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前几天在华盛顿打网约车时,司机告诉我他是现役海军军官,在一个核心政府机构任职。我好奇地问:“你这么...
2025-10-22 0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据红星新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他表示很难受。“本来上午10点半杨先生还挺好,然后到11点半听说又不行了。大家都很难过,都以为杨先生能挺过去。我觉得是很突然的,当然也有思想准备了,但一直觉得杨先生是很顽强的一个人。”潘建伟痛心地表示。
潘建伟认为,杨振宁先生最大的贡献,就是让中国人有了信心,改变了原来“华人不如西方人”的自卑心理。“所以我觉得我们还是得在科学上继续努力,让我们国家早点成为一个对人类文明有更大贡献的科技强国。我觉得这是杨先生一辈子当中最大的愿望,也是他希望所有年轻人能够做的。”潘建伟说,“我们就继续做好科研工作,早日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据报道,13岁时,杨振宁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16岁,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35岁,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享誉全球。1956年6月中旬,杨振宁和李政道向《物理评论》提交了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守恒的吗?》。他们断定无论对β衰变还是对所有的弱相互作用来说,宇称守恒的问题都没有最终解决。为了证实他们的想法,杨振宁和李政道还在文章里设计了五个实验,供实验物理学家用实验来检验他们的想法。
然而大部分物理学家对此都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认为违反宇称守恒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的吴健雄,却愿意做其中的一个实验。吴健雄的同位素钴60核的实验,成功地证明了宇称在弱相互作用中并不守恒。
1957年1月15日,杨振宁和李政道完成了实验报告论文。从此,宇称不守恒正式被物理学界承认了。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杨振宁的一生跨越两个世纪,连接中西文化,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他将自己的人生比喻为“一个圆”,从清华园出发,历经了世界舞台,最终归根故土。
清华大学发文悼念杨振宁,官网首页已经转为黑白配色,首图配文“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
此外,清华大学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交账号头像,也都变成黑白配色。
西湖大学发文,“深切哀悼著名物理学家、西湖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杨振宁先生。 ”
西湖大学官网也已转为黑白。
东莞理工学院官网首页也变为黑白。据悉,1993年,杨振宁曾来到东莞理工学院分享学术报告,并受聘为该校名誉校长。
此前报道
他是“西南联大成绩最好的学生”,一生心怀家国,杨振宁:我的身体里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13岁立志拿诺贝尔奖!35岁时杨振宁的童真“狂言”成现实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清华大学发文悼念
编辑:林夕合
审核:凌山
【来源:九派新闻央视新闻、红星新闻等 】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文|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副教授前几天在华盛顿打网约车时,司机告诉我他是现役海军军官,在一个核心政府机构任职。我好奇地问:“你这么...
2025-10-22 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前言嚣张不可一世的美国,终究还是学会了用礼貌而克制的语言和...
2025-10-22 0
10月21日,据环球网报道,菲律宾正与中国海警部门进行磋商,努力达成一项管控局势的协议。值得注意的是,10月12日,菲律宾方面派出船舰,在中国铁线礁海...
2025-10-22 0
文 作者∥张姐情感驿站你有没有细想过,为啥很多女生明明外表大大咧咧、什么都能自己扛,却在喜欢的人面前学会了“索要”?说白了,人和人的距离,有时候不全靠...
2025-10-22 0
“82岁的老头娶了28岁的姑娘,这事在中国,能有几个不议论的?!” 有人靠着一颗白菜的价格过日子,有人却抓着两个人的婚姻不撒手。杨振宁走了,他留下的不...
2025-10-22 0
10月16号晚上,福耀玻璃突然发了个公告,79岁的曹德旺正式辞掉董事长职位,由他55岁的儿子曹晖接任。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都在说,曹德旺琢磨了十多年的...
2025-10-22 0
加沙总算盼来停火了,街头能看到几户人家试着回废墟里找东西,孩子们夜里也不用听着无人机嗡嗡响睡不着了。但停火只是把炸弹声停了,孩子们要活下去的难题,压根...
2025-10-22 0
发表评论