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景点排名文章正文

盘活历史文化遗产 资阳文旅把“老宝贝”玩成新流量

景点排名 2025年07月12日 11:04 4 admin

文旅家底●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843处,其中石窟寺、古石刻616处,居全省第一。濛溪河遗址群填补东亚现代人演化瓶颈期空白,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资阳铜车马堪称“国宝级文物”,为迄今发现的最大汉代青铜车马。2025年,资阳获评“四川文物资源大市”。

创造之路●临空经济区,运用VR、3D建模与全息投影技术将文化元素融入沉浸式场景;高新区,中国牙谷探索“工业+文旅”融合新路径;安岳打造“安柠石光”IP,将石刻文化与柠檬产业跨界融合;雁江的“都市近郊”场景创新精准对接成都市场;乐至的“多元融合”生态展现县域智慧。

协同出圈●资大跨区协同放大石刻IP,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交通赋能激活近郊游;品牌营销强化人文辨识度。

四屏幕联动成“光影盒子”,左手是工匠凿石的火花,右手是文人写诗的盛景,低头看地屏还能“踩”到莲花纹路,观众像同时闯进好几个时空……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近日发布消息,与莫高丝路团队联袂,历时三年打造的沉浸式主题电影《山岳颂安》即将上映。影片分上下两部,以突破性艺术想象和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解码石窟文化。

盘活历史文化遗产 资阳文旅把“老宝贝”玩成新流量

石窟数字体验馆。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着力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面对高度内卷的成渝文旅市场,无名山大川、无顶流文旅IP的资阳如何突围?答案藏在这些“老宝贝”里:濛溪河遗址群、“资阳人”头骨化石、10万尊唐宋石刻、92项非遗……资阳正着力盘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成渝文旅圈走出自己的路。

活化之力:

让文化遗产从静态到活态

“从宏大的洞窟场景到细腻的雕刻纹理,每一帧都经过上千次打磨。”四川石窟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琨告诉记者,《山岳颂安》影片运用先进数字技术精准复刻石窟细节,数字化修复了残破与缺失的石刻造像,让沉睡的文物在光影中苏醒,让观众触摸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印记。

盘活历史文化遗产 资阳文旅把“老宝贝”玩成新流量

濛溪河遗址群航拍。

资阳有怎样的文旅家底?资阳现有不可移动文物1843处,其中石窟寺、古石刻616处,居全省第一;濛溪河遗址群填补东亚现代人演化瓶颈期空白,具有世界级影响力;资阳铜车马堪称“国宝级文物”,为迄今发现的最大汉代青铜车马;35000岁的“资阳人”头骨化石是中国南方早期现代人的典型代表……2025年,资阳获评“四川文物资源大市”。此外,资阳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92项。

“这些文化遗产资源不能只散落在山野,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资阳市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文物热、博物馆热兴起,资阳文旅正紧抓市场机遇,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活化”。

石刻文化的科技觉醒尤为亮眼,散落在安岳山野的10万尊唐宋石刻正转化为文旅核心动能。5月开放的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已累计接待游客11万人次。茗山寺的63尊造像以及23处赋存碑刻、题记已完成本体数字化留存及保护应用。今年1月,“安岳石窟・毗卢幻境”3D模型数据成功交易,这是全省文化大数据体系内第一笔文化数据资产交易。

盘活历史文化遗产 资阳文旅把“老宝贝”玩成新流量

毗卢洞的紫竹观音。

考古资源的当代叙事以资阳濛溪河遗址群为代表。依托这处填补东亚现代人演化瓶颈期空白的“世界级发现”,资阳正打造“遗址保护+学术研究+旅游体验”三位一体平台,并将于今年10月承办“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让考古现场变为“触摸人类起源”的科普阵地。

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在乐至陈毅故里生动上演。景区整合“红色沃土、本色乡村、绿色山水”资源,诗词展览、非遗手作等活动,让红色研学从传统参观向沉浸式体验转型。正在建设的真红巷文旅街区,将通过XR技术重现“陈毅元帅治军”场景,让红色记忆可感可触。

创造之路:

文化为核造场景,无中生有筑集群

资阳把历史文化变成“可体验的生活场景”,各区县特色鲜明。

在临空经济区,即将开园的资阳方特运用VR、3D建模与全息投影技术,将三国文化、石刻文化、唐宋诗词文化等元素融入沉浸式场景,让游客感受巴蜀文化魅力。

在资阳高新区,中国牙谷正探索“工业+文旅”融合新路径。游客走进透明工厂,近距离观看口腔产品生产全过程;深受孩子喜爱的“小小牙医”研学活动,让孩子们穿上白大褂,在模拟诊疗的游戏中学习护牙常识。

盘活历史文化遗产 资阳文旅把“老宝贝”玩成新流量

高新区松涛镇金滩村。

安岳打造“安柠石光”IP,将石刻文化与柠檬产业跨界融合:柠檬科技馆与茗山寺、塔坡等串联成旅游环线,让石刻艺术与农耕文明碰撞出新火花。比如八妙卧佛旅游区的“星河禅意”露营地,配套音乐雅集活动,让千年卧佛与现代休闲生活对话。

雁江的“都市近郊”场景创新精准对接成都市场。沱江边的叮叮集市中,围炉煮茶、非遗展演与烧烤香气交织成烟火画卷;水龙灵温泉度假村以70℃富矿温泉打造“四季模式”;中和镇小龙虾美食周11天吸引17万食客……这些场景将沱江风光、民俗文化与都市休闲需求无缝衔接,让“周末可及、四季可游”成为现实。

乐至的“多元融合”生态展现县域智慧。在“帅府粮仓”垂钓品火锅,到高寺镇体验采摘乐趣,赴东山镇感受种桑养蚕,到县城品尝乐至烧烤,该县构建起“农业观光+美食体验”产业链,走出一条“节庆引流、旅游富民”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盘活历史文化遗产 资阳文旅把“老宝贝”玩成新流量

陈毅故里景区。姚阳 摄

引流之巧:

借区域协同与品牌聚合破圈

当前,资阳正从“成渝过境地”向“成都都市圈近郊游目的地”加速转型。资阳认识到,要做到借势引流,还需立足历史文化的差异化,联动区域资源形成合力。

近年来,资阳和大足跨区协同放大石刻IP,共建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推出资大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串联了川渝700多处石窟遗珍,堪称世界最大的石窟石刻露天博物馆。这种“石刻为媒、双城联动”的模式,让分散的人文资源形成集群效应。

交通赋能激活近郊游。资阳毗邻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加快构建“8高9轨16快”交通网络体系。随着轨道交通资阳线开通和成渝高铁提质,资阳已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重庆1小时经济圈,这种“近而不挤”的空间距离,使其成为成都都市圈居民周末微度假的首选地。

品牌营销强化人文辨识度。资阳推出“必吃、必住、必游、必购”四必榜。安岳评出20家“星住宿”“星餐饮”;雁江发布“旅游美食手绘地图”;乐至以“帅乡”文化为核心,让烧烤、蜀绣成为文旅名片。

从安岳石窟的数字光影到雁江沱江的集市烟火,从乐至陈毅故里的红色记忆到濛溪河遗址群的远古回响,当越来越多的游客为一场石窟展、一次温泉体验、一段红色研学来到资阳,这座城市正在努力证明:文旅的终极竞争力,不在天生的山水禀赋,而在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深度与转化能力。

全媒体记者 李梅

来源:资阳观察

发表评论

而然网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3-2024 而然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