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长江第一湾”的回响|一江碧水向东流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29日 00:58 4 admin
“长江第一湾”的回响|一江碧水向东流

宜宾融媒记者 罗友莉

金沙江与岷江自雪山而来,一路奔腾,在四川省宜宾市三江口汇流,长江至此始称“长江”。

江水浩荡东流约34公里,在南溪区形成了三江汇流后第一个大湾,延绵10余公里,回转幅度近90度,成就了“长江第一湾”的美名。南溪区仙源街道长江村,便安卧在这“第一湾”的怀抱中。

8月13日晨,记者乘坐宜宾智轨电车,驶向江湾。车窗如同流动的取景框:掠过滚滚长江,框住两岸青山,最终定格在长江村。

“长江第一湾”的回响|一江碧水向东流

共护长江 一江清水映出好生态

江岸蜿蜒,宛如一条绿飘带,刻着“万里长江第一湾”的石碑,就矗立其间。

“再拍一个视频!”成都游客李霓正和朋友们在石碑前兴致勃勃地留影。这个暑假,她们自驾游来到长江村。

“本想打个卡就走。”李霓目光流连在葱茏的江岸、洁净的绿道和开阔的江面间,笑着说,“没想到被‘绊住’了!”

长江村的“留客”底气,源于脱胎换骨的生态蝶变。

长江村党委副书记刘礼芬记忆犹新:“十多年前,这里临江多是餐饮趸船,河滩种菜、非法采砂挖石屡禁不止。”

而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植人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成为共识。餐饮趸船、非法码头被依法拆除和取缔,沿江自然岸线得到恢复,长江村焕然一新。

尤其是近年来,南溪区按照“原生态、原地貌、原文化,不开山、不填沟、不伐树”原则,实施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南溪段),沿线布局防洪堤、景观、湿地公园等工程,高标准打造了超30公里的环长江生态绿廊。其中7公里左右的绿廊贯穿长江村。

“保护长江,哪是一两个人的事?得靠大家伙儿!”刘礼芬是村上的护河员,常年与渔政协助巡护队队员、志愿者等巡护江岸。当天在江边巡护时,正巧碰到“老熟人”郭仲辉。

62岁的郭仲辉曾是长江村的老渔民。“长江十年禁渔”提出后,他和同村另12名渔民于2019年底率先“上岸”。在退捕渔民就业保障政策支持下,他成为街道渔政协助巡护队队员,负责在长江村沿江劝阻非法捕捞、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

前两年,郭仲辉巡护长江的“交接棒”传递到了同村退捕渔民赵开友、刘中手中,但他仍习惯性地往江边走。

“来看看水,看看鱼。”郭仲辉的嗓音带着江水般浑厚的回响,“以前在江上漂,是为了生计;现在在岸上走,是我的生活。”

波光粼粼的江面,不时有鱼儿跃起。“快看,那儿是鱼窝子,水好了,鱼也多了!”顺着郭仲辉手指的方向,一尾鱼跃入江中,荡起涟漪。

“长江第一湾”的回响|一江碧水向东流

沃土生金 水旱轮作种出好日子

“好水能养好鱼,还能产好菜!”“上岸”后的郭仲辉除了巡护长江,还种起了菜。

弯腰在自家菜地里,郭仲辉熟练地播下种子。守着四五亩沃土,他和妻子将蔬菜种植搞得风生水起,年收入4万元左右。

“村上有点规模的种植户就有百来户。靠水吃水,不仅仅是打鱼这条路。咱这儿是冲积坝,土肥水足,田地是‘金饭碗’!”郭仲辉直起腰说。

如何让这“金饭碗”更值钱?答案藏在独特的“菜—稻—菜”水旱轮作模式里——春种蔬菜、夏种稻谷、秋冬种蔬菜。

走在长8000米、宽2米的生产道上,刘礼芬向记者介绍:“水旱轮作巧打时间差,农产品都能赶上好价钱。而且土地水浸、干晒交替,病虫害少了,施肥成本降了,也更环保!”

指着整齐的田块,刘礼芬继续说道:“部分无劳力耕种的土地,村集体统一流转,流转费每亩可达1000元/年,既保证户主利益,也没让土地荒废。”

这些年,长江村“菜—稻—菜”示范基地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完善田网、水网、路网和渠网,提升宜机化作业水平,推广带药移栽、配方施肥、生物防控等绿色生态管理措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行走长江村,超3000亩“菜—稻—菜”示范基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村民们干劲十足。

2024年,长江村“菜—稻—菜”示范基地(含复种)年稻谷产量近1000吨,蔬菜总产量近2万吨,带动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村民日子也越来越好。

融合交织 农文旅激荡乡村新活力

“我们用的蔬菜基本都是咱长江村的!”正午,村民张明娥经营的“私房菜”馆人声鼎沸,她忙得脚不沾地。话音未落,伙计扛着村民送来的百来斤鲜辣椒和玉米走进后厨。

这座由老房改造的小店,如今是村里的“招牌”。“2021年底开张,就没空过一天!”张明娥抹了把额头的汗,声音洪亮,“能够同时接待约300人,旺季一天能进账2万元!”

拐个弯,5分钟车程外的宜宾欢乐田园景区,欢笑声、音乐声交织。这里不仅是游乐场,更是融合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等主题的田园综合体。

步入景区,阳光下涌动的赤色“波浪”格外吸睛。“景区种植了大约30亩的红高粱,就这两天收!”刘礼芬说,等到10月,这片土地会被撒上油菜籽,来年春天,金灿灿的花海又是另一番风景。

农文旅的有机融合,吸引着本地和邻近省市的游客。宜宾欢乐田园景区总经理向雪松介绍,景区自2024年3月底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直接带动就业20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2000余人。

村民张丽蓉便是受益者。在景区小吃店工作的她,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月收入3500元,还有节假日福利,离家又近,太满意了!”

“满意得很!”外来媳妇张丽也笑着点头,眼睛发亮。“文旅融合搞得好,体育赛事也多起来了,整个村子很有活力。”张丽说,这两年,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等赛事路线穿村而过。她也顺势做起了农产品直播带货,不少“跑友”成了她店铺的回头客。

长江村的“好风景”,正汩汩流淌出“好钱景”。

从传统农业村到农文旅融合样板村,长江村下一步发展思路清晰: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参与创建长江第一湾旅游度假区,打造好欢乐新村聚居点,并依托欢乐田园,配套布局山地骑游道、露营基地等景观节点,配合各类体育赛事,持续做优“欢乐系列”农文旅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护好江、种好地!”临别时,81岁村民吴仕华的话语伴随江风拂过耳畔,融入“长江第一湾”的涛声里,声声回响⋯⋯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