都属于我们中华文明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种器物代表。”今年6月底,站在赤峰博物馆陈列的陶凤杯前,知名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感叹:“琢玉成龙,烧陶为凤,龙凤呈祥,玉陶交辉!”
辽河之畔,先民击石,凿开混沌的曙光。跨越万年的历史长河,在翁牛特旗绵延流淌,滋润着华夏血脉深处的文明之根。
1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上窑人便在翁牛特大地上繁衍生息。距今8000年前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出现,以筒形陶罐为代表的兴隆洼文化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此后孕育了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等。
从春秋至隋朝,这里先后作为东胡、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等民族的游牧地。辽王朝的萧太后先后在翁牛特旗境内建立永州城、丰州城。元代时期为弘吉剌部领地、鲁王分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收藏家元朝大长公主祥哥剌吉嫁至于此;元贞元年在今乌丹镇的西北隅建立全宁城,成为了当时我国北方的一座重镇。
翁牛特旗现有上窑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穴居遗址、辽代永州城遗址、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地、乾隆皇帝东巡诗作响水摩崖石刻、清代梵宗寺等各类文物遗址413处。如今,当地不断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物保护事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乌兰牧骑 一路生花
乌兰牧骑,堪称翁牛特旗又一张璀璨的文化名片。
6名队员、1辆马车、1盏汽灯、1台幻灯机、4件民族乐器……1957年6月25日,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成立了,这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首创试点单位之一。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队员们边走边演,走遍了翁牛特旗东部草原,为农牧民群众送歌献舞、热情服务。“不漏掉一个蒙古包,不落下一个农牧民”,他们常常不辞辛劳地为一两个正在放牧或卧病床榻的群众进行专场演出。每当火红的队旗出现在草原上,人们便纷纷跑出来,高兴地互相招呼:“玛奈乌兰牧骑依日勒(我们的乌兰牧骑来了)!”
1964年冬天,内蒙古各地乌兰牧骑队伍中选拔出的优秀队员组成了乌兰牧骑代表队,赴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其中,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员宋正玉创作并主演的顶碗舞,赢得全场观众的一片喝彩,并从此广为流传。
乌兰牧骑首次进京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和亲切接见。演出结束后,这支队伍一下子在全国引起了巨大轰动,人人都想一睹他们的风采。
1965年,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的10名队员,分别被选入了3支乌兰牧骑代表队到全国巡回演出。历时7个半月,3支队伍走遍了27个省区市,总行程10余万公里,演出约600场,观众近百万人次。
“在祖国边疆的村寨,人们穿起节日盛装,吹起竹笛,弹起大三弦,唱着喜庆的酒歌欢迎乌兰牧骑。阿里高原的藏族人民,跨上骏马,敲锣打鼓,从几十里外去迎接他们……”新华社记者所写的《乌兰牧骑全国巡回演出随行记》一文描述了当时的盛况。
今年是乌兰牧骑首次全国巡演60周年。如今,在内蒙古大地上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有3000多名队员,每年开展演出超过10000场。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现有51名队员,队伍更加专业化、年轻化。近年来我们注重推动文艺创新,在农村牧区开展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汲取创作灵感,努力打造出更多精品力作。让乌兰牧骑优良传统永远传承下去。”翁牛特旗乌兰牧骑队长吴恩表示。
万年变迁翁牛特,孕育的文明之光闪耀古今。自然灵秀与人文风韵在这里共舞,厚重历史与光明未来在这里交汇,新时代的传奇,在这里书写。(记者 周秀芳 韩继旺 李卓)
相关文章
毕节日报记者 邹佳芮 雷昶 胡然说是洞,确切地说,石缸洞该是一眼泉。山色青青,水光潋滟。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镇营洞社区中山岭子脚下...
2025-09-13 2
公元前一世纪,汉武帝击溃匈奴,将河西走廊纳入大汉版图,“列四郡、据两关”,四郡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而两关就是阳关与玉门关。阳关位于敦煌古城西南7...
2025-09-13 2
大美仁寿2025-09-12 18:09:48水,是镶嵌于仁寿的镜子,当晨光初照,或是暮色四合,镜中的倒影,便闪烁出无限意境之美\x0a\x0a现在,...
2025-09-13 2
2025年9月12日,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拍摄的田园景色。仲秋时节,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广袤的田野里,农田与村落、梯田与山峦、丘陵与沟壑交...
2025-09-13 2
威海必去的十个景点景点 1、威海必去的10个景点为刘公岛、成山头、火炬八街、那香海、猫头山、威海国际海水浴场、鸡鸣岛、威海公园、韩乐坊、西霞口神雕山野...
2025-09-13 2
湖南边城,山城石门。石门县全域自驾总结出来了!石门县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是湖南省的边城,与湖北鹤峰县、五峰县接壤。石门县在2018年8月以前,还属于贫...
2025-09-13 2
新京报讯(记者周怀宗)千年京西古道、700年皇家琉璃、600年明清古村落……正在举行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北京市门头沟展区推出了“吃在...
2025-09-13 1
泾县在长江以南,黄山以北。从宣城往西走四五十公里,左手太平湖,右手桃花潭,它藏在皖南的群山褶子里。当年汪伦拿“万家酒店”骗李白来玩,用的就是这里的桃花...
2025-09-13 1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