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30日 12:00 4 admin

贵阳六区之名,皆凿凿可考。

若把它们按落笔顺序排开,便是一幅微缩的贵阳城史长卷。

一、云岩——洞名升座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贵阳云岩区人民大道

明弘治《贵州图经》记:“黔灵山北有麒麟洞,洞顶巨石,云气常覆,土人呼云岩洞。”清道光《贵阳府志》又补一句:“晨夕望之,如白练横腰。”1955 年 8 月,贵阳市第一区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民政科长柴晓莲提议:“区境多名胜,何不取‘云岩洞’之雅?”与会 127 名代表表决通过,从此户口簿上的“云岩区”取代了冷冰冰的数字“第一区”。老贵阳说,云岩是“洞抬成了区”,一点不假。

二、南明——一河为印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贵阳南明区甲秀楼

南明河最早见诸宋人笔记《溪蛮丛笑》:“南门河,水澄如镜。”乾隆《贵州通志》始改“南明河”,取“城南明水,绕城如带”之意。1955 年 10 月,《贵阳市调整行政区划方案》把原第四区改名“南明区”,并首次将甲秀楼、大南门、水口寺、望城坡一并划入。自此,一条河成了行政印章,也把六百年的码头声、桨影声、早市叫卖声盖在同一枚公章之下。

三、花溪——族名雅化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贵阳花溪区花溪公园

明嘉靖《贵州通志》记:“花仡佬,在城南三十里,水碓连村。”仡佬族以花为姓,聚于溪畔,因名“花仡佬”。1937 年春,省主席吴鼎昌游此,觉地名拗口,责贵筑县长刘剑魂改易。刘县长邀拔贡罗浮仙商议,罗提笔写下“花溪”二字,并刻石立于济番桥头。

同年 7 月 1 日,省府正式批文:“准予改名花溪,以符雅听。”一块石碑,至今仍在花溪公园正门右侧,碑面已被指尖摩挲得发亮。

四、乌当——音转存疑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贵阳乌当区来仙阁

元置“武当长官司”,治所在今乌当下坝。《元史·地理志》写作“武当”,明万历《贵州通志》已讹作“乌当”。清人田雯《黔书》又记:“坝子多雾,苗语谓雾曰乌,下方曰当,因名乌当。”另有“污荡”水塘、“裤当”井诸说。1958 年 2 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乌当区”,批文一句“沿用历史通称”,把纷纭诸说一并封存。当地老人至今有口头禅:“乌当无当,雾里是乡。”

五、白云——寺名三级跳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贵阳白云区梵华里

白云寺建于明崇祯三年,原址在今白云区大山洞。道光《贵阳府志》载:“寺踞山腰,白云常覆其檐,故名。”1930 年,省府析贵筑县北置白云镇,即以寺名。1959 年 12 月,省人委决定“以镇设区”,白云区第一次出现在公文里;1973 年 6 月,国务院正式确认县级建制。一座小寺,两度升格,最终管下 270 平方公里土地、30 余万人口,可谓寺名最显赫的一次“官运”。

六、观山湖——从农场到新区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贵阳观山湖区金融中心

2000 年 6 月,贵阳市政府将金华农场(1952 年建)与阳关农场(1958 年建)合并,设“金阳新区”,取两地首字。2012 年 11 月,国务院批复设区,因与四川金阳县重名,民政部要求更名。市政府据新区内 5.3 平方公里人工湖,定名“观山湖”。12 月 21 日挂牌,“观山湖区”四字由书法家戴明贤手书,悬于区府大门。十年之间,湖面灯光与楼宇玻璃互为倒影,成为贵阳最年轻的城区,也是最辽阔的一张城市名片。

一文看懂:贵阳六个行政区的区名历史,最后一个从农场变身CBD

贵阳夜景

自此,贵阳六区各有来路,也各有归宿:云岩藏洞,南明抱河,花溪留花,乌当承雾,白云借寺,观山湖把一座新城安放在山水之间。六个名字,六枚印章,盖在同一座城的六页履历上。

感谢您的关注与阅读,我将会持续为大家更新关于贵州的历史故事,有你的陪伴和点赞,更新会更加有动力!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