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登五台山菩萨顶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9日 13:51 4 admin
登五台山菩萨顶

昨日到达繁峙县沙河镇,早四时便直奔五台山,到达台怀镇天已大亮,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菩萨顶位于显通寺后的灵鹫峰上,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又名文殊寺,也称真容院。菩萨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也是五台山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院。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十个寺院之一。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远望菩萨顶矗立于高山之巅,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从菩萨顶大照壁仰望,耸立于高台处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雄而多姿。门匾上有康熙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108级石台阶层层登高,仿佛一架天梯直插天宫。登菩萨登共计108个台阶,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合起来也就是108种烦恼,踏108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逢凶化吉,一生平安。沿108级石台阶步步登高,可以把人生108种烦恼踩在脚下。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时,称“大文殊院”。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僧人法云重建,称“真容院”。宋景德年间,真宗敕建,设文殊像,赐额“奉真阁”。明永乐年间,真容院“敕改建大文殊寺”。明朝以後至今,一直沿称“大文殊寺”(又称“菩萨顶”)。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改为喇嘛庙。此後,后康熙皇帝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统统向其进贡。清朝皇帝、蒙古诸王公、西藏喇嘛也每每朝礼五台住菩萨顶,树立了菩萨顶在五台山黄庙中的统领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春康熙皇帝敕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黄瓦”,殿宇上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金碧辉煌,雄冠五台,体现出其无比崇高的地位。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上108级台阶,过牌楼入山门,石阶间铺设雕有龙形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活灵活现。菩萨顶占地3公顷,寺中有殿堂、憎舍、楼房、禅堂共430间,布局结构紧凑。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有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一连三进大殿,有前後套院二处。前院为僧舍禅堂,後院是喇嘛住的地方。两边堂屋上盖孔雀蓝琉璃瓦,钟鼓楼顶盖黄色琉璃瓦,形成强烈色彩对比,非常引人注目。周堂内和後院圆亭内,分别立有高大的汉白玉四梭碑。碑为方座螭首,高达6米,四面俱宽1米。二通碑均系乾隆御碑,碑身四面分别用汉、蒙、藏、满四种文字镌刻。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四周有石雕迥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弥陀、药师佛三佛。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文殊菩萨殿院前有石牌坊一座,石壁上有康熙御笔“五台圣境”四字。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庑殿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历经寒暑数百年,色泽依然如新。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後院放置的大铜锅全山闻名。厚一点的大铜锅口面直径2.04米,深1.15米的大锅,每年“六月大会”做斋饭,腊月初八佛成道日做“八宝粥”供佛和会斋。

登五台山菩萨顶

清康熙、乾隆帝曾来五台山朝拜,居于菩萨顶,并题匾撰碑文。康熙御笔“五台圣境”石坊立于院中,寺前山门前木牌楼正中嵌有康熙手书“灵峰圣境”。东院过厅与后院,有两座清代建的汉白玉四棱碑。碑身四周分别刻有汉、蒙、藏、满四种文字均为康熙手书。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登五台山菩萨顶

菩萨顶建筑雄伟,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壮观恢宏,远看似布达拉宫,有诗赞曰:“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清凉无物何所有,叶斗峰横问法华。”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