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晚潮|老家大漈藏在茭白里的清凉地

景点排名 2025年08月18日 13:55 1 admin

潮新闻客户端 严慧荣

晚潮|老家大漈藏在茭白里的清凉地

夏日的暑气像张浸了沸水的棉网,在城市楼宇间越收越紧。柏油路蒸腾着热气,空调外机嗡嗡吐出烦躁,连风都带着灼人的尾巴。而老家畲乡景宁的大漈乡,这方飘着茭白清香的山间盆地,却盛着一汪能泡软燥热的清凉,像块被山泉水浸了整夜的翡翠,凉得透彻,润得鲜活。

晚潮|老家大漈藏在茭白里的清凉地

老家大漈,是浙南群山中藏着的避暑秘境,更是远近闻名的高山茭白基地。每年六月到九月,当城市里的人们躲在空调房里啃西瓜时,这里的田埂上总飘着清甜的香气。那是茭白裹着露水的味道,混着新翻泥土的腥鲜,还带着山雾未散的湿润。走在田埂上,脚边的草叶沾着晨露,鞋尖轻轻一碰就簌簌滴落,惊起几只蚂蚱蹦进茭白田里。深吸一口气,满是生机的新鲜空气像刚从田里摘来的茭白般水灵,凉丝丝地钻进肺腑,连带着太阳穴的胀痛都缓解了几分。

晚潮|老家大漈藏在茭白里的清凉地

山风掠过峡谷时,冷水田里的茭白便齐齐摇曳起来。它们有的在田垄间整齐列队,叶片向上斜挑着,像仪仗队举着的绿旗;有的在田埂边随性舒展,宽叶垂落水面,又似临流照影的姑娘披着的纱衣。这些裹着层层“外衣”的生灵立在水中,活像一群穿绿礼服的绅士,透着股不卑不亢的挺拔气度。

说起老家大漈的茭白,可有年头了。宋代文人笔下就有“大漈稻米秀、九狮菰米肥”的句子,那菰米说的便是茭白的种子。千百年过去,这滋养了老家世代人的作物,早已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的记忆里——老人的皱纹里藏着茭白丰收的故事,孩童的歌谣里混着采收茭白的号子,连祠堂梁柱的木纹里,仿佛都浸着茭白田的清润。

在这里,不必担心端起粥碗时,汗珠会抢先滴落。村口那棵千年柳杉王,虽然树顶不茂盛而树冠铺展得像把巨伞,浓荫漫过青石板路,在墙角投下斑驳的光影。风从田埂溜过来时,总不忘裹着茭白叶的鲜灵气,轻轻掀动窗棂上的蓝印花布帘,帘角扫过窗台的大漈罐,发出细碎的碰撞声。粗瓷碗里盛着刚熬好的高山大米粥,绵密的沙感裹着冰糖的清甜,喝一口,凉意从舌尖漫到心口,再顺着四肢百骸散开,连呼吸里都飘着茭白田的清爽。

田埂边的茭白亭亭玉立,宽大的叶片在风里舒展,像无数把绿伞,替大地遮住了烈日的锋芒。阳光被层层叠叠的绿意过滤后,落在粥碗里,是碎金般的温柔;映在茭白田里,更衬得那剥开外衣的茭白愈发莹白,像浸在清水里的羊脂玉。蝉鸣也仿佛被山泉水浸过,少了几分城市里的聒噪,多了些懒洋洋的调子,掺着远处溪水的叮咚声,倒像支天然的催眠曲。坐在门廊下吱呀作响的竹椅上,看山雾在远处峰峦间慢慢游移——有时像轻纱绕着山腰,有时又化作白絮漫过山顶,把黛青的山尖染成朦胧的水墨画。听着田边水渠里的活水哗哗流淌,鼻尖萦绕着茭白的淡香与柴火灶的烟火气,不过一碗粥的工夫,夏日的烦躁便被这方天地悄悄抚平了。

晚潮|老家大漈藏在茭白里的清凉地

清晨时分,采收茭白的村人扛着茭白归来,裤脚还沾着田泥,篓里的茭白裹着湿泥,却掩不住那股清新鲜活。他们总爱坐在柳杉树下歇脚,掏出水壶喝两口凉茶,话里话外都是对收成的盘算。孩子们则举着刚从田里摘来的嫩茭白,追着蜻蜓跑过田埂,笑声惊起田埂边的蛙鸣,与远处时思寺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老家大漈的夏天,是茭白与清凉共酿的诗意。不必摇扇,不必躲进空调房,只消一碗热粥的温度,一片茭白田的绿意,几声山涧的虫鸣,就能撞进满世界的从容里。原来夏天真的可以这样沁人心脾——不是躲出来的凉爽,而是融进骨血的清润,像茭白田里的活水,缓缓淌过岁月,也淌过每个游子的乡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